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解决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评价程序不规范、缺乏知识技能考评标准、动态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生态管护员评价体系建设方法,从建设目的及原则、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程序等方面规范了生态管护员的评价全过程管理,为实现森林日常管护工作的精准化,提升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效率和管护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青海省东部旱区的生态气候特点,从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混交方法、混交类型等方面提出了适宜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昌市以建设“生态许昌、和谐许昌”为目标,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入手,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在城区园林绿化美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绿化布局和树种配置等方面介绍了许昌市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基地,探讨了利辛县发展生态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生态经济理念、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行生态教育、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和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人民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利辛县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破解茶园因忽视生态建设造成的问题,提高茶园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促进新时代生态茶园的科学发展,本文对生态茶园概念的演变历程和新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就部分茶区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生态茶园模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树-次要植物块状复合、立体复合和综合复合等3种新的生态茶园模式定义及其建设要点。同时,针对生态茶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生态茶园理念推广应用体系、完善生态茶园技术体系、拓展生态茶园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生态茶园碳汇方法学、建立生态茶园认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茶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森林的生态效能,提出了提高森林生态效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体包括优先保护公益林和坚持生态式采伐、生态式造林、生态式抚育商品林,以及坚持城市乡村生态式发展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森林生态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从宣传、规划、提高质量、创新机制、合理利用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景观规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从农业景观主导功能 分类与评价方法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合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从美化效果、生态适应性、环境保护功能、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行道树种生态功能与生态适应性评价应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尝试对一个城市常见的70种行道树种进行了评判与分级。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胜  孙方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92-14394
从营林成本、林木价值和环境价值等方面对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并从理论上提出了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一般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沈兆旭  弓弼  曲良艳  金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9-12741
针对北方村镇生态景观中农田生态景观和居住区生态景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北方村镇中废物再回收利用率不高,生态景观评价指标不确定、管理者意识不强、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阐述了科学种田,发展生态农业,完善生态化廊道系统对农田生态景观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合理生态建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统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突出生态景观地方特色对于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发展观光农业,加强生态景观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机构,开展合理生态评价,尊重生态学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加强政府引导,考虑村民意愿,以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谢晓欣  吴宇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58-22660
以浙江省缙云县为研究案例,以农居点整理为切入点,从潜力、经济、生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实行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缙云县存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不足、整理资金约束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生态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较大等问题,增加了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实现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政策建议,即应从转变政府规划理念、合理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合理选择整理模式、保障农民切身权益等5个方面配合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实施。  相似文献   

13.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和住宅小区的重点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小区生活环境质量,在园林绿化中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小区的绿化植物要以自然绿色景观为主体,在施工过程把园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出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林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林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以期把城市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5.
苗振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73-176
通过对池州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建设情况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合理可行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体系。研究表明,池州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及偏下的层次,且不同区位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加大对新建居住区的软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同时应加快完善对已建和在建的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以期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区文化特质浓郁、地域特色显著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日益重视居住区环境品质的今天,通过景观绿化的合理配置以及后期养护,从而营造居住区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升居住品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居住区绿化配置要求、居住区绿化的功能分类,并初步探讨了居住区绿化养护的基本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春市中海莱茵东郡居住区水体景观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居住区水体景观评价体系中的景观效果、社会功能、生态效益3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总结出该居住区水体景观在景观效果和社会功能2个方面表现良好,但是生态效益方面的水体净化和节水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在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茶树品种结构、茶园生态环境与建设、茶叶采摘、土壤肥料及病虫害防治等制约因素对我国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1)选用良种,合理采摘,适时轻修剪;(2)全面推行无公害茶叶标准,提高茶叶卫生质量;(3)建设茶林复合生态茶园,提高茶叶自然品质;(4)优选茶园土壤,增施有机肥,发展优质有机茶;(5)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对区域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应用Arc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农村宅基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在宅基地复垦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参照矿区复垦景观评价方法,结合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之后对宅基地复垦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宅基地复垦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如廊道长度、生态服务价值和廊道密度等,但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则呈现出负效应。总体而言,农村宅基地复垦使得农村分散宅基地得到集中,节约了农村宅基地的占地面积,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