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令人担忧,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培养很相似,没有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特色,满足不了社会对专业硕士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必要探究其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产-学-研-用"递进式培养模式,从而推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存在生员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从课程体系、培养方法与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位论文、培养评估等5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保障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江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现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建设情况,并对培养定位、能力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的思路应是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建设和促进课程优化,力促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要求良性互动的循环改进体系。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当前教育硕士与体育硕士在专业领域设置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进而有效地节约国家教育资源,提高人才质量。研究认为教育硕士和体育硕士分别设置了以培养 高层次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领域(方向),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体育硕士所设置的体育 教学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比教育硕士所设置的学科教学(体育专业)更具有优势。因此,建议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在适当的时候撤销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设置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将其任务交给体育硕士专业 学位承担。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21,(1):63-67
以案例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集合了理论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丰富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本研究以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设计了"四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其在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建立政府统筹支持、加强宣传引导、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利用行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提出产教融合模式下开展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的方法,并提出培养制度细化建议,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76-278
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开设时间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合理、生源分布不平衡和教育评估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案例库建设为例,以我国西南地区和云南省林业生产与管理技术需求为导向,研究生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该课程14个专题的教学内容,筛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或学科前沿性的林业生产典型案例和普通案例共计20个,从案例库建设的架构、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教学目的和关键知识点、案例的开发思路和研究方法、案例库的建设步骤5个方面入手,探索了林业专业硕士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模式。本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模式可为今后其他专业硕士课程案例库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针对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教学过程监控等方面构建了多元化、特色鲜明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信息化硕士培养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组织、管理、考核等的比较认可,同时学生对教学过程监控有更大的期望,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培养方案的教学过程监控,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普通农学硕士相比,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习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加以区别。针对农业推广硕士群体共性少,实践经验丰富且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能力欠缺,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应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采用专门的教材,采取“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应协调好农业推广硕士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金融硕士自2011年招生以来,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但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如何完善金融硕士培养体系,如何健全就业辅导机制,都成为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亟需研究的课题。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金融硕士为研究对象,对金融硕士的就业情况深入探究,通过集体座谈、电话访谈、网络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研究金融硕士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硕士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构建金融硕士就业指导体系,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金融高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林高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农林高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现状、培养的多元化目标和对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提出农林高校需实施硕士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农林高校硕士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基本原则、实施办法及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中食品加工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相关企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培育"一专多能型"人才,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专业硕士作为一个新的学位点,其培养模式处在不断地探索中,经过经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现有培养模式远远满足不了乡村振兴的需要。本文从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联合培养、评定机制和奖励机制4个方面对现有的培养模式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农业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硕士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农业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为例,探讨构建案例库在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入的改革与实践,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步晚,存在职业能力培养欠缺、培养定位趋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问题,不能满足行业对专业硕士的差异化需要。在分析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实践课题为研究内容,以过程管理为抓手,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透析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阐明了它与农学硕士学位的区别,着重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应用性与学术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关系,阐述了设置这一专业学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以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重点阐述了该教学法在兽医专业学位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强调了案例教学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指出案例教学是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选择,是提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提出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实行硕士研究生两年制培养方案以来,研究生培养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形式的变化,实验课也因时间的缩短.由原来的人人上手变成了现在的群体观摩,硕士论文的培养环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为了了解学生对两年制研究生主要课程的学习结果、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程度、学生对两年制研究生对实验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和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以及新的论文培养方案是否有利于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论文,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两年制研究生主要课程调整后,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实验课的教学、硕士论文的培养环节还是比较满意的,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也持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