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县防治榆兰金花虫,当前推广乐果原液涂环和根埋呋喃丹颗粒剂(甲基硫环磷)。杀虫效果很好,但用药量大,费工多,成本高。在去年,我们用20%杀灭菊酯乳剂,(上海十四农药厂),以机械喷雾防治榆兰金花虫幼虫,取得较好的效果。 施药方法:喷药浓度为6000倍和8000倍,寄主杆树为8年生,共60亩,每亩80株,树高6.5—7米,郁闭度0.8,有虫株率100%。  相似文献   

2.
白榆是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材质坚韧耐腐,深受群众喜爱。但它易受害虫危害,在春季主要有榆兰金花虫、榆瘿蚜、榆跳象和金毛虫等,往往同时危害,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吃残致死。近几年,我们用氧化乐果涂环法防治以上4种害虫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榆兰金花虫是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我区一年繁殖二代,对榆树的危害很大。据在藁城县调查,榆树叶全部受害后,年高生长量只有不受害榆树的6%;连年受害的树枝梢死亡率达30%,严重的整株死亡。近年来,在全区开展了防治榆兰金花虫的工作。藁城、栾城两县展开了全面防治,其它县搞了防治试点工作。据统计,已防治榆树260万株,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搞了定点不同药剂、不同方法、不同防治时间的试验工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40 %氧化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虫孔注药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6 %~ 10 0 %。  相似文献   

5.
在我县植树造林中白榆占的比重很大,多分布在村旁院内。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蔓延为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但由于白榆生长快,树体高大,而且零星分散,给喷雾、喷粉和烟熏防治造成一定困难,所以过去一直无法控制榆兰金花虫的大发生,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粉碎“四人邦”,科技要大上。在华主席为首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局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大胆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乐果原液树干涂环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防治方法,既省工、又省药,深受群众欢迎。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虫道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保绿宁乳油不同剂量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虫道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93.6%和94.6%。每孔注射适宜用药量为1 mL原液。虫道注射对蛹有一定防治效果。注射防治的平均成本在0.25元/株以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八种化学药剂及不同施药方法对柑桔蚧虫的防治效果。八种药剂15个处理中的11个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1∶2氧化乐果羊毛脂涂环防治效果达90.4%,明显优于根施呋喃丹和刀痕喷干。陕南各桔柑主要栽植区十三个蚧虫综合防治样板均获成功,推广面积0.26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在玉环县楚北塘等地木麻黄防护林内采用不同浓度的6种农药对木麻黄星天牛大龄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选用内吸性农药40%氧化乐果乳油、40%“851”乳油、40%久效磷乳油进行防治效果好,用药量每虫孔5ml,防治效果达91%~100%。  相似文献   

9.
板栗矢尖蚧、梨圆蚧在禄劝县海拔1500~2000m的板栗种植园内混合发生,两种虫害年均发生3代,其中较低海拔栗梨圆蚧发生严重,矢尖蚧发生较轻;阳坡栗林矢尖蚧危害严重,阴坡栗林梨圆蚧危害严重。对板栗物侯和两种蚧虫生活史的观察得出,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板栗抽梢现蕾期(4月上旬)及落叶期(11月上旬)。防治试验表明利用速扑杀和氧化乐果喷雾防治两种蚧虫效果良好,其中速扑杀1000倍液防治这两种蚧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我县从1978年开始用乐果原液涂干防治榆蓝金花虫,但涂药一次仅防治一代,有局限性;1981年,试用呋喃丹粒颗剂,防治效果理想,但货源不能满足需要,也受到限  相似文献   

11.
聊城县农业微生物试验厂从1977年开始研究生物农药防治榆兰金花虫。最初用杀螟杆菌、卵孢白僵菌,“7216”进行防治试验,杀虫效果都不高。1978年该厂从自然死亡榆兰金花虫幼虫尸体上,分离得致病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和山东大学生物系白玉谦两位同志鉴定,结果一致,属球孢白僵菌,取名“聊783”。两年来在天津、河南和本省二十多个点上进行试验,杀虫效果良好。据统计,1979年六个点的平均杀虫率为93.7%,今年十一个点平均杀虫率为80.3%。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定襄县的榆树大多受榆兰金虫危害,该文简要介绍了榆兰金花虫在定襄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3.
榆兰叶甲俗名榆兰金花虫 ,是危害榆树的重要害虫 ,严重发生时可将榆叶吃光 ,致使树体出现二次发芽现象。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榆兰叶甲 ,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防治试验。1 方法1 .1 系统调查1 .1 .1 设立标准地标准地设在泊头前孔村南支渠两侧 ,面积1hm2 ,株数 1 0 30株 ,树龄 1 5~2 0a,属林网中片林。1 .1 .2 调查2 0 0 0~ 2 0 0 2年 ,每年从 3月 1 0日开始 ,每 3d调查 1次 ,按世代、虫态记录 ,直到成虫越冬为止。表 1 防治试验设计处理试验日期试验方法12 0 0 2年 5月 14日2 0 0 2年 7月 6日树上喷布 10 0 0倍氧化乐果2 2 0 0 …  相似文献   

14.
白榆是平原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受榆兰金花虫危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防碍了这一速生优良树种的发展.为有效防治此害虫我们于一九七三—一九七九年进行了生物学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一、为害情况榆兰金花虫的成幼虫均食叶危害.主要危害白榆.据知一九七七年北京颐和园内的大果榆也遭到此虫的严重危害.我县发生严重时,将叶肉全部食光,叶片呈网状或孔状,一片桔黄,光合作用极度减弱,使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板栗矢尖蚧、梨圆蚧在禄劝县海拔1500~2000m的板栗种植园内混合发生,两种虫害1年均发生3代,其中较低海拔栗林梨圆蚧发生严重,矢尖蚧发生较轻;阳坡栗林矢尖蚧危害严重,阴坡栗林梨圆蚧危害严重.对板栗物候和两种蚧虫生活史的观察得出,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板栗抽梢现蕾期(4月上旬)及落叶期(11月上旬).防治试验表明利用速扑杀和氧化乐果喷雾防治两种蚧虫效果良好,其中速扑杀1000倍液防治这两种蚧虫效果最佳,矢尖蚧的虫口减退率达99%,梨圆蚧的虫口减退率达95%.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在玉溪研和镇可官茶厂栗园筛选了Bt乳剂等 4种药剂于栗实蟓甲和板栗剪枝蟓甲成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4种药剂均具一定防治效果 ,板栗落苞和虫果数明显减少 ;其中以 4 0 %的氧化乐果乳油和 2 5 %功夫乳剂防治效果最好 ,达 80 %以上 ,基本上控制了两种害虫危害 ;但 2 5 %的功夫乳剂成本高 ,在生产中 ,建议采用成本较低的 4 0 %的氧化乐果乳油为佳。  相似文献   

17.
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是广大群众很喜爱的用材树种。但是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Galerucellaaenescens Fairm)连续猖獗成灾,严重地影响着白榆的生长和发展。消灭榆兰金花虫,保护白榆正常生长,已成为广大社员群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证明,应用呋喃丹、久效磷、氧化乐果三种药剂,对东方盔蚧成虫、若虫都有显著的杀虫效果,死亡率均在90%以上。其中以呋喃丹杀虫效果最好。经对50亩6年生刺槐林小面积推广应用,以50克呋喃丹埋根效果最佳,且残效期长,是一种理想的内吸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试验表明:树干注射化学药剂对防治蛀梢期小蠹成虫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剂平均杀虫效率均在70%以上,50%甲胺磷的效果略高于40%氧化乐果。药剂对云南松树梢和针叶均无不良影响。以8月采取每孔注射1.5ml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杀虫率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20.
榆兰金花虫又名榆绿金花虫,榆绿叶甲,是危害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榆树的叶子和嫩芽,严重时将叶肉全部吃光,叶片呈网状或孔状,并提前脱落,造成树木二次发芽,衰弱树势,该虫一年发生二代,我省一般在4月中旬树木刚发芽时和六月中下旬集中危害,并在树干中部粗皮裂缝中集中化蛹。因榆树树冠高大,喷药很不方便。树干涂药环,费工费时,药效又短。因此,造成该虫泛滥成灾。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实践,摸索出一套既方便又有效的防治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