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橄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橄榄中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关。研究了橄榄POD与PPO的酶学特性, 确定了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 橄榄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44.22 mmol/L, 最适pH值为7.6,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以儿茶酚为底物时, 橄榄PPO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7.25 mmol/L, 最适pH值为7.5, 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同时在上述最佳条件下, 研究了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橄榄品种(檀头23和马坑22)中POD、 PPO活性差异, 结果表明,马坑22的POD、 PPO活性都高于檀头23。其中, 马坑22 POD活性比檀头23高12.44%, PPO活性比檀头23高27.31%。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芯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依次减弱和依次增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两个高抗SMV3号株系种质哈91R3-184、哈91R3-301,两个感病品种合丰25、黑农16于真叶期分别接种SMV3号株系,在R1、R3、R5期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1、抗感病品种未接种健株POD、PPO酶谱构型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高低有别,说明抗性与POD、PPO活性有关。2、接种SMV后感病品种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健株和抗病品种,其POD、PPO部分酶带加宽色深,部分酶带缺失,3、各生育阶段抗感品种PPO、POD、SOD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可作为抗感病品种的生化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殿宇  陈丽 《福建茶叶》2010,32(12):25-26
速溶茶粉色泽的变化与茶叶的质量有关;与浸提水质、水温的高低及时间长短有关;与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次数有关。最大限度的保持茶粉原有的颜色减少褐变是现代速溶茶粉生产的的普遍要求,速溶茶粉生产工艺不同其粉的色泽也不同,就此阐述其几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发现在做青过程中,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整叶叶芯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依次减弱和依次增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豆各生育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总活性随生育进程而呈增强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盛花期。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区的C_3、C_4酶带。  相似文献   

7.
单宁酸对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盲蝽取食含有不同浓度的单宁酸的人工饲料24 h、48 h和72 h后,绿盲蝽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单宁酸含量饲料的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力在24 h时明显升高,48 h时活性最强,至72 h时有所下降;随单宁酸含量由低至高,3种保护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可见,随着单宁酸对绿盲蝽虫体刺激的时间的延长和单宁酸含量的增加,虫体内保护酶活力功能启动,有利于自身调节实现机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单双液相下不同多酚氧化酶源对酶性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比较了单双液相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对酶性合成茶黄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单双液相试验中,以不同的酶源合成茶黄素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酶源而言,双液相明显比单液相的效果要显著,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33.74%,合成率为14.245%,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39.74%,合成率为31.792%;而就梨酶源处理而言,单液相的效果要比双液相稍好,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45.73%,合成率为18.799%;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40.20%,合成率为22.11%;就苹果酶源而言,单液相比双液相的效果要好些,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18.22%,合成率为13.34%;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11.56%,合成率为6.935%。  相似文献   

9.
研究从毛栓菌中分离得到的多酚氧化酶(PPO)用于茶黄素的体外氧化制备。结果表明毛栓菌胞外PPO较适的反应温度范围在28~36℃之间;最适pH值为5.2;恒温反应30min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50%的硫酸铵可以沉淀粗酶液中96.0%的PPO。将毛栓菌PPO加入到儿茶素反应液中进行双液相反应,可得到10.19%的茶黄素,与茶鲜叶来源的PPO相比,毛栓菌PPO制备茶黄素的总含量偏低,但其中TF-3-G的比例较高,达到总茶黄素的68.10%,占脂型茶黄素总量的92.08%。  相似文献   

10.
原料质量直接影响酱油的品质.以高温干热处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分析热处理过程对曲料中性蛋白酶活力和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低温脱脂豆粕经150℃热风循环处理30 min后酿造酱油,其中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478 U·g-1于基和1.235 g·100 mL-1,是对照的1.57倍和1.72倍.此外,20~40目的酱油粕粒度较适宜,能获得较高的蛋白酶活力,提高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说明适度的粒度和物料的均匀受热处理,可改善酿造酱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鲜椰肉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问题,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椰肉贮藏特性的影响,筛选最佳的热处理条件。结果表明,60 ℃、25 min热处理结合低温贮藏,能够有效延缓椰肉的腐败变质,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椰肉的菌落总数、pH值以及内部脂肪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同时该热处理条件不会对其质构特性产生影响,椰肉的硬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椰子种皮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对羟基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咪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68 mg/g),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8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4%,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椰子水、生理盐水以及它们的蔗糖溶液在40Hz-40GHz宽频范围的介电弛豫谱(DRS),发现这些体系在高频有一个与水分子的偶极极化引起的介电弛豫,并给出了微观解释。结果表明,椰子水的介电性质主要反映在微波段水分子的极化,且与生理盐水的几乎没有区别。此外,射频段椰子水的电导率与蔗糖含量的依存关系和生理盐水的十分相似,由此给出了椰子水静脉输液功能的介电依据。  相似文献   

14.
4个椰子品种光合、蒸腾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果盛期的黄矮椰子﹑香水椰子﹑本地高种椰子﹑文椰78F1 4个椰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椰子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椰子品种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进程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本地高种椰子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比较高,香水椰子和文椰78F1居中,黄矮椰子最低。光合有效辐射、叶片温度对椰子光合速率有重要影响,空气湿度和叶片温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牌椰子汁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售椰子汁的质量状况,本实验以市场上常见的20种不同品牌的椰子汁为样品,通过测量这20个样品的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酸价以及色差,分析了市售椰子汁的质量状况。结果发现:脂肪、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QB/T 2300-2006规定的均有19个样品;被测样品的酸价均值为0.86 mg/g,个别样品酸价较大,色差值(Lab值)的变化揭示了椰子汁在颜色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热值能够反映植物组织的生命活动、生长状况差异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海高、红矮、黄矮、香水椰子4个主栽椰子品种的叶片干质量热值进行测定,发现4个品种叶片干质量热值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在夏季的9月份达到最高,秋季的11月份最低,进入冬季后又有所回升。从年平均干质量热值来看,黄矮品种高于其他3个品种,与海高、红矮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与厦门地区8种棕榈科植物叶片干质量热值相比较,椰子的平均干质量热值普遍低于灌木类棕榈,高于乔木类棕榈假槟榔,低于董棕和大王棕,这也符合高热值的灌木类棕榈比低热值的乔木类棕榈更耐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分析椰子分离蛋白(CPI)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pH、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籽分离蛋白相比,椰子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吸油性和吸水性;而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等电点附近,椰子分离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与乳化性;低离子强度可提高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而高离子强度降低了其溶解性和乳化性;CPI在60℃时有较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18.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的关注。椰子水主要是指来源于未成熟的椰子果腔内部的水状液体,汁清如水、入口清甜、晶莹透亮、清凉解渴。椰子水中的固形物含量比较低(2%~5%湿基),主要成分是糖和矿物元素,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运动和功能性饮料。椰子水的比例、总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与总糖之比等指标是衡量椰子水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作为选育适合饮用椰子的指标。矮种椰子一般适合作为饮料用椰子品种。此外,椰子水还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发酵用基质。椰子水之所以用途广泛主要取决于其独一无二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本文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叶片气栓塞与叶水势日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超声波(AE)信号测定技术,对冬小麦叶片木质部气栓塞发生与叶水势(ψl)日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E信号在24 h周期内3个活跃期的出现与ψl变化密切相关。上午第一AE活跃期伴随ψl的下降,傍晚第二AE活跃期对应ψl的恢复,午夜前后的第三活跃期对应夜间ψl的进一步恢复,午夜后土壤和植株水势基本达到平衡后,AE信号终止。AE信号发生量和ψl变化量为非线性关系,表现出水势临界值效应,即ψl达到临界值时,微小的ψl变化会引发AE信号峰值。午后最低叶水势出现前的ψl下降期,ψl临界值起身拔节期平均为-1.08 MPa,孕穗至灌浆期平均为-1.60 MPa。叶水势变化是引发小麦叶片气栓塞发生的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椰子间作可可下的可可光合速率(Pn)和环境因子日变化,探讨间作可可P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优化可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间作和单作可可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环境因子与Pn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间作和单作可可环境因子对Pn的直接作用均为TL>RH>PAR>Ta,对间作可可Pn的影响是PAR、TL和Ta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间作可可Pn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可可的栽培管理中,应发挥主导环境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