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镇蚕桑站于1998引种镇江蚕研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公斤。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种植该品种桑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桑园条桑收获形式与片叶收获形式对产量、工效和养蚕的影响.[方法]针对陕西主要养蚕地区桑树春伐栽培模式设计了春季重剪梢、春伐夏剪2种条桑收获法和轮伐式全年条桑收获技术.通过多年试验调查剪条收获形式对桑树发条、产量、工效和养蚕的影响.[结果]采用春季重剪法和春伐夏剪法比对照春伐法全年枝条总长度分别增加77.89%、38.14%,桑叶产量分别增加30.06%、7.75%;"春季重剪梢-春伐夏剪"轮伐式条桑收获技术能达到全年70%~80%的条桑收获,提高采收桑叶工效2倍,养蚕工效提高18.18%,夏季和秋季条桑的养蚕和产茧成绩优于饲喂叶片.[结论]全年条桑收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为了探讨长穗桑与栽培桑的远缘杂交育性,进行了长穗桑×栽培桑和栽培桑×长穗桑2种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穗桑×栽培桑的杂交受孕率在56.76%~90.20%,杂交结实率在52.06%~81.28%,杂交可育性在17.52%~60.57%;栽培桑×长穗桑的杂交受孕率在31.86%~54.07%,杂交结实率在30.69%~48.53%,杂交可育性在6.78%~20.56%。长穗桑×栽培桑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品种×长穗桑分别提高25.27、28.37和23.2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11.
香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众喜爱。然而日光温室栽培受环境的影响往往产量低,我们从选用品种、苗木准备、强化恶劣气候管理等环节解决了这一问题,使香椿幼芽安全供应冬春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选用适宜品种保护地香椿一般选用萌芽力强、香味浓、休眠期短的红芽香椿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云南元江基地地理条件优越,8 ̄11月光温条件良好,而且农业技术基础较好,农用物质丰富,交通邮电便利,是目前杂交早稻秋繁较为理想的基地之一。它既达到了繁种加代的目的,又解决了杂交早稻海南南繁不能返回温州适期播种的季节性矛盾。杂交早稻元江秋繁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做好肥水管理,防治病虫鼠雀,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5.
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对大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产量为2 875.5 kg/hm2,较常规栽培增产454.5 kg/hm2,增产率达18.8%,增效344.4元/hm2。 相似文献
16.
密植速成茶园是茶树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常规茶园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改单条种植为双条或多条种植,同时降低茶树高度,由原来的80~100cm降低到60cm左右,从而达到早投产、速成园的目的。一般常规茶园播种后,需要培育5-6年后才能正式投产,而密植茶园,笔者和各地试验都收到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百斤,四年五年创高产”的好效果。并且茶树封行正式投产后,实行免耕,省工省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矮化密植是指通过各种生产技术措施降低树体高度、缩小树冠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和产量,是果树生产的发展趋势。1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优点苹果树矮化密植是采用人为的农艺措施,使树体变矮、树冠缩小,以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整形修剪1.整形杏为喜光果树,密植园建议采用通风透光好的“V”字形。其整形方法为:按行株距3米×1米定植,定植当年主干留40厘米短剪,待春季新梢长30厘米时.选留伸向行间、生长旺盛、与主干成30~60度夹角并对称生长的两个分枝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构成和收益情况,并与乔砧苹果栽培模式进行比较。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区域内,采用"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盛果期的2015—2017年,平均投入为68 809.35元/hm~2,平均用工时为440.10工日/hm~2,净收益为105 627.9元/hm~2,比同等条件下的乔砧苹果栽培果园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而在生产中,"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适应现代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了杂交玉米3种不同栽培方式(免耕直播、免耕育苗移栽和常规育苗移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与常规育苗移栽相比,分别仅减产0.56%、3.05%;节约人畜投工30~45个/hm2;投产比提高15.9%以上,增收效果明显。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形势下,此项技术可节省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