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砀山县具有多年瓜棉套种习惯,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20万亩,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10万亩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5000元左右,全县2010年瓜棉套种平均每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淮北棉区瓜棉套种面积逐年扩大。试验示范表明,采取瓜棉套种,一般产皮棉27t/hm^2以上.西瓜产量可达563-675t/hm^2,较好地实现了瓜棉高产高效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地膜西瓜套作棉花是固镇县经济效益非常好的种植模式之一。一般亩产西瓜2500--3500公斤,籽棉200--275公斤,亩产值3000--400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瓜棉套作的效益,在认真掌握瓜棉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配套技术,规范种植,最大限度地解决好瓜棉共生期的诸多矛盾,从而夺取瓜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4):86-89
对2013—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麦棉套作一年两熟与春棉一熟2种模式下的投入、产出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在物化投入、机械费用、灌溉费用、人工投入等方面均高于春棉一熟,但小麦与棉花的总产值与纯收益显著高于春棉一熟,2013年、2014年、2015年纯收益分别较春棉一熟增加26.0%,57.3%与57.0%,不同年份间小麦与棉花价格是影响纯收益的首要因素。麦棉套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在植棉效益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瓜、棉花套种,西瓜一般于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拉秧,瓜、棉共生期约70天,共生期短。瓜、棉套种因行距宽,空间大,利于西瓜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也利于棉花前期牡苗早发,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瓜、棉均属商品性较高的经济作物,采用瓜、棉套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用早熟西瓜品种和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进行套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瓜棉套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2002~2004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套作春播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措施的优化方案为:每公顷16 500株,追施尿素150kg;坐瓜后有1~2次降水的年份,浇水1次即可。瓜棉套作新技术生产的西瓜上市早,符合安全食品标准,单产、单价高;棉花发育早,单产高,品质好,单价高,瓜棉总产值高达65 940元/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郑杂棉6号套作西瓜的双丰技术,在中牟黄河滩地和须水试验场,以相同面积的郑杂棉6号套种西瓜与单茬郑杂棉6号设置对比实验,棉瓜套种按2-1式,并对瓜棉、单茬棉花的综合表现、产量、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茬棉花平均产量略高于套种中棉花产量;郑杂棉6号套作西瓜比单茬棉花提高了37 498.5元·hm~(-2),增益显著。此套种模式提高了棉田收入,为瓜棉套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海 《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31-131
介绍了棉花、越冬菜、西瓜、辣椒间套种和麦套棉、棉套瓜、棉前瓜后菜两茬间套种2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及其栽培技术,以期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45是国审双价抗虫棉花新品种,高产、抗虫、抗病,适宜黄河流域麦棉套种或作一熟春棉种植.  相似文献   

11.
籽西瓜又名瓜子瓜、籽瓜、打瓜,是西瓜中的一个类型,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收获西瓜子。近几年来,我市籽西瓜的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并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纯作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形式间套作,一般亩产西瓜子75~100公斤,地膜覆盖的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正> 博兴县麦棉套种面积发展较快,1990年发展到15万亩,占植棉面积的6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麦棉争地和麦套棉缺苗、迟发、晚熟、低产等问题,加速了粮棉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麦棉两熟的发展。三年来,博兴县通过试  相似文献   

13.
籽西瓜又名瓜子瓜、籽瓜、打瓜,是西瓜中的一个类型,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收获西瓜子。近几年来,我市籽西瓜的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并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纯作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形式间套作,一般亩产西瓜子75~100公斤,地膜覆盖的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正> 黄淮海平原棉区传统植棉为单作一熟,八十年代以来发展了麦棉两熟制。近年来,一些地区又在麦棉套种后棉田间作秋粮作物,实行粮棉三种三收。为了探讨该棉区发展粮棉多熟制的适宜途径及进一步提高粮棉产量的潜力,1987—1988年,我们在本所农场对棉田几种不同熟制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北方棉区植棉效益低,是制约棉花发展的主要障碍,实行间作套种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一大优势,并日显重要。为此,我们对瓜棉套作三膜(地膜加盖小拱棚膜,再加盖中拱棚膜,简称三膜)覆盖,一膜两用(地膜为西瓜、棉  相似文献   

16.
麦棉套作的物候变化及其对麦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棉套作物候变化的研究,找出了麦棉套作的合理类型:以粮为主兼顾棉花,宜采用窄空带类型,小麦占地面积60%以上,预留空带宽53~72cm;粮棉兼顾型以单位面积产值为目标,宜采用宽空带类型,小麦占地面积50%左右,麦棉间距26.4~36.3cm,预留空带宽103~122cm(棉花窄行距为50cm)。  相似文献   

17.
对瓜棉间作套种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瓜棉间作套种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实现瓜棉套种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对瓜棉套种的规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麦棉连作植棉制度系统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我省棉花生产的徘徊局面,除了狠抓改良品种、发展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等措施外,还有必要对我省的植棉制度进行系统分析,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稳定棉花面积,确保棉花高产。 一、江苏省植棉制度的现状 历史上,我省北部徐淮棉区以一年一熟为主,中部和南部地区为麦棉套种。由于人多地少,各地一直存在着粮棉争地的矛盾。70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西瓜枯萎病等病害也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瓜田减产20%~30%,严重者50%~60%以上,甚至绝收。有些瓜区因西瓜不能连作,又因土地少无法轮作,只好改种其他作物。为了解决瓜区这一难题,1991年在山西省原平县西松彰村,作了西瓜连作药剂防治病害试验。材料与方法选1990年种西瓜地1.2亩,未种过西瓜0.2亩,兰州P_2西瓜作为试验品种。设试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安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效农业的作用下,瓜棉套作为一种高产高效模式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探讨中棉所44在安阳市瓜棉套田中的生产表现,2005~2006年在安阳市汤阴县五陵镇水塔河村进行了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