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细胞核染色体DNA和细胞质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相结合,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以PCR为基础的线粒体单倍型测定技术,对我国北方5个省(区)的82株致病疫霉群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82株供试致病疫霉中发现G-01—G-18等18个SSR基因型和ⅠR3、ⅡR3、ⅠR1、ⅡR2、ⅠR25种线粒体单倍型。华北、东北和西北3个地区的致病疫霉各具有其优势SSR基因型,分别为G-01、G-04和G-18。除宁夏外,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各省(区)又分别具有几个独特的SSR基因型。ⅠR3、ⅡR3和ⅠR1为供试菌株中主要的线粒体单倍型。华北与东北地区的致病疫霉以R3型为主,而西北地区则以R1型为主。Ⅰ型和Ⅱ型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比例相差不大,而在西北地区除1株菌株为Ⅱ型外,其余均为Ⅰ型。这表明我国北方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群体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其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早疫病菌r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通用引物对马铃薯早疫痛茵的rDNA ITS区域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其PCR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菌与链格孢属的其他几个小孢子种在该区域的同源性均为100%,不存在任何序列差异.说明rDNA ITS区域不适合作为马铃薯早疫病分子诊断的靶序列.  相似文献   

3.
北方一作区马铃薯脱毒原种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介绍了我国北方一作区马铃薯脱毒原种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隔离、种薯处理、整地、播种、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杀秧与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四倍体马铃薯F1群体杂种的真伪性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并对群体与其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天薯10号与炸条加工型品种克新17号进行杂交,获得227份F1群体基因型(KT-1~KT-227)。采用轮筛法从70对马铃薯SSR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差异性较强、具有双亲特异条带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分析227份马铃薯杂交后代单株的杂种真伪性和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结果】共筛选出7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为S180、STI049、STI019、STI005、STI024、STG0016和STI007。7对引物相互补充鉴定出227份株(系)均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100.0%。在引物STI019、STG0016、STI005、STI007的扩增结果中,分别有70,58,20和18份单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新条带,7对引物扩增结果中均出现不同数量单株亲本位点的缺失。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54~1.00,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2时,基因型KT-150单独聚为第Ⅰ大类,占F1群体的0.44%;其余228份材料聚为第Ⅱ大类;在相似系数为0.67时,第Ⅱ大类又分为2类:第1类偏向父本克新17号,共74份株(系),占F1群体的32.60%;第2类共152份株(系),占66.96%。在相似性系数为0.69时,第Ⅱ大类第2类又分为2个亚类,第1亚类偏向母本天薯10号,共142份,占62.56%,表明F1群体表现为偏母遗传;第2亚类只有10个单株,占F1群体的4.41%。在相似性系数为0.73时,第Ⅱ大类第2类第1亚类又分为2个亚亚类,第1亚亚类67份株(系),第2亚亚类75份株(系)。【结论】KT-150、KT-95、KT-223、KT-97、KT-214、KT-227、KT-234、KT-119、KT-121、KT-205和KT-207这11份基因型与亲本及其他基因型之间相似性较小,重组变异率较高,有望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加工型马铃薯株(系)。  相似文献   

6.
正现阶段,黑龙江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也成为确保马铃薯产量的重要途径。早疫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早疫病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部分发生马铃薯早疫病的产区,其叶片大部分枯死,严重降低了马铃薯的产量。现阶段,针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学研究和侵染过程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结果。但对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  相似文献   

8.
[咨询]马铃薯叶片上有许多黑点(图1),不知是什么原因? [解答]马铃薯叶片上的黑点是早疫病的症状表现,早疫病在连续低温阴雨天气转晴后,容易暴发,除了叶片受害,还能为害块茎,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和产量.一旦发现,需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来源于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盐城市和南通市的48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Tak.]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Rep-PCR技术,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和ERIC对48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以彼此间的带位相似率达90%为界,BOX扩增的谱型被分为4簇,REP的谱型被分为4簇,ERIC的谱型被分为5簇。48个稻曲病菌株接种于感病品种两优培九上,被划分为3个致病力类型,其中弱致病性类型占50%,为优势致病性类型。由于参试菌株遗传多样性值最大(0.55),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显著相关,所以BOX引物较其他两种引物更适合进行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值BOX为0.55,REP为0.44,ERIC为0.42,说明江苏省这5个地区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多样性稳定。江苏省5大稻区48个稻曲病菌的BOX、REP、ERIC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致病性类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来自四川14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和50个不同籼型杂交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20对选择性扩增EcoR Ⅰ和Mse Ⅰ引物组合稻曲病菌株可产生40 ~56条DNA带,75个菌株共产生192条清晰可见的DNA带型,其中多态性121条,占总数的63.0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群体结构,也显示特异性的群体遗传特征;稻曲病菌遗传结构与寄主品种关系不大,没有表现明显的专化性互作;稻曲病菌不同的遗传群体之间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遗传群的不同亚群或同一亚群的不同次亚群之间的菌株致病性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新疆早熟陆地棉的遗传背景、群体结构及为进一步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新疆北疆地区近50年来选育及推广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个,多态性比率为66%;PIC(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5680~0.7846,平均值为0.64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新陆早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4时,△K值最大,表明可将4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每一个品种均属于4个类群,而不明显属于某一类群。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来源较为广泛,遗传背景较复杂;采用本系列品种作为亲本选育后续品种的概率较小,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早熟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早疫病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为控制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探索出以下综合防治技术。 一、发病症状 病株叶片产生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是在多年种植过程中,发现马铃薯早疫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因此防控早疫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马铃薯早疫病病菌生长情况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马铃薯早疫病病菌生长情况不同。以PSA、PD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15~20℃温度区间内菌丝生长情况较好,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7~8,生长环境偏中性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分子指纹技术,对86个重庆晚疲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扩增的务带分子量大小在500~2 000 bp之间.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6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1、L2、L3为优势谙系.重庆晚疫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较简单,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地理分布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马铃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近,选配优良杂交组合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本实验利用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96个现有马铃薯材料。用20对引物对96个马铃薯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筛选出8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利用8对SSR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及电泳检测,统计检测结果后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popgen32. exe分析得到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数(ne)为1.56,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为0.33,群体的总基因多样性均值为0.33,平均多态位点数量为80。通过用STG0021,STG0020,STG0015,S162,S182,S183,S189,S153总共8对引物对96份供试材料的SSR电泳检测和结果统计分析,用软件ntsys. exe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由图可知在相似系数0.55处,所有供试材料被聚类为2大类,在相似系数0.66处,所有的材料被分为4类,有亲缘关系较近的3类和亲缘关系较远的1类。亲缘关系较近的3类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基础非常狭窄。  相似文献   

18.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I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20.
一、马铃薯早疫病1、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