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2.
嗜温有动力气单胞菌是指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后两种的性状与嗜水气单胞菌基本相同。该菌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各种鱼类及鳖等的败血症,给水产养殖业带...  相似文献   

3.
嗜温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外膜蛋白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鳖、鳗鱼体内分离到2株嗜温气单胞菌(TAh-3、EAs-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确定TAh-3为嗜水气单胞菌,EAs-1为温和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TAh-3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死率100%,EAs-1株为非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TAh-3株外膜蛋白(OMPs)型由7条蛋白带组成,其中1条主带大小为40.0kDa;EAs-1株OMPs型由8条蛋白带组成,其中2条主带大小为38.0kDa、45.0kDa。  相似文献   

4.
24种抗菌药物对鳖气单胞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某养殖基地发病死亡的鳖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0株气单胞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7株,温和气单胞菌12株,豚鼠气单胞菌1株,用24种抗菌药物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呋新和头孢哌酮对该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两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某牛蛙养殖场病死牛蛙和某鸭场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检验结果表明,两株分离菌均为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回归试验以及溶血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证明牛蛙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鸭感染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彩虹鲷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属于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目前确定的种至少有17种,多数专家建议将其分为嗜温气单胞菌和嗜冷气单胞菌口]。本属菌中的运动气单胞菌,如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veronii biovar sobria)等,是人类重要的水传致病菌。国外已将运动气单胞菌纳入人类腹泻病原的常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验对象。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建立的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的点酶法,可在嗜水气单胞菌培养上清和临床病料中检出HEC毒素,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为95ng/ml。用该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鳗弧菌、荧光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的培养上清及患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病料,均为阴性反应,仅与豚鼠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及吕克氏耶尔森氏菌有轻度的交叉反应。对72株病鱼分离菌及33份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点酶法与溶血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80.7%和90.9%。以上试验重复3次,结果完全一致。综上可见,用点酶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无须作复杂的细菌鉴定,并能直接用于病料,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方法,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部分致病株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本试验从2010年某淡水养殖场的发病黄鳝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基因的强毒菌株,而且经过黄鳝和小鼠回归试验进一步确认该病由强毒菌株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并根据药敏试验成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0.
鱼源气单胞菌的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于草鱼肠炎、白鲢鱼打印病、鲢鱼白皮病、草鱼烂鳃、鲤鱼体表出血感染及甲鱼败血症等病例的80株细胞进行了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9株(占36.25%)、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8株(占47.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13株(占16.25%)。在被检验的病例中,或为其中一种气单胞菌的单独感染,或为两种、三种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经做人工感染试验检查,表明这些分离菌均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草鱼肠炎的病原菌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个鱼场的5尾病鱼的肠内容物及肝进行细菌学检查,在其中2尾病死鱼及1尾病鱼的肝中发现形态特征一致的细菌并分别到菌落特征基本一致的细菌在5尾鱼的肠内容物中均发现并分离到几乎纯一的肝中相同的细菌经对24纯培养菌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分离菌为气单胞菌属的哮敢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豚敢单胞菌,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占优势。回归试验表明,分离鉴定的3种气单胞菌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环媒恒温基因扩增(Lamp)检测法。采用Lamp法对病原菌进行了扩增,并对病鱼血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只检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扩增结果表明,Lamp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菌液浓度为1.4~14/μL。  相似文献   

13.
隋慧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221-223
对锦州及周边地区3个水库30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确定6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各分离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氯霉素、强力霉素、妥布霉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上登陆的嗜水气单胞菌AH-1株Ⅲ型分泌系统aopN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J-1株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aopN基因,连入p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同时PCR检测aopN基因在66株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aopN基因测序分析发现,片段长度为874 bp,与嗜水气单胞菌AH-1、SSU、AH-3的同源性分别为97%、81%、82%,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449的同源性为81%,与温和气单胞菌的同源性为82%。PCR检测结果表明,57株能检测到aopN基因的目的片段。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为54.5ku,用兔抗J-1株的全菌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由于多数菌株都含有aopN基因,提示AopN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枯草芽孢杆菌BHI344菌株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功能,本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菌共同培养的方法,就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种水产动物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的体外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HI344菌株对三种水产动物病原菌都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并随着枯草芽孢杆菌初始接种浓度的升高,以及培养时间的增长,拮抗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7.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多种水生及陆生动物并引起不同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本文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鉴定方法、致病因子和由其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大鲵患病情况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结果表明:大鲵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菌,通过生化试验结合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确定其中2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耐药菌检出率为18.2%,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负染后电镜观察,耐药菌表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球形结构,而敏感菌表面则为细丝状菌毛结构。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危害该产业的发展。为探究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其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单宁酸2倍倍比稀释(8μg/mL~8 192μg/mL)后,测定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共培养,根据所测细菌OD600nm值(共测24 h),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2 048μg/mL;浓度低于64μg/mL (临界值)单宁酸处理后不影响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因此本实验采用64μg/mL的单宁酸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共培养,每组重复4次,12 h后提取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构建cDNA文库,再利用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定量后,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通过计算每个样品中r RNA的占比(rRNA%)及碱基的错误率对测序数据质控;采用Bowtie2将获得的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测序数据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