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污泥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丁文  王海勤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54-256
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及其对马铃薯品质、重金属吸收的 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污泥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等级和品质;施用污泥 有机肥的马铃薯薯块中Hg、As、Pb、Cd、Cr、Cu和Zn含量均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植中超量和长期施用化肥已造成产量、品质和耐贮性下降,为了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产生的有机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耐贮性。处理2(50%常规施肥量+4 m3有机肥)的产量、蛋白质、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67%、15.66%、13.58%、11.63%、31.91%和21.17%,贮藏期软腐病、干腐病、环腐病和晚疫病发病率较低,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44.72%、45.61%、50.14%和39.39%。建议在农牧交错区采用处理2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降低化肥用量和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种植中超量和长期施用化肥已造成产量、品质和耐贮性下降,为了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产生的有机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耐贮性。处理2(50%常规施肥量+4 m3有机肥)的产量、蛋白质、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67%、15.66%、13.58%、11.63%、31.91%和21.17%,贮藏期软腐病、干腐病、环腐病和晚疫病发病率较低,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44.72%、45.61%、50.14%和39.39%。建议在农牧交错区采用处理2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降低化肥用量和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对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体积、总根尖数和主根直径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增加了0~0.50、0.51~1.00和1.01~1.50mm直径范围内马铃薯根系的总根长;施用有机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与纯施化肥相比分别提高了11.32%、16.04%、23.53%和12.69%。综上所述,在定西地区,施氮量为纯氮180kg/hm2,氮、磷、钾配比为4:3:3(N:P2O5:K2O),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0%是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调整马铃薯施肥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条件下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潜力。该试验旨在为马铃薯化肥减施和增效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23.5%~34.5%,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4.2%~17.5%,降低马铃薯硝酸盐含量9.0%~56.0%,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双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而肥料类型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肥连续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文  张青  罗涛  王煌平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8):106-110
为研究不同有机肥连续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综述国内外不同有机肥连续施用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有机肥合理利用提出建议。研究表明: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水肥调控能力,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酸碱缓冲性能,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长期施用有机肥会增加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累积风险,特别是畜禽和污泥有机肥。国内外研究大部分是粪肥与污泥和化肥的配施对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对研究畜禽粪污施用年限以及有机肥长期施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机理探讨相对较少,今后还需加深有机肥连续施用对土壤重金属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花白、内薯3号、坝薯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作底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底肥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肥料种类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程度均为: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对照。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正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几年非常重视,发展很快,但在生产管理上,还比较粗放。因此要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给出的意见,针对性改进、科学施肥。一、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和盆周山区1.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磷、钾肥施用量不足。2.施肥管理要点1增施有机肥。施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2增施钾肥。保证施用肥料中K2O  相似文献   

9.
杨云霞 《种子科技》2023,(18):18-20
本研究在通渭县设置了3个不同氮肥减施量、3个不同有机肥替代量、2个不同氮肥用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马铃薯产量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当氮肥减施30%~50%时,马铃薯产量最高;当氮肥减施50%~70%时,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在施用等量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的施肥模式中,马铃薯淀粉含量最低。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宜通渭县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等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对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加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负荷的贡献亦不容小觑。本文重点综述了施用有机肥对作物品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的影响,分析了有机肥施用研究现状,并对有机肥施用的研究趋势提出建议,首先不断优化发酵工艺提升有机肥品质是根本;其次强化品质性状评价在有机肥施用效果评价中的地位,充分依托长期定位观测和现代化监测手段,不断提升肥力监测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是保障,以期为科学、合理、高效使用有机肥,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以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进而指导实际生产。本研究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肥料处理,每个肥料处理又设A、B两个农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减施化肥、增施商品有机肥(750 kg/hm2),可改善品质,较对照增产6460.2 kg/hm2;处理3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菌肥(300 kg/hm2),改善了马铃薯的部分品质;处理4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腐殖酸肥(45 kg/hm2),可改善品质,增产32.24%;农药处理未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试验证明,处理4在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殖酸肥后增加马铃薯结薯数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 2+追施尿素112.5kg/hm 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 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污泥生物质炭碳、氮矿化规律和肥料效应,采用室内培养和大田设施番茄生产试验,研究了污泥生物质炭的碳、氮矿化特性及其污泥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品质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或氮)施用量相同条件下,污泥生物质炭的CO2-C矿化量显著低于牛粪生物堆肥(P<0.05),培养21周的污泥生物质炭的碳矿化率仅为牛粪生物堆肥的13.7%。污泥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氮素平均矿化量显著高于牛粪生物堆肥处理,培养21周污泥生物质炭和牛粪生物堆肥氮素平均矿化率分别为6.9%、1.0%。在较高肥力水平的设施土壤上施用污泥生物质炭或污泥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对番茄果实和生物总产量的肥效与等养分量的牛粪生物堆肥和化肥相当,不会降低番茄的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对番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安全品质影响风险较小。施用污泥生物质炭各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均低于单施牛粪生物堆肥处理,但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条件下,对提高设施土壤肥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叶片、主茎和根系)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污泥生物有机肥后,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C>B>A>D>CK)。且拌种肥处理均高于拌肥处理,其中拌种肥的C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1 898.5kg/hm2,增产8.18%。说明污泥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并对氮、磷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合理用量,以庄薯3号为材料于2015年在宁夏南部雨养农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等量养分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以及主茎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大中薯重量百分比。与常规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马铃薯还原糖、维生素C、淀粉及干物质含量,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增产率为1.0%~1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为4.3%~17.6%,通过水肥效应方程拟合得出复合微生物肥的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分别为954.8和1415kg/hm2,在宁南旱地施用750kg/hm2时即可获得高产,因此分析认为宁南旱地马铃薯施用量在750~1415kg/hm2范围内能可获得高产并实现水分高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