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2827万增至2000年的17078万人,仅200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9400万,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到2020年至少将有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树菁 《农业考古》2008,(3):242-244
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的城市化,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化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而教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关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机制,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推广应用黄文新,马康贫,顾建敏(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一、农村现代化的概念与意义(一)基本概念农村现代化是个地域性概念,是指在县和县以下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现代化。这就是通过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用当代的科学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 《中国农垦》2006,(10):40-41
发展经济学研究证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注入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实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促进该县农  相似文献   

6.
"空心化"一般是用来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逐渐衰退和萎缩的迹象。农村空心化则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过度向城市流动而引发的新问题。从空心化视角出发分析了空心化的起源、农村空心化的概念以及其所引发的农村建设问题。最后,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从空心化的应对角度提出若干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农村空心化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大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朱镕基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在内部会议讲话中屡屡提及的一句话就是:“入世后我最担心的是农业。”面对全球经济竞争,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让国务院总理耿耿不寐,中国的经济学人也著文鼓与呼,献计献策,希望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让农民不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村民自治也好,社会治安一票否决也罢,甚至过去的户籍管理制度,近年来的减轻农民负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无一不是遵循这个思路。然而,从经济角度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关键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就像下棋要讲棋眼、治病要找病根,解开“三农”问题的“穴道”,绝招只有一式: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却一直在迂回爬坡。统计资料显示,1997~2000  相似文献   

8.
姜飞 《河南农业》2010,(6):59-6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十分缓慢。未能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同步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超量存在。导致农村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10.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农村城市化及农业工业化的载体,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积极进行城市化建设才能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就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与城市化发展的中短期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922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经济方面、城市本身及农民工自身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VIEW软件及结构偏差系数对4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眼下,秋收刚过,又是农民们外出打工求职的高潮。有些人认为,就地打工工钱低,划不来。而大部分年青人则认为,到大城市找工,机会多、工资高,既长见识,又能挣钱。因此,都爱往离家较远的地方跑。殊不知,就地打工路费少,既可自由挑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夫妻走出大山,从内地到东南沿海一城市打工已经五年多,现在工作稳定,生活安定,用人单位把我们和当地的员工一样看待,对此我们很满足。可有一件事让我们放心不下,就是留在老家南父母照管的快要上学的孩子,我们怕隔代教养,老人把孩子惯坏了。有心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又怕上不了重点学校,去不了重点班,交不起巨额的借读费。对此您能为我们解忧吗?  相似文献   

18.
谷城县发展“打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