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斑嘴鸭消化系统与食性关系。[方法]对6只成体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并对各器官进行测量。[结果]斑嘴鸭消化管总长为(1 889.30±102.11)cm,是体长的(3.700±0.197)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73.4%±1.5%,是体长的(2.723±0.196)倍。斑嘴鸭喙扁平,肌肉肥厚,肌胃较发达,小肠最发达,具双侧盲肠但并不发达,仅占消化管的13.0%±0.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斑嘴鸭的保护和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梁子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0-14440,14462
2010年1月20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发现1只野生白化雌性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其体重0.75kg,体长552.1mm,尾长285.3mm,翅长203.5mm,嘴峰24.5mm,跗蹠63.1mm,翼展度522.2mm,均在正常个体数据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4.
以人工养殖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为研究对象,建立适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显微镜镜检,对斑嘴鸭精液品质进行评价,并对其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可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精成功率可达80%以上.斑嘴鸭精液呈乳白色,采精量约0.08 mL,精子密度约8.0亿个/mL,活力0.7.1号稀释液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及总存活时间优于其他稀释液(P<0.05).  相似文献   

5.
吴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88-5889
2013年11月16日在黑龙江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中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白化小鹛鹛1只,对其共群鸟类进行了观察,并对我国鸟类白化案例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白化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2b-RAD)对23份茶树种质(20份白化,3份常绿对照)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576 193 750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56 498个高质量SNPs。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3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1份来自贵州的大叶种,类群Ⅱ包含来自贵州的地方种质6份,类群Ⅲ包含来自浙江的14份种质和来自安徽、福建的2份种质。基于系统发育树,3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表现为: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Ⅰ和类群Ⅱ、类群Ⅲ之间分别呈现中、高度的遗传分化水平。综上所述,白化茶树品种(系)存在中、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间遗传分化更大,为白化茶树种质鉴定、资源利用和育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1只野生雄性白化中华乌龟(P)培育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将白化雄龟(P)与普通雌龟交配培育F1子代,将成熟的F1子代雌龟与白化雄龟(P)交配培育F2子代。经过7~8年的培育,于2008年培育的F3子代成功繁殖出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为首次人工成功培育出白化中华乌龟。现通过5代(F5)14批的培育,白化中华乌龟的出苗率已经达到80%以上,首次培育出稳定的白化中华乌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春、秋两季苦瓜白化苗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早熟纯系品种ZS10-7种子1 000粒,分别在2016年春、秋两季各播种500粒,对出现的白化苗进行跟踪调查。[结果]秋季苦瓜白化苗较春季苦瓜白化苗生长发育要快一些,总体的性状尺寸相差无几。[结论]苦瓜白化苗实际存活时间不超过30 d,一旦发现有白化苗可直接拔去。  相似文献   

9.
脑珊瑚(Diploria strigos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地区的美属维尔京群岛圣约翰岛Great Lameshur Bay,种类很少,珊瑚白化现象严重。该文采用样带场地调查脑珊瑚数量和白化率统计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技术对海水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对脑珊瑚白化率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27.83~28.88℃、p H值8.5~8.7、盐度32.74%~34.04%,海水深度0~4m,微量元素有V、Cr、Rb、Sr、Ag。钒(V)含量低于99.1 ng/ml,脑珊瑚白化率与钒(V)元素含量有弱相关性;铬(Cr)含量低于23.5 ng/ml,脑珊瑚白化率与铬(Cr)元素含量有相关性;银(Ag)含量在34.1~56.3 ng/ml范围,脑珊瑚白化率与银(Ag)元素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界植物的白化现象普遍存在和广泛利用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茶树白化现象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对白化茶概念、类型、生物学性质,白化茶种植和综合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永亮  赵歌  李叶峰  杨燕  陆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6-3467,3472
[目的]从叶片结构,叶绿体等亚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组成研究该突变体叶色白化的原因。[方法]以叶色白化的夹竹桃叶片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绿体形态;用板层析技术分析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组成。[结果]突变型与野生型的叶肉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化叶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几乎看不到绿色存在;分离2种叶色的叶绿体发现,突变型的成熟叶绿体数量很少;板层析结果显示,白化夹竹桃中光合色素基本缺失。[结论]夹竹桃叶色白化可能是因叶绿体合成受阻引起叶绿素缺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江西婺源乡村旅游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婺源为研究区,研究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婺源的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综合值为59.52分,其生态环境安全程度相对较好。压力分值为52.04分;状态分值为78.20分,属高水平;响应分值为47.25分,说明该区域的响应能力建设较差。研究结果符合婺源当地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绿翅鸭(Anas crecca crecca)卵壳易碎的原因。[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绿翅鸭孵化过程中压碎的卵壳进行结构扫描和基本元素分析。[结果]绿翅鸭卵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卵壳外表面有许多裂纹,这可能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该研究为绿翅鸭人工孵化及其卵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大麦突变品系 2 98113的白化颖壳和旗叶紫耳 2个色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化颖壳性状和旗叶紫耳性状都属细胞核遗传 ,前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后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而且两者是独立遗传的。此外 ,试验中还发现分离群体中所有白壳植株的叶鞘基部都为白色 ,绿壳植株的叶鞘基部均为淡绿色 ,未出现重组类型。由此推知 ,白色叶鞘基部性状可能是白化颖壳基因一因多效的表现 ,也可能这 2个性状是紧密连锁的。  相似文献   

15.
陈连水  袁凤辉  饶军  周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40-13245
调查主要集中在婺源县境内的7个代表性旅游景区中,从土壤、地表、树表、岩表、水表等获取样本后经分离提取,共获得蜘蛛标本530份,经鉴定共计18科51属87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8种,未确定种12种。此外,还对婺源旅游景区蜘蛛资源名录与区系分布、蜘蛛群落结构、蜘蛛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绿翅鸭(Anas crecca crecca)卵壳易碎的原因。[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绿翅鸭孵化过程中压碎的卵壳进行了结构扫描和基本元素分析。[结果]绿翅鸭卵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卵壳外表面有许多裂纹,这可能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为绿翅鸭人工孵化及其卵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婺源黄喉噪鹛繁殖生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喉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 galbanus courtoisi)自2000年5月在婺源被重新发现以来,受到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关注。自2004年起,笔者对其4个繁殖地开展了生境调查,并对其繁殖期的活动范围、巢区、夜宿地、觅食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适应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特化物种,其独特习性显现出对天然常绿阔叶林的适应。建议从保护好婺源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入手,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小区管理,以更好地保护黄喉噪鹛的生境。  相似文献   

18.
白化是一种植物叶色突变现象,引起叶色白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作用机制基本相同,都是由叶绿素缺失或者叶绿体发育受阻造成的。综述近年国内外关于植物白化基因的研究现状,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发展应用,为植物白化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