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亚油酸异构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庆红  尹秀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93-8193,8271
[目的]优化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产亚油酸异构酶工艺。[方法]以亚油酸为诱导物,考察不同因素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结果]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工艺为:在底物添加量1.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5h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可达21.67U/ml。[结论]以亚油酸为诱导物应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亚油酸异构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德氏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中提取出来的亚油酸异构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此时酶活力最高;金属离子Mg2+、Na+、Zn2+可使酶活力有所提高,Fe2+和Mn2+离子对酶促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亚油酸异构酶的Km为0.0285 mol.L-1,Vm为2.31 mg.mL-1.h-1。  相似文献   

3.
以青贮玉米中选育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NCLA01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单粒子精确定位注入技术对其进行离子注入,以筛选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用30条随机引物对乳杆菌出发株和突变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多态性技术(RAPD)分析,从分子水平考察出发菌株与突变菌株之间的差异.出发菌株AN-CLA01经离子注入,筛选获得正向突变菌株ANCLA02,结果显示,氮离子的注入使植物乳酸杆菌的CLA产量从33.44 μg/mL提高到66.67 μg/mL,且变异菌株经传5代培养后产CLA稳定.RAPD结果显示,有4条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有2条引物具有多态性,从而为利用单粒子注入技术选育高产CLA的植物乳杆菌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鼠李糖乳杆菌UV3-4为出发菌株,进行鼠李糖乳杆菌转化亚油酸生产共轭亚油酸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和底物亚油酸(LA)添加量对CLA产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CLA产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最佳转化条件: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3.4 h,pH 6.5,底物LA添加量为0.76 mg/m L,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37.28μg/m L。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底物添加量作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并依据回归分析确定了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同时以亚油酸转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了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植物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为30.21 h、发酵温度为36.23 ℃、接种量为1.99%、底物添加量为9.6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实际亚油酸转化率为20.4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碱异构化法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得到高转化率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为辣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油比和溶油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分析不同因素对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辣椒...  相似文献   

7.
采用盐析、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层析、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来源于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 f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和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的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提取步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在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洗脱特性,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分子质量约为56 kDa, L. plantarum亚油酸异构酶的分子质量为50.65 kDa。不同来源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来源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酶学特性开展研究,探讨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及电泳技术测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米氏常数、酶的分子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L. plantarum和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结果】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是30℃,Km=20.53 μmol•L-1,Vmax=0.44 μg•ml-1•min-1;L. plantarum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反应温度是为50℃,Km=17.85 μmol•L-1,Vmax=0.73 μg. ml-1•min-1。【结论】来源于L. plantarum和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全氨基酸序列不同,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且两者酶学特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3-8484
筛选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最佳试剂和在高海拔(西宁)地区生长的最佳品种。以大果沙棘5个品种(向阳、楚伊、浑金、中俄杂交、中国无刺)的插条为试材,采用4种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进行处理,研究了植物生长素对大果沙棘地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各试剂处理对大果沙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吲哚丁酸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8.22%;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棘5个品种大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浑金的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6.00%,其次是向阳和楚伊,而中俄杂交和中国无刺的扦插最不易成活。不同时间处理的扦插苗在12 h处理下生长情况最佳。吲哚丁酸处理的成活效果最好;向阳、楚伊、浑金3个品种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10.
沙棘是青海省高原特色植物,是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青海省各个地区.由于沙棘果树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从俄罗斯引入大果沙棘,并实现人工培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确定最佳施肥量,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青海互助县地区种肥施用量300 kg/hm2时,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