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氮、磷、钾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春季桑叶1 脱氧野尻霉素(1 deoxynojimycin,DNJ)产量,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Morus alba)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大;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含量。模拟的肥料效应函数表明,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 kg·hm 2,推荐施肥指标为N 286.11 kg·hm-2、P2O5 95.22 kg·hm-2、K2O 159.62 kg·hm-2。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祝新  傅华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5):780-784
研究了不同氮(0、50、75、100 kg·hm-2)、磷(0、70、140、210 kg·hm-2)施肥水平对歪头菜(Vicia unijug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施用量均可提高歪头菜干草产量和品质。在单施氮肥75 kg·hm-2或磷肥14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048 kg·hm-2和2 752 kg·hm-2,分别高于对照49.88%和35.32%;其铜、锰和锌元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施氮肥50 kg·hm-2或磷肥70 kg·hm-2,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在施用氮肥50 kg·hm-2时,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1.01%和23.53%。过量施氮肥和磷肥都会降低歪头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肥对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找出限制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提高的养分因子,筛选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Avana sativa cv.Qingyin No.1)为对象,于2010年在青海省湟中县分析不同的氮、磷和钾配方施肥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为限制燕麦鲜草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氮能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N337.5P105K60处理鲜草产量最大,为66 194 kg·hm-2,比对照增产44.9%。磷素为限制燕麦种子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磷能增加燕麦有效分蘖数、小穗数,N225P157.5K60处理下燕麦籽粒产量最大,为6 678 kg·hm-2。经过经济效益分析,N225P105K60施肥处理获得的综合收益最大,饲草田达到18 435.3元·hm-2,种子田达到22 877.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收4 500.9和4 597.5元·hm-2。  相似文献   

4.
施用氮肥对人工羊草草地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氮对人工羊草草地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Zhongke No.2’)为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羊草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干草产量。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羊草产量,施用量以133.8 kg·hm-2最为适宜,羊草产量为13134.7 kg·hm-2,每千克纯氮增产55.5 kg;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羊草氮、磷、钾吸收量。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区燕麦“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引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青海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施处理下燕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处理N2P3K2的产量最高,达到4 785.2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488.9kg·hm-2,而处理N2P2K0可增收3 324.7CNY·hm-2,其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两两互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NPNKPK。燕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肥量同产量的关系,但在氮磷施用量中等水平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燕麦产量开始降低,因此,青海地区燕麦种植可不施用钾肥;通过氮磷的二元二次拟合方程可得出,本研究条件下获得燕麦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为氮118.6kg·hm-2、磷177.0kg·hm-2,产量可达4 867.4kg·hm-2,纯收入为12930.9CNY·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102.2kg·hm-2、磷102.0kg·hm-2,产量为4 731.3kg·hm-2,纯收入为13 111.6CNY·hm-2。  相似文献   

6.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相似文献   

7.
李威  温翠平  漆智平  唐树梅 《草业科学》2012,29(8):1262-1271
盆栽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typhoideum)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王草的生产和品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王草的干质量、株高、叶绿素SPAD值、含氮量和粗蛋白含量都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全磷、全钾、粗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相关。氮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并不同步,同一刈割期内,同一施氮水平,在生长初期、分蘖期、拔节期分3次施入优于生长初期一次性施入,利于王草粗蛋白含量的提高,且只有分3次平均施入对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王草生长的最佳盆栽施氮量为3.48 g·盆-1(纯氮180 kg·hm-2),施氮量为1.74~6.95 g·盆-1(纯氮90~360 kg·hm-2)时王草能正常生长,小于0.87 g·盆-1(纯氮45 kg·hm-2)或大于13.91 g·盆-1(纯氮720 kg·hm-2)对王草生长有限制,不施肥显著限制生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最好的王草施肥方式是在生长初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3次平均施用。  相似文献   

8.
盆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不同量的(7.5、15.0、22.5 kg·hm-2)的后磷细菌剂,室内培养77 d后收获。结果表明,磷细菌剂22.5 kg·hm-2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接种磷细菌剂能提高苜蓿结瘤量32.40%,牧草干草产量增加45.9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提高0.40%、2.24%和4.88%;与施过磷酸钙750 kg·hm-2处理相比,苜蓿结瘤量、干草产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提高1.60%、12.90%、0.03%、0.02%和0.32%。本研究认为磷细菌剂适宜用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合施肥是充分发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植株生长潜能、提高其饲草产量的有效手段,为探索山东农区紫花苜蓿栽培的最佳施肥组合,在山东省齐河县畜牧科技示范园,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磷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P<0.05)。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肥和磷肥的互作效应对第1茬草、第2茬草和总产草量的影响显著,与低水平的氮肥配施,磷肥增产的效果明显。从总产草量看,在试验条件下,N、P2O5和K2O施用量为60、90和100 kg·hm-2的组合获得的饲草产量最高,是试验点最佳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威宁球茎草芦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10年,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威宁球茎草芦(Phalaris tuberosa cv.Weining)主要栽培因子(播种量、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子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试验单因子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种量>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试验双因子交互效应以播种量和氮肥、播种量和磷肥、氮肥和钾肥间效果较显著。寻优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3.75 kg·hm-2、有机肥为7 500 kg·hm-2、尿素为450 kg·hm-2、磷肥为750 kg·hm-2和钾肥为450 kg·hm-2的组合条件下,其种子产量达449.50 kg·hm-2,可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地肥力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在石河子绿洲区滴灌苜蓿田设不同的施磷处理,即1次性施180 kg·hm-2磷肥(L1)、1次性施360 kg·hm-2磷肥(H1)、均分3次施180 kg·hm-2磷肥(L2)、均分3次施360 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对各处理下苜蓿田土壤肥力和磷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较CK相比,L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有机质含量(P<0.05),H1和H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全磷含量(P<0.05)。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速效磷含量(P<0.05)。各处理对平均碱解氮含量及pH值无显著影响。‘新牧2号’苜蓿(Medicago sativa ‘Xingmu No.2’)磷素利用效率最高的为L1和L2处理(F=17.02),‘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Sanditi’)为L2处理(F=14.33)。因此,建议绿洲区苜蓿栽培滴灌施磷的最佳模式为均分3次施用180 kg·hm-2磷肥。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产量组分及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组分、产量以及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90 kg N·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92.26 kg·hm-2,氮肥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施90 kg P·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680.61 kg·hm-2,磷肥主要通过影响分蘖数、生殖枝数和小穗数来提高产量;氮磷互作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不施肥时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根生长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根表面积和总根长均先减小后增加,氮肥对老芒麦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影响;返青期至抽穗期根系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晋北轻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生产过程中磷素(Phosphorus,P)吸收规律,并探索适宜的施磷水平,本试验以苜蓿品种‘巨能2号’、‘3010’和‘WL366HQ’为材料,进行不同磷素水平(100,160,220,280 kg·hm-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苜蓿干物质累积、磷素累积量、繁殖器官磷素累积及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的干物质累积量、磷素累积量、磷素分配率、磷素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不一致,‘巨能2号’在盛花期的P10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0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最大,而在P22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220 kg·hm-2)表现出最高的磷素收获指数;‘3010’和‘WL366HQ’均在结荚期的P16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6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和磷素收获指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适宜施磷量可有效提高种子荚果数、结荚率和种子产量,在晋北地区较合理的施肥时期和适量为:‘巨能2号’宜在返青期施磷肥220 kg·hm-2;‘3010’和‘WL366HQ’宜在返青期施磷肥16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桂闽引象草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桂闽引象草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桂闽引象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综合分析,组合N20P10K20的施肥效果最佳,即在N20kg/667m^2、P10kg/667m^2、K20kg/667m^2的施肥配比下,桂闽引象草年鲜草产量达11267.5kg/667m^2,折合干草产量为2520.7kg/667m^2,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39.74%和46.30%,粗蛋白含量12.68%,比对照增加25.6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种类和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在湖南稷子拔节期设置不施肥(CK)、尿素和硫酸铵(N1,N2)轻施肥(F1:50 kg·hm-2)、中施肥(F2:100 kg·hm-2)、重施肥处理(F3:15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和施氮水平下湖南稷子田间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实现高效生产的适宜氮肥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量为F2和F3时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地湖南稷子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P<0.05),植株不同部位氮含量上升,施氮量F3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且同一施氮量下追施硫酸铵后湖南稷子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尿素。综上所述,氮肥追施量在150 kg·hm-2时,有利于盐碱地湖南稷子的产量的提升和养分的吸收,且同一条件下追施硫酸铵较追施尿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铁峰  刘晓静  郝凤 《草业学报》2018,27(3):154-163
为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营养价值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探明施磷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合成、积累影响的原因,选用品种甘农3号,在田间小区条件下优化氮肥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0 kg·hm-2;P1:126 kg·hm-2;P2:252 kg·hm-2)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氮、磷利用率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126 kg·hm-2处理紫花苜蓿年总产量最高,为33312.3 kg·hm-2,显著高于0和252 kg·hm-2处理(P<0.05),126和252 kg·hm-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产出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0 kg·hm-2处理(P<0.05),且各指标均在126 kg·hm-2处理达最大值,252 kg·hm-2处理反而下降,说明对紫花苜蓿施用磷肥可显著增产,提升品质及提高N、P利用率;磷肥的施用量在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利用率的角度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说明在紫花苜蓿的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存在阈值。在施磷水平中表现最优的是126 kg·hm-2。适宜的磷素主要通过激发 NR和GS活性,加强自身的氮代谢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从而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N、P、K肥单施及其不同配比混施,研究了施肥对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单施和不同配比混施均能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的鲜草产量,但混施的增产效果比单施更好。施用尿素400kg/hm^2,过磷酸钙500kg/hm^2,硫酸钾200kg/hm^2,产量最高,播种后8周达到11723.3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