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板在西瓜生产中对害虫控制效果的观察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板诱虫控害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黄、趋嫩性,将害虫诱至黄板粘杀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效果好、易于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是群众易于接受的无害化防治技术。为验证其在无公害西瓜生产中的控害效果,2004年4月10日至6月5日,我们在广西灵山县檀圩镇塘坡村庙底垌无公害西瓜生产示范样板进行黄板诱虫控害应用示范,应用示范面积2hm^2,结果表明其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都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重发态势突出,灾情威胁较大,农户为保产而频繁使用农药,且用量多,防治成本增高,对粮食生产安全、稻米品质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应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等综合防控技术手段,可达到农药投放减量、控害、节本、增效和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害虫绿色防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灯光诱控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的田间应用证明农用诱虫灯控害高效、清洁环保,且能与其他多种害虫防控策略兼容,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文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综述了当前农用诱虫灯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诱虫灯的田间应用技术要求,并对灯光诱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振诱控技术是根据重大农业害虫趋光、趋波特性而开发的以频振杀虫灯为核心的害虫诱控技术.经过15年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该技术逐步解决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诱集选择性、诱控高效性、作物广泛性和环境适应性,并研究总结提出了在不同作物上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模式.通过全国各级农技推广和产品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有效的推广方法和机制,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促进绿色植保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杀虫灯及其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害虫防治实践中,经过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和发展,逐步形成的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害虫物理防治方法,大家认为杀虫灯诱虫效果好,对人畜、环境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当今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杀虫灯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1杀虫灯的发展历程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昆虫趋光的现象并用于防治害虫。早在唐朝时期,应用灯光诱杀害虫就开始应用。当时人们为了消灭蝗虫,采用了"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在玉溪、红河、大理、保山4个重要的优质烟区建立运行有效的资金保障体系、成果推广体系、烟草工业商业深化合作体系、政府组织领导体系,创新推广模式。以蚜茧蜂防治蚜虫、性诱剂防治烟草夜蛾、光诱防治金龟子三大技术为主线,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阻隔手段,对蚜虫、夜蛾、金龟子等主要烟草害虫开展田间防治斜纹夜蛾、蚜虫、金龟子和苗期物理阻隔防虫的"三防一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柑橘是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易受到柑橘木虱、柑橘全爪螨、柑橘大实蝇等多种害虫危害;随着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害虫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本文总结了目前柑橘害虫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引诱剂诱捕、天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与应用方法,以期为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入侵性害虫。自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我国植保工作者在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迁飞与种群监测、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基本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建立了以监测预警、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应急化学防控为一体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总体研究概况及在灾变和治理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农民接受、社会认可、生态可持续的草地贪夜蛾安全治理工作,以期为提升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闻贵 《植物保护》2007,33(2):69-69
2007年2月27日,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佳多农业害虫监测系统及灯光诱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包括佳多虫情测报灯、佳多小气候采集系统、佳多远程监控、佳多光诱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此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植保预测、预报、预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热烈庆祝“佳多农业害虫监测系统及灯光诱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闻贵$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458030  相似文献   

10.
黄山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了为害黄山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在开展刺吸式口器害虫组合诱虫色板加性诱剂防治试验、咀嚼式口器害虫性诱防治试验、主要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农药减量应用技术试验的基础上,探索组装了适合当地茶树主要害虫发生特点的绿色防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来, 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 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与农业大国,其原始农业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植物保护有着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落与现代的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植物保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健全了高效的植物保护教学、科研与推广体系,消灭了千年的蝗灾,成功地控制了黏虫Mythimna sepe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水稻螟虫、小麦黑穗病和条锈病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并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智能监测、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控制原理与防控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022年是《植物保护学报》创刊60周年,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而筹划了本辑,由中外147位作者从不同方向综述了植物保护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希望本辑的出版能够促进我国植物保护知识的传播、推动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以来, 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节和生态调控等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国内外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病害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聚焦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主责主业, 强化农作物病害防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植保力量。  相似文献   

14.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 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病虫草害防控是国家总体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成员,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作用。链霉菌以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著称, 是天然产物农药的资源宝库, 也是重要的天然产物药物的工业生产菌。然而, 随着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强, 新发、突发病虫草害增多等问题不断涌现, 以及天然产物研究面临新骨架、高活性化合物发现难度增大, 工业菌株产量提升困难等瓶颈, 链霉菌天然产物农药创制与应用正面临巨大挑战。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 突破了生物学研究的传统模式, 为天然产物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链霉菌研究领域的技术革新, 以及合成生物学在推动链霉菌天然产物资源发现、天然产物高效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合成生物学助力链霉菌天然产物农药的创制与产业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半翅目害虫寄主范围广、危害时间长, 给我国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替代化学杀虫剂防治半翅目害虫,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保护动物及人类生命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杀虫蛋白对多种害虫展现出高效特异的杀虫活性, 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为全球农业、林业和卫生害虫的绿色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综述了我国农林业中重要的半翅目害虫种类、危害特点及主要防治手段, 重点归纳了Bt杀虫蛋白对半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研究进展以及挖掘具有半翅目杀虫活性的Bt杀虫蛋白基础, 并针对Bt杀虫蛋白在半翅目害虫绿色防控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我国植保无人飞机迅猛发展,应用的农作物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得到了应用,在橡胶、槟榔等高大植株的病虫害防治中更有其独特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低空低容量喷雾的喷头配置、配套药剂、飞防助剂、作业参数等技术体系,对于重要农作物病虫害如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黏虫等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在各地病虫害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植保无人飞机喷雾作业过程中,还存在炸机或失控、雾滴飘移药害、药液分层结块、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汇总分析植保无人飞机在重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安全事故,本文提出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植保无人飞机专用药剂和配套助剂、变量施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机协同、精准施药、施药标准和规范等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棉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特点,农药药液喷施过程中容易发生蒸发、飘移、降解等损失,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温湿度、风、光照等环境因子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对提升药剂防治效果采取的调控措施,并结合新疆棉田的特殊气候条件提出了剂型研发的新策略。在提升产品理化稳定性的前提下,还需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棉花叶片的结构及润湿特性、施药器械等多种因素。结合农药学、植物保护学、界面化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指导,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材料研发环境响应型、靶向高效的农药剂型,结合配套使用技术及措施,探索农药高效利用及减量调控途径,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引领棉花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