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饭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2个粳稻品种和2个日本品种的米饭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米饭的加热吸水率、膨胀率、米粒延伸率、碘蓝值和透光率等理化指标及食味品质,并对米饭理化指标与食味计各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米饭碘蓝值的增加及米饭透光率的减小,食味等级有增加的趋势;食味等级好的2个日本水稻品种的米饭碘蓝值和透光率分别远大于和远小于食味等级好的5个中国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与米饭食味值达到极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米饭碘蓝值和米饭透光率,加热吸水率、膨胀率及米粒延伸率与食味计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明恢63具有2个恢复基因Rf3和Rf(μ),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确估计这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从珍汕97/明恢63衍生的241个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两个自交系R124和R1183,它们分别含有单个恢复基因Rf3和Rf(M),将R124和R1183与珍汕97A杂交,分别得到F1A和F1B,再自交得到F2A和F2B。在武汉和海南分别考察F1的育性,F1A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53.4%和60.2%,F1B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70.5%和75.7%。而珍汕97A/明恢63的杂种汕优63结实率为81.4%。F2A和F2B群体育性分离均符合1个主基因1:3的孟德尔期望分离比,表明,R124和R1183分别只含有一个恢复基因Rf3和Rf(M)。Rf(M)的效应较大,恢复力强,它单独几乎可以使育性恢复正常。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转移两个恢复基因可以快速选育优良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恢复系中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2个早稻恢复系(R402和测48-2)对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结果表明,恢复系R402中存在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1R1;而测48-2中有两对显性恢复基因R1R1R2R2,R1和R2间表现显性上位作用.追溯恢复基因R1和R2的来源,它们分别来自我国晚籼品种仙那和印度品种SLO17. 相似文献
4.
Rf-1位点CAPS标记对水稻不同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的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的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的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的带型,滇I型的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的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的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的系谱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T763A的败育特点及育性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T763A败育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学特点及对T763A恢复系的选用提供依据,以不育系T763A,保持系763B,恢复系Tm3315B、Tm504B和TP731B为供试材料,进行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和花粉粒制片(醋酸洋红、I2-KI和DAPI);并以中国春和黑麦为对照试材,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T763A败育类型为典败和圆败,成熟花粉粒皱缩无规则,内含物少,花粉败育,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到二核期;所有供试材料均为非1B/1R类型;3个恢复系(Tm3315B、Tm504B和TP731B)恢复能力均较强,其中以Tm504B对T763A的恢复能力相对最好,这可能与T763A的胞质类型及与恢复系所含的恢复基因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科学家阐明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已定位和克隆了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基因。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揭示: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由线粒体编码的细胞毒素肽引起,两个含PPR蛋白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破坏或降解细胞毒素肽使植株育性恢复,从而在分子水平解释了Boro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性的机理。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的最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已定位和克隆了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基因。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组在《ThePlantCell》上发表论文揭示:BoroII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由线粒体编码的细胞毒素肽引起,两个含PPR蛋白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破坏或降解细胞毒素肽使植株育性恢复,从而在分子水平解释了BoroII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性的机理。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的最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梁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7种,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9E→A4→A3逐渐减弱,育性恢复按A1→A6→A5→A2→A4→9E→A3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除目前利用的A1、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梁恢复系(A2恢复系)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3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梁资源用于A3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A5、A3细胞质的利用,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与活性氧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Laser等在70年代就报道作物雄性不育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内膜及细胞器膜解体退化,但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生物体内活性氧过多积累,可导致细胞膜的伤害、代谢失调甚至细胞死亡.还发现动物精子可因活性氧的伤害而失活,以SOD处理可防止其失活.水稻光敏感核不育花粉的败育与O_2~(?)的增多有关.而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及膜系统的解体是否为活性氧伤害所致?目前尚缺乏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花粉与药隔组织Ca^2+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水稻红莲-粤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中Ca^2 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二核期前后,可育花粉和败育花粉表面均积累较多Ca^2 的沉淀颗粒;可育花粉内充满浓密细胞质和淀粉粒,无Ca^2 沉淀颗粒分布;败育花粉在其细胞质的液泡中积累大量Ca^2 沉淀颗粒,胞质中出现液泡化网状结构,并逐步解体成空泡。保持系药隔维管束及薄壁细胞中几乎无Ca^2 沉淀颗粒分布;而不育系药隔维管束鞘及其周边细胞、导管与筛管的内壁和液泡中均有较多Ca^2 沉淀颗粒分布,薄壁细胞的核分布着较少Ca^2 沉淀颗粒。并对不育系花粉内和药隔组织细胞中Ca^2 大量积累的异常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抗稻瘟病资源与野败型骨干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份水稻抗稻瘟病资源的苗期进行叶瘟病菌接种、抽穗期进行颈瘟病菌接种,并测定它们的抗病性.选取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对抗病资源与21份不同时期育成的骨干恢复系问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份遗传资源的抗病性较好,多数达到抗和高抗水平,尤以IR99-92、548、R41三份材料抗病频率为85%以上、抗颈瘟性好,颈瘟均为1级.SSR分析表明,64对引物在38份供试材料中一共检测到21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10条,多态率高达95.89%.用Nei和Li法计算遗传距离,UPGMA聚类分析把38份材料聚为6类,优秀抗病资源IR99-92、548、R41与21份恢复系中大部分材料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这3份抗病材料可被用来与其遗传差异较大的恢复系杂交,进行抗病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