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9,(6):26-29
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问题,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构建水稻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模型和抽穗扬花安全期模型,并通过气象数据来筛选气候满足两系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以及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气象站点作为制种基地。收集了湖南怀化地区部分年份的气象资料,运用该模型进行筛选,发现安江、太阳坪等地作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安全性高于其他气象站点,并进行了制种验证。  相似文献   

2.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3.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1995,(1):39-39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效益巨大;我国稻田井鱼规模居世界首位;我国第一个杂交水稻香稻不育系培育成;杂交水稻在印度首次用于生产;黄培劲攻克杂交水稻制种难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少部分三系不育系遇高温自交结实,两系不育系遇低温自交结实。两者结合产生的光温敏核质互作水稻不育系则在高温、低温状态时仍为不育状态,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本文介绍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以及光温敏核质互作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6.
培育两系杂交稻是作物杂交优势利用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革新。早在 1 973年 ,石明松发现水稻光敏核不育株农垦5 8S ,并于 1 981年提出两用核不育系概念 ,杂交水稻育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两系法阶段。两系法杂交优势利用 ,因其只需要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个育种材料而得名。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或短日照条件下表现可育 ,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在高温或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不育 ,可以用来与恢复系制种 ,生产杂交种子。由于光温敏核不育系能一系两用 ,与三系法相比 ,生产种子少了一个环节 ,便简化了种子生产程序。尤其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由…  相似文献   

7.
陈秒  尹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3,27(2):164-168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许旭明,余永安,张爱刚,黄显波,谢小丹(三明市农科所沙县365509)水稻不育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70年代野败型不育系的选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至今珍汕97A、V20A仍然是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不育系枝A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新不育系枝A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技术CharacteristicsofthenewCMSlineZhiAandthekeypointsinitsapplication兰兴庆卢炳茂曾凡桂(福建省龙岩地区种子公司364000)枝A系广西博白县农科所选...  相似文献   

11.
肖国樱 《作物研究》2012,26(5):527-528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日趋强烈,迫切要求杂交水稻制种过程的机械化.在制种过程中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遇到低温、某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遇到异常高温均会产生自交结实,导致杂种F1代中不育系混杂,从而降低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大田产量.培育对一种除草剂具有抗性、同时对另外一种除草剂敏感的水稻不育系,即抗/感除草剂水稻不育系,可以一次性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和不育系混杂两个问题.苯达松是一种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但苯达松敏感隐性突变体对苯达松敏感.草铵膦、草甘膦、咪唑乙烟酸等能杀死水稻,但对具有抗性基因的水稻安全.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926BS与抗草铵膦的水稻杂交,选育出了抗草铵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09F316BS、09F317BS、09F319BS和09F320BS.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B185BS.由于这些不育系具有抗除草剂的特点,而恢复系不具备,制种时不育系与恢复系可以混播,待授粉完成后喷施除草剂杀死恢复系,成熟后机械化收割不育系上所结杂交种子,而不需要提前人工割刈恢复系;而且恢复系在不育系中均匀分布也可以提高异交率.如果在制种过程中遇到异常低气温,造成不育系少量自交结实而混杂在杂种F1代中,可以通过在杂种F1代秧田喷施苯达松杀死混杂的苯达松敏感不育系,杂交种由于野生基因的显性作用而不受伤害,从而可以保证大田F1代的纯度;此外,秧苗期喷施除草剂可以代替田间种植鉴定杂交种纯度,减少了种植鉴定中的土地占用和人工费用.本设想也可以运用到其它作物,通过培育一种抗/感除草剂的不育系来一次性解决机械化制种和清除不育系混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 a来选育的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1)利用籼粳交加花药培养快速稳定技术选育三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育种难度大,成效低;2)选育优质不育系,低代品质鉴定是关键;3)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选择,应从柱头外露率和田间自然异交结实率两方面考虑;4)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性状的遗传改良选育新的不育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选育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71-375,382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核不育水稻是我国水稻科学工作者石明松于1973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具有宝贵应用价值的特异种质材料,它具有长日照条件下不育,短日照条件下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引发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在方法上产生全新的变革,开辟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1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光周期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元生朝等(1987,1988)研究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及其衍生的各类光敏核不育系在生长、发育及育性转换过程中存在两个光周期反应。第一光周期反应诱导生长点由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主要回顾了发展两系杂交水稻的历史,研究进展及在选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中包括温度对光温敏不育系的影响,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等.  相似文献   

17.
R238是利用R229株系的一个单株和七山占的杂交一代与长丝占杂交选育出的新型丝苗型恢复系.与不育系中A和Y华农A分别选配出中优238和华优238,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利用恢复系R238与不同不育系所配的系列组合综合性能好,很大程度上解决优质和抗性之间的矛盾,解决目前主栽杂交水稻组合长期存在的米质优质化和高抗病相结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光温敏核不育系转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能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本课题组利用系谱选育法,将播始历期较短、不育起点温度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7HS006与播始历期较长、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的绿102S进行杂交,选育出籼型两系不育系H153S,该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可繁性、农艺性状较好。H153S将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推广中起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特性进行研究以改善不育系的异交态势,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也是杂交水稻育种长期关注的一个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对水稻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做出综述,以期能够为杂交水稻制种亲本异交态势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两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选育上,应常规育种结合生物技术,加强恢复系筛选,着力塑造理想株型,注重生理指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