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在晚稻分蘖末期,开展了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维·氟酰胺ME、PLB+TCP、15%茚虫威EC和10%四氯虫酰胺SC等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生物药剂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效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进行了甲氧·茚虫威等几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甲氧·茚虫威SC、3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和10%硫虫酰胺SC等,在五(3)代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使用,对稻纵卷叶螟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性均较好,对水稻生长没有影响,可在生产上与其它高效药剂交替使用,提高防效延缓...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其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农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的有防治效果最好, 氟虫腈次之.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高达97.3%,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达94.8%,可以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2006年施药后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每公顷用20%虫酰肼SC750ml(ai.150g),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对水稻生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药剂防治高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药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以5%锐劲特悬浮剂和20.2%稻卫乳油的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最好,且药效期长、持效性好.40%毒死蜱、25%贝伐、三锐(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速效性好,在特大发生的暴发年份,2类杀虫剂应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用速灭抗、维抗、稻丰散、宝灵、稻安康等几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药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5(3)代初孵幼虫高峰期连用2次,几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和保叶效果,尤以40%速灭抗(40%丙溴磷)EC100~120 ml/667 m2的剂量范围为最佳,且对稻株安全无副作用,完全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进行杜邦安打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对比及防治适期试验,分别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及3、4龄幼虫高峰期用药观察,结果表明:用安打8 ml/667 m2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其防效最好,高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8.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赶蛾、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2011年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1961-1976年、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高峰日和高峰日蛾量,分析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消长的差异性。1)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可发生6个世代,早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晚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上旬;2)明确了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3)在1961-1976年和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早稻和晚稻田间蛾量高峰日差异不显著,但2000年以来早稻田间高峰日平均蛾量却显著高于20世纪60-70年代;4)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的最高峰在早稻期间的出现频率高于晚稻,早稻和晚稻的主害代分别为第3代和第6代,但个别年份第2代、第7代稻纵卷叶螟也会暴发成灾。可见,2003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以来,前期迁入蛾量的成倍增加直接导致了粤北地区早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秋季回迁虫源则受北方稻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防治因素的干扰,与前期迁入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5%安打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可知,15%安打S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用量,以9,12ml/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来势猛、发生重,其中稻纵卷叶螟在我国长江流域、江淮等稻区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