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2个抗倒伏有差异的自交系GMY-1和GMY-2为亲本,分别对双亲、F1和F2群体的株高、植株抗倒伏性、穗下节间长度和穗长4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MY-2表现植株矮、穗下节间短、植株抗倒伏性高、穗较短;除穗长外,F1代其余性状均表现正向杂交优势,而F2代各性状明显衰退。株高、穗下节间长度和抗倒伏性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均达60%以上,适合早代进行遗传改良;而穗长遗传力较低,仅为17.92%,适合晚代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
选用2个强优势组合95149、518及其亲本,研究黄瓜苗期子叶面积、真叶面积、鲜重、干重、第1雌花节位、出苗至第1雌花开放天数、苗期茎粗、下胚轴长度、株高、前期产量、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黄瓜子叶面积、苗期叶面积、苗期鲜重、第1雌花节位、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在早期预测黄瓜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弱光胁迫下黄瓜下胚轴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以耐弱光黄瓜品系M22与不耐弱光黄瓜品系M14及其F1、F2、回交世代(B1、B2)为试验材料,应用F2群体分离分析方法与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析法,于2007和2008年对弱光(日平均光强为100μmol/(m2.s))条件下黄瓜的下胚轴长与下胚轴粗进行遗传分析。【结果】群体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黄瓜F2代群体中下胚轴粗和下胚轴长性状遗传变异幅度均较小,其中下胚轴粗在2007和2008年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58和0.226cm,下胚轴长分别为8.5和4.5cm;广义遗传力较低,其中下胚轴粗在2007和2008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4和0.62,下胚轴长为0.60和0.69,表明不宜在F2代进行性状选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表明,黄瓜下胚轴粗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控制,B1、B2、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7.03%,56.25%和60.38%。下胚轴长遗传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C0)控制,B1、B2、F2代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38%,63.29%和83.37%。【结论】下胚轴粗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下胚轴长性状主要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很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用Nair法对87个自交系进行分组,选用高秆、中秆和矮秆自交系为材料,观察F_1、F_2以及F_1与亲本回交的遗传效应。同时分析节间数与节间长度与矮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矮秆遗传的表达有两种方式,一为质量性状,受一对主效矮秆隐性基因控制,但矮化自交系的遗传背景有区别。一为数量性状,F_2代分离呈正态分布。作者观察到在高秆自交系中潜存着矮秆基因。矮秆自交系一般伸长的节间数不比高秆系少,主要是节间缩短。矮化的F_1代植株高大,也是节间伸长所致。  相似文献   

5.
以下胚轴为紫色和下胚轴为绿色的花椰菜自交系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构建6个世代群体(P1、P2、F1、F2、B1和B2),研究花椰菜下胚轴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下胚轴紫色与下胚轴绿色花椰菜正反杂交F1的下胚轴颜色均为紫色,但其色泽较下胚轴紫色亲本要浅.在F2群体中,下胚轴颜色分离比例接近紫色:绿色=3:1;B1...  相似文献   

6.
4.0 2 mmol/ L邻苯二甲酸氢钾 ,酒石酸钾、高锰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和硝酸钾不仅促进黄瓜下胚轴生根 ,而且促进黄瓜下胚轴切段伸长。 1.34~ 40 .2 0mmol/ L 的氯化钾促进黄瓜早出苗 ,增加黄瓜下胚轴的长度、直径和鲜重  相似文献   

7.
弱光下黄瓜苗期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GriffingⅡ配制15个组合,亲本自交留种。研究了弱光下黄瓜苗期茎粗、下胚轴长、比下胚轴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子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全株干重等8个性状的遗传规律。只有下胚轴长和比下胚轴长这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所测8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其遗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8.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李占元  刘荣汉 《农技服务》2011,28(3):311+362-311,362
为了对黄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增加,黄瓜生长中期株高变高、开展度降低、节间数和绿叶数均增加、最大叶面积变大;黄瓜的总条数、总产量和商品瓜比例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个甜瓜杂交组合 F_1代和亲本的茎节长度,叶宽,果实含糖量和瓜形指数的观查与比较,结果显示在茎节长度和叶宽中 F_1代与大亲本比较,1个达显著差异为中亲值,2个差异不显著,大亲本不完全显性,优势强度在-0.08至0.87之间;果实含糖量 F_1代与大亲本比较均差异不显著,为大亲本不完全显性或完全显性,优势强度分别为0.43,0.71和0.94.以上3个性状 F_1代的表现均明显超过小亲本,达显著差异.瓜形指数比较,结果显示圆形果实与椭圆形果实杂交,F 代果实将变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方法]以6个粳型不育系与9个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与节间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株高、穗长和节间1长性状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而节间3长、节间4长和节间5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穗长、伸长节间数和大多数节间长度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株高与穗长、各节间长度和伸长节间数成对性状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加性和显性相关系数正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成对性状之间大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节间3长、节间4长、节间5长和节间6长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正值较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株高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正值也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及节间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农场94份大麦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穗长、芒长、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全生育期与穗长、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94个大麦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其中包括24份高产材料,28份矮杆材料。  相似文献   

14.
株高降低后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品质。以秆型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单二(二棱高秆)和盐99175(二棱矮秆)为试材,在大麦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末拨节前、拨节孕穗期、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施用量0 L/hm2、0.6 L/hm2、1.2 L/hm2、1.8 L/hm2和2.4 L/hm2,对水150 L/hm2喷雾)的稀施保,研究大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浓度稀施保对其株高、相关节位长度、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降低株高起关键作用的是缩短穗下节长度,其次是缩短倒二节长度,而倒三节及以后各节长度对降低株高影响不大;在拨节孕穗期和始穗期施用稀施保均可有效降低株高,其中在始穗期施用降幅最大,但稀施保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不同大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影响效果不同。稀施保施用时期与施用量对2个品种的穗长、实粒数和空粒数均影响不大,但对千粒重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且不同用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单二大麦在始穗期施用1.8 L/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6 145.2 kg/hm2,盐99175大麦在拨节孕穗期施用1.8 L/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6 952.7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好的利用矮牵牛种质资源,为矮牵牛育种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109份矮牵牛种质材料的节间长度、基部分枝数、花径、株高和花色5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变异范围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9份矮牵牛种质的变异幅度是:节间长度35.5%、基部分枝数20.7%、花径18.2%、株高12.1%。对上述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3%;得分方程为组分F_1=0.037×花径+0.366×基部分枝-0.375×节间长度+0.513×花色+0.379×株高;F_2=0.451×花径+0.464×基部分枝+0.441×节间长度+0.256×花色-0.400×株高;F_3=0.870×花径-0.453×基部分枝-0.258×节间长度-0.037×花色+0.146×株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节间长度与株高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本研究对矮牵牛种质主要观赏性状的评价和分析提供参考,可以促进矮牵牛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宽柄芥F1代主要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为宽柄芥杂交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宽柄芥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内的9个农艺和经济性状,并对F1代各性状优势指数间及其与亲本相应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柄芥F1代的单株产量和最大叶叶长极显著高于大值亲本值(BP)(P<0.01,下同),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最大叶叶片数、株高和开展度显著高于BP(P<0.05,下同),但中肋宽和柄肋重与BP无显著差异(P>0.05),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柄肋重、中肋宽、株高和开展度等性状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代的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株高和开展度与母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肋宽和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中肋宽与双亲的中肋宽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肋长、中肋宽、单株产量和株高与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宽超亲优势与父本和B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肋长和开展度超亲优势与BP呈显著负相关,株高超亲优势与父本、BP和双亲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BP的负向影响明显.[结论]宽柄芥F1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通过优势育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爆裂玉米膨胀倍数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 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爆裂玉米自交系做亲本 ,按Griffing方法 2进行配制组合 ,对当年收获的 36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探讨 ,研究了膨胀倍数性状的亲子回归与相关 ,进行了膨胀倍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F1代与亲本之间普通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且与母本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父本的相关程度。遗传相关分析表明 :膨胀倍数与穗行数、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秃尖长、百粒重、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轴粗、爆粒率、株高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对膨胀倍数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较大且基因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性状有茎粗、爆粒率、轴粗和穗行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茎节的生长变化及茎节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玉米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控制浇水的方法,对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各节的节间长与节间干重进行调查;获得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单株产量数据,对玉米各节间变化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干旱胁迫下玉米株高与生物量的减少主要由于前7节节间长与节间干重的减少.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节间长与节间干重受到明显抑制,且各节间的营养生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分析发现严重干旱胁迫下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第三节间长、第四节间长与中度干旱胁迫下单株粒重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严重干旱胁迫下第一节间干重、第二节间干重与中度干旱胁迫下单株粒重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玉米前期节的营养生长对后期节的生长存在持续的影响.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前四节的节间长与前二节的节间干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抗旱性的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地方种质为试材,对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是极显著成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是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晚霜冻胁迫后冬小麦株高降低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晚霜冻胁迫对冬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明株高降低特性及其与节间长、穗长和籽粒产量的内在关系,为晚霜冻害评估指标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低温室和田间可移动式霜箱2种模拟霜冻手段,分别以冬小麦幼穗发育阶段(小花原基分化、雌雄蕊原基分化、药隔形成、四分体形成和抽穗期)和零下处理温度(-1℃、-3℃、-5℃、-7℃、-9℃和-11℃)为梯度,共开展6期盆栽试验和3期小区试验;在考察植株茎部冻害、测定株高与其构成因素、统计籽粒产量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函数拟合、以及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晚霜冻胁迫下株高降低特性,分析各构成因素对株高的贡献、以及株高与籽粒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1)在雌雄蕊原基分化至药隔形成后期,株高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呈突变性降低特征,处理温度低于-5℃左右时突变开始,且不同植株个体、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在同一处理温度下,株高最大降幅出现在药隔形成后期。(2)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前期和药隔形成后期,对株高贡献排前两位的节间分别为倒四节间和倒三节间、倒三节间和倒二节间、倒二节间和倒四节间,其长度均因冻害胁迫而显著缩短,且与株高呈极强显著相关性(P0.001),此时株高亦呈显著降低趋势。(3)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符合幂函数曲线特征,其中,单株产量的降幅随株高降低而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态势;当单株产量因冻害胁迫降低至1.5 g以下时,其随株高继续降低而不再明显减少,此时穗粒数变化也已不大。【结论】在模拟晚霜冻胁迫条件下,正在伸长或待伸长的冬小麦节间长度与穗长显著缩短;当缩短节间与对株高起主要贡献的节间相一致时,株高显著降低。利用节间缩短特性、以及单株产量和株高降低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模型,可为冬小麦生长后期植株倒伏以及产量损失风险评估方法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