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光行 《作物杂志》1996,12(6):34-35
再议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性的鉴别方法薛光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简称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证明,光敏核不育性的育性转换主要受光周期条件制约,也受环境温度、光温互作及背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永  吴志 《种子》1990,(6):60-61
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成功,对进一步利用杂交水稻有重要的意义。光敏核不育即是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制种),在短日照下,表现可育(繁种),为了摸索光敏核不育系在雷州半岛早春制种的可行性,更  相似文献   

3.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 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HPGMR)具有短日照可育,长日照不育的特性。本研究探明了农垦58(A—B)等晚粳类型的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光(日)照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期是在幼穗分化的第二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据此,提出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从感光叶龄至花粉完熟期  相似文献   

4.
周延凯  张前军  向阳 《种子》2005,24(4):16-2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 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和培矮64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杂交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分析其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杂交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基因和质、核间相应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质、核间育性诱导物质的协调与否,能影响基因性状的表达,目前三系中的“不育”系就多为这种类型。“光(温)敏核不育”则还受一对光(温)敏育性基因及相应的光(温)敏核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表现可育,条件不具备时则表现为“不育”。因这两种“不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实质上应是败育。  相似文献   

7.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8.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培育棉花新型光敏不育系,获得优良光敏不育系亲本,为棉花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材料。【方法】利用psm4与W10进行杂交,然后自交3代,获得与psm4具有相同光敏不育特性的光敏不育系psm5。研究psm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及其转变规律。【结果】psm5保留了psm4在日照时间大于12.5 h的条件下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而在日照时间小于11.5 h的短日照条件下花药可以正常开裂散粉、正常可育的特性。研究psm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及其转变规律。【结论】介绍了光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psm5的培育过程及其光敏特性,为利用psm5杂交制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psm5和psm4育性转变时期发生在开花前12~15 d。psm5与psm4一样是典型的孢子体光敏雄性不育系。psm5是隐性光敏核不育系,恢复系范围广,利于配制优势杂交组合,在棉花杂交育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1647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宜作为优良的中介亲本应用。  相似文献   

10.
N5088S是一个实用性好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光周期条件下的不育临界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30天左右),制种的风险性小;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的临界温度较高,育性转换明显,繁殖产量高。N5088S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易于制种。其配合力较强,先后与R9—1、R187、1514等配制的粳杂组合,1993年示范8万余亩,平均亩产427~590kg,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N5088S投入生产将促使两系杂交粳稻进入大面积生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光敏核不育水稻温敏性5种表现型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并评述了文献涉及的5种不同的温敏性表现型,指出:(1)温度变化影响育性的表达是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型。不过,它是核不育性、光敏性和温敏性等多种遗传因子共有的表现型;(2)光温互作效应包括温度变化对不育临界日长值的影响,光周期条件变化对温度效应指数或“不育起点温度”的影响以及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协同互作或拮抗式互作等,是温敏性和光敏性共有的表现型;(3)在光周期条件被确定的条件下,有“不育起点温度  相似文献   

12.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12S的育性转换及其APRT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中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APRT)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播种期改变雄性发育的温光条件,C412S表现出完全不育—高不育—半不育—正常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C412S花粉败育的高峰在单核小孢子晚期,主要表现圆败型不育。C412S的育性敏感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段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减数分裂期。与对照相比,C412S的APRT1基因序列有个别碱基变异,但编码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期,与晚播可育条件相比,早播不育的C412S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因此认为,其育性转换与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仅凭群体不育株率、不育度、不育期与可育期结实率评价光敏核不育种质是不充分的,应当注重依据已知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温度效应指数(TE)、完全败育临界日长值等育性转换参数以及育性转换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15.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培矮64S、810S、株1S、陆18S、729S、139S、康201S、179S、香12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23~24℃左右;go54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其临界不育温度为29.5℃.分别在自然长日(光长14.2~13.7 h)、高温(日均气温29.0~34.1℃)条  相似文献   

16.
广州的短日照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1)宜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2)宜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Ⅰ期~Ⅲ期。在常温下光敏期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完全不育,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水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光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通过12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短日遮光处理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就其育性光温特性、发育感光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均在23℃以下。在长沙自然长日条件下没有明显不育向可育的转换;在长沙短日条件下,育性出现轻微波动。其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作用,且这种作用的程度与发育感光性强弱似乎存在密切联系。提出了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双因子互作量化的光温效应连动假设。这一假设能提供每一光长条件下与之对应的育性转换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制种和繁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HN5s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Co60-γ辐照与NaN3(Sodium azide)复合处理及成熟胚培养的方法, 诱发不育性稳定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HN5s产生可育突变体, 通过不同突变体的自交, 相互杂交及其与HN5s测交, 并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鉴定不育性, 研究HN5s不育性的遗传. 结果显示: 在人工诱变的条件下, HN5s可以产生育性恢复和长日高温不育而长日低温可育两类  相似文献   

19.
农垦58S及其籼型衍生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晓建  杨仁崔 《种子》1998,(5):17-18
本文研究了农垦585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F1和部分组合F2在长日高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5、8902528775,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5、88015和25585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5和92025的不育主基因等位,但与前6个不育系非等位。  相似文献   

20.
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以及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水稻叶片和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对育性转换的敏感部位。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敏感期,NK58S最上两个叶片接受的光照长度决定其花粉育性,其中尤以心叶对育性的贡献最大,将倒二叶及叶鞘和心叶同时遮光可增加NK58S育性恢复的稳定性。对叶片的不同部位遮光有效应差异,对叶片的上半部分遮光不能使育性转换,反之对下半部分遮光能使育性转换。另外可观察到遮光短日处理育性恢复的植株,其抽穗期比育性未恢复及整株长日处理者提前约10d。表明水稻开花的光周期和雄性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