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当代文坛知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短篇故事见著,文字细腻优雅、简洁精致.《忘情》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中的第一篇小说.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了小说中体现的“隐匿叙事主体”、“心理现实化”与“现实心理化”、“象征与怪诞”等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现了门罗独特的写作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深得张爱玲的喜爱,她曾在近三十年间多次精心修改这部作品。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色·戒》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它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也是在她的作品中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色"与"戒"的意义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小说中传达出来的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相似文献   

3.
《远大前程》是查理斯·狄更斯创作中期比较成熟而重要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初学者往往一头雾水。本文拟通过对四位主要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地下铁道》这部经典之作是由非裔美籍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创作。怀特黑德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创世之作。该作品为怀特黑德赢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201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次年的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可以说这部作品揭露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个黑暗的时期(即:让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的各种残暴跃然纸上)。正如这部作品的名称一样,女主人公科拉在怀特黑德的笔下,她正是搭乘现实的地下铁道从南方兰德尔种植园一路向北,克服重重苦难,寻求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女主人公科拉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追求自由的阳光女战士。本文第一节首先简要介绍了成长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在第二节中,主要从三个阶段分析了科拉的成长过程:种植园阶段、逃跑的路上、北方阶段。在第三节探讨了《地下铁道》这部作品的意义。最后对行文进行了总结。运用举例方法、对比方法、归纳总结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分析了女主人公科拉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英语俚语是英语语言运用中的重要部分,《老友记》这部文学作品,用语简单,语义明确,日常用语较多,含有大量的人物对话,非常适合作为英语俚语的探讨作品。《老友记》这部作品延续的时间较长,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基于这部作品的语言研究资料比较丰富,研究的有效性比较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俚语的特点。其次,介绍了《老友记》中的俚语现象。再次,透过《老友记》这部作品,看英语俚语的具体体现。最后,对影视剧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美国文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西奥多·德莱赛先生创作的《嘉莉妹妹》,作为二十世纪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代表作之一,巧妙地运用大量细节描写来展示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西奥多·德莱赛细致入微的观察角度也在该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因为如此,该小说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众多读者,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以自然主义的三个特征:客观细致的描述、人类的内在欲望以及环境的不可抗拒力为切入点,探讨西奥多·德莱赛在《嘉莉妹妹》这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评论界不少作品致力于莫里森与福克纳作品相通之处的研究,从而引起对他/她作品的重新认识,然而在中国,这方面研究相对空白。本文尝试分析比较托尼·莫里森的成长小说《秀拉》以及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从时间、空间、创作方法、创作思维来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方式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欧伯曼山谷》是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中的第六首作品。本文通过对整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该作品的音乐内涵,帮助演奏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演奏提供建议和提示。  相似文献   

9.
《食罪者》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部短篇小说,反映了两性关系、孤独压抑、心理治疗等主题。通过细读文本,对作品中的约瑟夫、叙述者"我"及约瑟夫的三任妻子进行分析,发现他们都是食罪者。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0.
《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小提琴独奏作品中的代表作,其又被称为《吉普赛之歌》,整部作品主要表现吉普赛人自由奔放的状态,以及对命运无声地呐喊。在这部作品中萨拉萨蒂没有用多余的修饰和技巧,只是用荡气回肠的旋律抒发吉普赛人的各种情感,在如泣如诉的倾诉中给人以忧伤却又明媚之感,使人听后余音绕梁。如果说萨拉萨蒂的每一首曲子都很成功,那么《流浪者之歌》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基于此,对萨拉萨蒂作品《流浪者之歌》进行分析,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萨拉萨蒂以及他的作品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在本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颜色,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文中巧妙的运用了白色,绿色,黄色,灰色,使整部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本文旨在分析上述各种颜色分别代表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刻画美国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以及人性的善恶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欧·亨利的《市政报告》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市政报告》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深受读者的赞赏。《市政报告》中独特、多样的写作手法使其成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杰作。本文通过探索《市政报告》中的开篇风格、人物刻画、叙事手法以及修辞方式等写作手法,赏析该小说独特的文学魅力,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小说,从而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欧·亨利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离婚》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在鲁迅以现实主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如果从鲁迅自身的生活为出发点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创作这部小说与个人情感经历的内在联系。因此,笔者将以此作为本文的立论和出发点,从《离婚》的女主人公爱姑入手来,对爱姑这一人物何以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并通过对鲁迅先生创作该作品时的现实生活进行考察,感悟出鲁迅先生创作的主旨在于体现那个时期面对婚姻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的困惑,从而表现出的困顿之中的挣扎与无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小说里出现最频繁的原型意象大多出自《圣经》。对于《熊》这部作品而言,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经历与《旧约》中摩西成人仪式的对应。作品中充满耶稣复活,耶稣救赎的隐喻,以及小说中对于荒野的描述与基督教中的伊甸园极其的相似。福克纳独特的将基督教原型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现实的有机融合,标志着神话原型从无意识的展现转而成为一种小说创作手法,从而无比真实的刻画了日渐被摧毁的传统价值观以及逐渐衰落,困惑迷惘的南方贵族子弟。  相似文献   

15.
《老妇还乡》是迪伦马特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这部作品将悲剧和喜剧的元素融合到 一起,描绘出了一个本身怪诞同时导致怪诞的世界。个体在这个世界里是走投无路的,终究无 力抵抗,走向失败。世界的怪诞和个体的落败,便是这部作品悲剧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935年开始创作,1943年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的统治而封笔。解放后又重新创作。在他创作的作品中,短篇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尤其是在日本黑暗统治下的创作,有揭露和批判黑暗社会并深刻反映移民苦难的作品,也有反抗这种苦难的作品。本文以解放前的小说《(武斌洞传说)》《(受难经历)》后改名为《牛票》《(第二故乡)》《(落第)》《(暗夜)》《(青空)》为中心,研究金昌杰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用英文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但通过分析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行文特点等,我们发觉在该书的创作中,和显性的创作并行着一种隐性的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小说具有了翻译作品的形式特征。通过分析这种创作中的翻译因素,可以使我们对翻译的概念界定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是1904年在《世界报》中连载的欧·亨利的小说名篇。在那个时期的"上流人物小说"类型中,欧·亨利的《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是最早对美国资产阶级进行批判的文学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是对"违反人性"进行抨击。在欧·亨利的文学创作的类型中,《忙碌经济人的浪漫史》是最早使用荒诞手法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荒诞进行描写的作品。因为《忙碌经济人的浪漫史》别具一格的特色,不仅仅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典型的艺术特色,所以它是欧·亨利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这部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大卫出现了三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女性,其中有他的第一任妻子朵拉,他的终生伴侣艾妮斯,他的朋友艾米丽。这三位女性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这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三位女性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0.
苔蕾丝·德斯盖鲁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她的双重人格是撒旦善恶双重本质在她心理结构上的投射。一方面 ,在苔蕾丝的人格结构中呈现出天使的原始意象。另一方面 ,在苔蕾丝的人格结构中又呈现出魔鬼的原始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