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区旱地间套种春玉米的覆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栏肥、秸秆、地膜和杂草覆盖对山区旱地间套种春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增产幅度18.1%~36.4%,其中以秸秆覆盖最为明显,且以前作秸秆全部覆盖最好.栏肥、秸秆和杂草覆盖保水效果好,具增降温的双重功效,并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而地膜覆盖保水抗旱效果差,又耗地力,不利于山区旱地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
浙西南山区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方法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马铃薯又是浙西南山区旱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山区旱地土层浅薄,地力差,跑水跑肥严重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旱地生产能力,实现马铃薯高产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山区特有资源和生产条件,设计多种材料进行地面覆盖,如栏肥、青草、秸秆等,开展多年定点定位观察,研究和探讨覆盖物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和培肥效果,为制定山区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缙云县胡源乡章村旱梯地进行,共设栏肥覆盖(3000kg/667m2)、青草覆盖(2500kg/6…  相似文献   

3.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玉川  王树楼  王笳 《玉米科学》1994,2(1):028-031
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采用免耕整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3年平均产量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57.7%,增产幅度23.8%~191.0%.由于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降低,玉米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抽雄前植株长势逐步赶上并超过对照.与传统耕作比较,免耕覆盖玉米具有根系发达、植株高、茎秆粗、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果穗大、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玉米秸秆高效利用和减少地膜污染,试验选择降解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黑色全膜覆盖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效果、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技术。结果表明,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全生育期平均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分别是11.15%和19.78℃,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高0.30个百分点和0.51℃,较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高1.12个百分点和1.67℃,但增产效果低于玉米整秆带状覆盖;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的保温保墒和增产效果表现较差,也没有完全降解。各处理以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的产量为最高,是33 538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增产1 379 kg/hm~2,增产率为4.29%;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增产6 030 kg/hm~2,增产率为21.92%;较露地种植(CK)增产8 720 kg/hm~2,增产率为35.13%。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试验研究,积极开展秸秆覆盖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除草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常规覆膜)和不覆膜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的出苗率、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和糖分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和常规覆膜。地膜全覆盖的产量为130.8 t/hm2,比不覆膜增产83.13 t/hm2,增幅174%;比常规覆膜产量增加17.64 t/hm2,增幅15.6%。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大庆市近来和将来要重点推广的节水保产增产新技术。此技术具有增温、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省劳;节水、节肥、节药;高产、优质、高效:抗灾保产和旱涝保收等优点。2008年大庆市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55万hm2.2009年预计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至4.67万hm2.力争在2012年推广到20万hm2,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将达30亿kg。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中等肥力旱地上,以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肥料和密度两个因子为对象研究了晋单29玉米的增产潜力和肥密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旱、耐瘠、耐肥、丰产、抗倒。公顷产11250kg左右的肥密优化组合为施氮磷纯养分225-450kg/hm2,氮磷比2:1,密度4.5~5.25万株/hm2。对肥密与产量的关系配置了二元二次效应方程,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肥料>肥×密>密度。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对旱地春玉米增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用有机肥料,对旱地春玉米有显著的增产、抗旱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的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产量增加尤为显著,比对照平均增产25.8%。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性状,增强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了玉米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旱地玉米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余世学 《玉米科学》1994,2(4):033-035
凉山彝族自治州从1984年引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巩固玉米覆盖效益,1987年开始进行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历经7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逐步改单作全覆盖栽培为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粮增产、钱增收。1993年完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6407公顷,每公顷产玉米6846公斤,每公顷增产2756公斤,新增总产45229吨;其中马铃薯套种4052公顷,套种豆类(芸豆、黄豆)7281公顷,套种光叶紫花苕4428公顷,增收马铃薯34220吨、豆类3713吨、光叶紫花苕青99630吨,新增总产值3477万元,新增纯效益1737.4万元。推动了高寒山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季玉米施肥技术与培肥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高沙土种植双季玉米,磷肥的增产幅度与后茬效应大于钾肥和氮肥,NP205K20以10.80.5为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增产与培肥土壤,饼肥、厩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与半量覆盖处理间相比较,以30000kg/hm2,厩肥或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并配施450kg/hm2尿素、45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氯化肥,增产效果与培肥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刘洪学  王会志 《玉米科学》1993,1(4):032-034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我地区从1984年开始试验到今天大面积推广,历经了9年时间,在这9年间,通过试验、示范、高产开发研究及推广,都证明它具有增产幅度大,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收效稳定等显著特点。在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采用“大、小三改一防”配套栽培技术,9年来,全区玉米覆盖地膜栽培面积5613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9716.96公斤,每公顷增产玉米3695.96公斤,共增产20746.5万公斤。纯增经济效益12447.9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机械配套组合,形成施肥、旋耕、整平、筑埂和建立丰产沟,完成土壤旱地整平后上水栽秧的水田旱整技术,改变多年来水稻上水整田的措施。加强耕层土壤疏松透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根据试验调查结果:水稻生长中期单茎根数、地上部干物重和根干重均高于常规水整;旱整水稻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水整高30.0万/hm2、10.1粒和1.1 g,并形成从水浆管理到化除等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缩短从耕地到栽插的时间2~3 d,增加水稻适期栽插面积,实现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14.
旱地春大豆春玉米同穴移栽的增产效果初步研究吕周林,董祖淦,洪菊莲,卢冬英(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省近年来旱粮生产实行全年三熟间套作的种植方式,既开发了旱地资源,增强旱地生产能力,又发挥了旱粮较大的增产效果。1992年在三熟间套...  相似文献   

15.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国外报道甚少,国内是于1976年开始研究的。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旱地平均可亩增产30—50斤;水地平均可亩增产40—60斤,高者可达100斤。1981年棉花地膜覆盖面积,山西省扩大到3万亩,全国发展到7  相似文献   

16.
旱地整薯窝种马铃薯补水补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奇 《中国马铃薯》2004,18(5):276-277
对旱地整薯窝种马铃薯补水补肥试验,两年结果表明:最佳一次性补水肥时期为盛花期,可增产41.2%;当配施尿素浓度一致时,随着补水量的增加,马铃薯增产幅度在9.2%-64.9%之间;当单窝补水量一致时,随着补肥量增加,马铃薯单产不断增加,最经济尿素浓度为1.5%~2.0%。  相似文献   

17.
在我市,大豆多与玉米条带间作。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玉米和大豆的平衡增产,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86年,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大豆、夏玉米同穴种植新技术。1987~1990年推广面积达72万亩,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四年累计增产大豆2836万公斤,增收342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全面推广。 大豆、玉米同穴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肥水资源,减轻大豆病虫危害,避免大豆  相似文献   

18.
李晓宏 《中国马铃薯》2003,17(6):373-374
马铃薯是甘肃省白银市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淀粉加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几年来,随着整薯窝种技术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旱地整薯窝种年播种面积已达1.1万hm^2,占全市马铃薯总面积的41.2%,一般产量22300~27000kg/hm^2,平均比切块播种可增产7785.8kg/hm^2,增产率46.1%,平均增收1557.0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萌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玉涛 《玉米科学》2000,8(4):085-086
本文以哲单36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种子包衣后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包衣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品质和增产作用;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增产效果优于普通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施用有机肥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涛 《玉米科学》2003,11(2):086-088
7年定位研究在旱地土壤进行.结果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增强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结构;连年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玉米根茬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施用化肥配施有机肥并根茬还田,对增强旱地土壤供肥、保水能力、提高玉米产量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