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欧洲鳗皮肤溃疡分离株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6~8月自福建省霞浦县某养鳗场患狂游症的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L.)下颏溃疡处分离到15株细菌,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用药敏纸片法对其进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耐药菌株率分别为:痢特灵,73.3%;复方新诺明(SMZ TMP),73.3%;四环素,86.7%;土霉素,53.3%;红霉素,53.3%;氯霉素,73.3%;氟哌酸(诺氟沙星),60.0%;环丙沙星,60.0%。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平均值分别为:痢特灵,28.0μg/ml;复方新诺明1424.0μg/ml;四环素,112.0μg/ml;土霉素,992.0μg/ml;红霉素,103.5μg/ml;氯霉素,136.3μg/ml;氟哌酸,98.0μg/ml和环丙沙星,45.0μg/ml,均远远高于药物使用浓度。被测菌株一般对4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个别菌株对全部测试药物耐药。说明在养殖过程中频繁使用抗菌素,已产生了广泛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有抗菌效果的安全新药物,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单体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成膜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试菌株对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厚朴酚、和厚朴酚和大黄酸极度敏感,抑菌圈均在20 mm以上,5种药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32μg/mL,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血根碱对3株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16μg/mL;生长曲线及生物被膜试验发现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不同血根碱浓度下,与其他浓度组相比当血根碱浓度达到16μg/mL及以上时,受试菌株生物被膜的生成率降低到2.76%以下,相同条件下,绿原酸作用下生物被膜生成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法研究氨氮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急性毒性及在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0(C0,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C40组)、50 mg/L(C50组),胁迫时间分别为0、6、24、48、72 h的条件下对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氨氮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4.793、66.124 mg/L,安全浓度为7.90 mg/L,非离子氨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396、5.298 mg/L,安全浓度为0.63 mg/L。在胁迫6、24、48与72 h时,各实验组的LZM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C10、C20及C40组在24 h的AKP、ACP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C20组在24 h的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其他胁迫时间点(P0.05)。胁迫72 h时,C30、C40及C50组的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实验条件下,不高于40 mg/L的氨氮可在24 h内使拟穴青蟹血清中的AKP与ACP活力显著升高,而50 mg/L的氨氮则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各实验组浓度氨氮均在72 h内对拟穴青蟹血清中的LZM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PO活力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SOD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细胞分离和紫外诱变技术分别获得海水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的生长优势株,将其分别接种于不同石油浓度的海水培养液中,利用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含量,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胞内油脂含量。结果表明,石油浓度为1.5~10.0μg/ml的培养液中,小球藻和盐藻均能有效降解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降解率分别为25.3%~35.5%和17.9%~24.0%,芳烃降解率分别为22.1%~30.2%和18.7%~26.2%;石油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对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降解效率均最大,小球藻的降解能力略好于盐藻;石油浓度为1.5μg/ml和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分别占细胞干重的14.0%和25.5%,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2倍,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均最高。该研究为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培养微藻使其富集油脂及今后开发微藻燃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别使用5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剂量的CpG体外处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检测了胞内外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的相对变化,进一步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了胞内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5μg/mL剂量的CpG ODN-1670可以有效促进酚氧化酶原的表达以及增强胞内外酚氧化酶活性(P0.05),ODN-1670增强酚氧化酶活性的途径是经由促进胞内酚氧化酶原的表达,合成新的酚氧化酶原颗粒实现的。此外,本研究使用几种细胞信号转导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中华绒螯蟹离体血细胞,通过检测血细胞内外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探讨了ODN-1670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结果表明,其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包含了G-蛋白介导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而酪氨酸蛋白激酶(RTK)途径对ODN-1670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活化进行负调控。本研究旨在为深入探讨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功能和防卫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三种模式下,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泼洒维生素C(Vc)来缓解南美白对虾应激状况,其浓度分别为0、0.3、0.6、0.9、1.21、.5 g/m3,测定虾的存活率、血清蛋白含量和血清酚氧化酶活力(PO)。结果表明,随着水体中的Vc浓度增加到0.9 g/m3,虾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提高水体中Vc浓度,存活率无显著变化;血清蛋白含量和血清酚氧化酶活力(PO)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在三种模式下,预防模式的效果较好,可以提前提高虾的免疫力,增强其抗应激能力;治疗模式是在虾出现应激时,作用效果不如预防模式;有条件的可以采取预防加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铜离子浓度对鳗鱼土池中两种优势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80μg/L~640μg/L时,能促进四尾栅藻的生长,其中160μg/L组的四尾栅藻比增长率达到最大值1.599,当Cu^2+质量浓度为1280μg/L~2560μg/L时对四尾栅藻细胞的增殖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水华微囊藻对铜离子更加敏感,Cu^2+质量浓度在40μg/L~640μg/L范围内,对水华微囊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640μg/L抑制最为明显,其比增长率为最小值-1.425。  相似文献   

8.
不同抑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不同部位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差异,并研究了抗坏血酸、曲酸、4-己基间苯二酚、葡萄糖酸-δ-内酯、植酸等抑制剂对对虾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头胸部的PPO活力最高。其中,0.12 g/L曲酸、2 g/L 4-己基间苯二酚5、g/L植酸对对虾PPO活力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对虾处理30 min,抑制率分别为38%、36%、51%。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在体外的吞噬作用和包囊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脑啡肽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血细胞的吞噬率和包囊化率均最低,25μg/ml时次之,5μg/ml时最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不加脑啡肽的对照组。质量浓度为5—50μg/m1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包囊化作用均有抑制作用,即脑啡肽在栉孔扇贝的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氟沙星对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培氟沙星对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进行了体外和体内抗菌药效试验,并通过生产防治试验进行了药效验证。体外抗菌试验采用试管稀释法对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培氟沙星对两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0.01μg·mL-1和0.02μg·mL-1,而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25、2.5、0.039μg·m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0、5、10、0.078μg·mL-1;对温和气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0、5、5、0.005μg·m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40、10、20、0.02μg·mL-1;除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培氟沙星外,培氟沙星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均好于其他药物。培氟沙星对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鲤鱼体内预防和治疗试验以及生产防治试验的结果,治疗组的成活率达到90%,预防组的成活率为87%;生产防治试验面积1500亩(15亩=1 hm2,下同),有效率达95.46%。  相似文献   

11.
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zlis)基因组DNA按5、20和80μg/kg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约0.1 mL/只),设注射等体积TE缓冲液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3、5、7天采样,测定该细菌DNA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显示:注射上述3种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华绒螯蟹的THC、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血清PO、ACP活性,试验组蟹的上述免疫指标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20μg/kg体重剂量的刺激效果最好;但试验剂量的细菌DNA对血清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MICs) were determined for Furanace (Dainipp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gainst 17 strains of pathogenic vibrios isolated from marine fish and salmonidae. All the strains tested were sensitive to Furanace, the highest MIC being 3.1 μg/ml for one strain and the remainder being < 1.6 μg/ml. Plaice (Pleuronectes platessa L.), Dover sole (Solea solea (L.)) and brill (Scophthalmus rhombus (L.)) rapidly took up Furanace from low-concentration baths (5–10 μg/ml) at 9.5–11.5°C. Uptake varied between species at these temperatures and in most cases blood levels above 1 μg/ml were achieved after 1 hour's exposure. Two hours after exposure over 70% of the Furanace had been eliminated from the blood.  相似文献   

13.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其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对绿色巴夫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培养11d,生长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4倍;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绿色巴夫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高出空白对照组45%、83%及3.6%;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微弱抑制作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低于800、500、200μg/mL,对米氏凯伦藻有促进作用,其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培养12d,生长量最高,超过对照组31%;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800、500、200μg/mL,比生长速率高出空白对照组6.6%、43%及39%;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氨苄青霉素与链霉素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可以促进藻体生长,高于一定质量浓度则表现抑制,不同藻类响应程度及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5-HT在中华绒螯蟹生长过程中对其生长、退壳和存活率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浓度为0、1.0、5.0和15.0μg/g的5-HT溶液,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蟹由仔蟹Ⅲ蜕壳到仔蟹IV的时间和存活率,及仔蟹IV的体长、体宽、体重。结果表明:体长、体宽、体重以15.0μg/g浓度组的最高,但与其他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退壳时间以5.0μg/g浓度组的最短,正常养殖组最长,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存活率以正常养殖组的最低,其他各组都比正常养殖组的成活率高,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退壳率以1.0μg/g浓度组的最高,5.0μg/g浓度组的最低,但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HT对蟹的生长和存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温度变化对锯缘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养殖锯缘青蟹免疫能力的影响显著。20℃时血细胞密度最高,远离20℃后,其血细胞密度随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而逐渐降低,在10℃和30℃时降至最低;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但血细胞吞噬指数在25~27℃时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皆在25℃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酸性磷酸酶活力在20℃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在30℃时活性最低,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酚氧化酶活性在30℃和27℃最高,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20~25℃,锯缘青蟹相关免疫因子的各项指标较好,反映此时锯缘青蟹的抗病能力较强,而偏离该温度区间明显影响锯缘青蟹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7.
姜琳琳 《福建水产》2014,(2):132-140
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常见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再用正己烷饱和的乙腈反提,过PAE30006-C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1%乙酸乙酯的正己烷淋洗,再用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正己烷定容,供GC-MS测定。结果显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在10-5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线性良好,检出限( LOD )在0.62-2.96μg/kg,定量限( LOQ)在2.0-9.0μg/kg。选择罗非鱼样品为测试对象,按照10μg/kg、50μg/kg和100μg/kg 的添加量做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70.5%-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78%-7.57%之间;选用南美白对虾、草鱼、锯缘青蟹、大黄鱼和牡蛎样品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在添加浓度为50 ug/kg的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5%-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25%-7.86%之间。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符合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对39尾,4~5龄,雌鱼体长36~41 cm,体质量 2.5~2.9 kg,雄鱼体长 32~35 cm,体质量 1.5~1.6 kg的缺帘鱼亲鱼用 HCG、PG、LHR-A_2、DOM 4种催产药物,按5种组合(设置每千克体质量:HCG 300 IU + LHR-A_2 2.5 μg + DOM 2 mg、 HCG 3500 IU +PG 2 mg + LHR-A_2 3 μg + DOM 3 mg、PG 4 mg + LHR-A_2 6 μg + DOM 2 mg、HCG 700 IU + DOM 2 mg、LHR-A_2 5 μg + DOM 4 mg)进行催产试验,催产水温27~28 ℃,采用两针注射,效应时间 9~10h.5种组合的平均催产率分别为75.2%、75.4%、75.5%、60%、60.3%;平均受精率为76.6%;平均孵化率为68.5%;平均出苗率为72.2%;出膜时间为17~18 h;孵化水温27~28 ℃,20尾雌鱼共产卵59 560粒;共获苗种23 469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管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为质控菌,研究乳酸杆菌LH菌株对氟苯尼考、土霉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强力碘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5.0×105cfu/mL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16μg/mL、32μg/mL、32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6μg/mL、64μg/mL、128μg/mL、128μg/mL、128μg/mL;最小抑菌浓度随着菌悬液浓度(104~107cfu/mL)的增大而升高;在杀菌曲线中,药物对菌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