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了解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免疫器官的特点,探索大麻哈鱼放流苗种培育过程中鱼体免疫应答机理,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组织学方法对放流前大麻哈鱼幼鱼的头肾、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头肾位于食道背面、胸腔内咽退缩肌上方,表层覆盖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头肾实质含有退化的肾小管处于泌尿与免疫混合功能期,实质内部充满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位于胃组织下方,肠道中部背面,表面光滑呈红褐色;外层有被膜包裹,实质由排列模糊的红髓和白髓组成,中央静脉和动脉血管丰富,红髓内分布着由大量血细胞聚集形成的血窦,而白髓由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填充;黑色素巨噬细胞在脾脏实质内散乱分布且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明显。放流前大麻哈鱼幼鱼头肾和脾脏具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花鲈头肾的显微与超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花鲈头肾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头肾实质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淋巴细胞聚集区和粒细胞聚集区.电镜下观察显示,花鲈头肾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组成,根据胞浆内特殊颗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将粒细胞分为Ⅰ、Ⅱ、Ⅲ型粒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大麻哈鱼不同生长阶段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为大麻哈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大麻哈幼鱼和成鱼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结果】大麻哈鱼的肾脏属A型肾脏,幼鱼的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窦组成,成鱼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管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拟淋巴组织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血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组成;肾小体数量较少,呈无规律分布,多为单个存在,偶见2个相邻聚集,具有海水硬骨鱼类肾小体特征;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化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其中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管腔内具有刷状缘,远端小管、集合管管腔内无刷状缘;幼鱼和成鱼体肾含有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且聚集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结论】大麻哈鱼体肾的肾实质中,除有肾单位外还有拟淋巴组织,包含血窦、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肾小管有颈段,但未见具有微绒毛的间段结构;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不仅具有排泄功能,亦能发挥少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大麻哈鱼不同生长阶段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为大麻哈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大麻哈幼鱼和成鱼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结果】大麻哈鱼的肾脏属A型肾脏,幼鱼的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窦组成,成鱼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管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拟淋巴组织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血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组成;肾小体数量较少,呈无规律分布,多为单个存在,偶见2个相邻聚集,具有海水硬骨鱼类肾小体特征;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化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其中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管腔内具有刷状缘,远端小管、集合管管腔内无刷状缘;幼鱼和成鱼体肾含有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且聚集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结论】大麻哈鱼体肾的肾实质中,除有肾单位外还有拟淋巴组织,包含血窦、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肾小管有颈段,但未见具有微绒毛的间段结构;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不仅具有排泄功能,亦能发挥少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鲤鱼头肾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光镜对鲤鱼头肾的显微结构及其某些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器官,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中央区及外周区。中央区的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绕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细胞索之间由血窦隔开。外周区则以淋巴细胞排列密集的弥散性淋巴组织为特征。在头肾实擀中尚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前肾间组织以及大小不一的甲状腺滤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淇河鲫鱼血细胞的组成及其发生,对淇河鲫鱼外周血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3种脏器的印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细胞组成方面,淇河鲫鱼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白细胞;在细胞发育进程方面,血细胞的发育经历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通过对3种组织印片中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比较,提示该鱼的头肾和体肾是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结构层面出现了出血、溶血、肝细胞空泡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超微结构层面显示:中肾肾小球过滤装置变形,头肾中巨噬细胞功能活跃,脾脏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肝脏糖原消失,线粒体肿胀以及狄氏间隙结构遭到破坏;肠道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虽然肠道组织损伤严重,但其黏液细胞类型和数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鱼类的免疫毒性,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对草鱼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并于24、48、72 h和96 h后取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进行组织显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MC-LR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脾脏组织呈现出细胞空泡化并伴随着黑色素巨噬细胞先增多后减少的现象,尤其在75μg MC-LR·kg~(-1)BW和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染毒48 h后,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体积显著增大;头肾组织显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窦、血管扩张,在75μg MC-LR·kg~(-1)BW和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的草鱼染毒72 h和96 h后,淋巴组织松散、排列混乱,淋巴细胞空泡化甚至细胞裂解。此外,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草鱼经不同剂量MC-LR处理96 h后脾脏和头肾中BAFF和APRI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BAFF和APRIL的表达均被不同程度地抑制,其中脾脏组织中BAFF基因在75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被显著抑制(P0.05),头肾组织BAFF基因在75、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均被显著抑制(P0.05),而APRIL除了在25μg MC-LR·kg~(-1)BW剂量组的脾脏组织中表达下调不显著外,在其他处理组均被显著抑制(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导致草鱼免疫器官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有时间和剂量效应,此外,MC-LR还可抑制B淋巴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免疲鲤鱼,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其抗体形成细胞(AFC)。AFC在头肾中分布的数量最多,其次是体肾和胸腺,脾脏较少。心脏、肝脏、睾丸及卵巢中未发现有AFC。酶抗酶技术(PAP法)显示:胸腺、头肾、体肾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大多呈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SmIg~ );细胞质免疫球蛋白阳性(CIg~ )细胞的数量以头肾最多,体肾和脾次之,胸腺较少。可以推测: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反应器官,体肾次之,脾脏在免疫应答中不起主要作用。胸腺中有大量的SmIg~ 细胞,而AFC却较少,表明胸腺虽可以合成抗体,但它主要是培育淋巴细胞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猪淋巴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6头猪的空肠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颈浅背侧淋巴结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猪淋巴结组织结构并不完全属于皮质和髓质倒置,而是皮质可以位于外周,髓质可以位于中央,通常是皮质沿小梁分布。皮质由淋巴小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构成;髓质无明显的髓索和髓窦,淋巴细胞数量少,T,B淋巴细胞的分布类似于其他哺乳动物;树突状细胞,并错镶嵌型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  相似文献   

11.
鸡胚在E3(E3指胚胎发育到第3天)至E4前肠背胰芽的背系膜中出现一突起,即脾芽的间充质原基。E8脾呈椭圆形,位于胃芽左侧,在脾索内网状细胞的网眼间含有许多成血细胞和少量的成髓细胞。E10脾索中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球形和梭形颗粒,成淋巴细胞内含有明显的线粒体及内质网。E16脾实质内中央动脉分支明显,白髓和红髓相互交错。脾索及脾窦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天青颗粒。E18至E21脾的白髓与红髓间分界明显,椭球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新生死亡的转基因克隆牛的脑和免疫器官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克隆牛脑和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病理解剖、组织学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转基因克隆牛的脑部和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该克隆牛体格偏大,头颅骨质较一般犊牛坚硬,免疫器官外观无明显变化。镜下观察显示,大脑皮质层次清晰,有轻度充血和1处明显的点状出血;小脑皮质可分为明显的3层结构,蛛网膜有轻度充血;脾脏红髓轻度淤血并有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清晰可见,脾小体数量较多,但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淋巴结被膜薄,小梁不发达,皮质淋巴细胞多而密集,但典型的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较少;髓索不明显,髓质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胸腺被膜和小梁上血管可见充血现象;皮质部淋巴细胞丰富,可见散布的胸腺细胞;髓质淋巴细胞密集,细胞间可见数量较多的巨噬细胞;嗜酸性胸腺小体易于辨认,但发育不完全。【结论】该例克隆牛脑发育较为成熟,但免疫器官发育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The ins and outs of body surface immu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her than being confined to the 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of the spleen and lymph nodes, large numbers of lymphocytes are intrins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epithelial surfaces of the body. The best studied is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but distinct epithelium-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also exists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the lung, and the skin. The multiple cell types and functions composing these lymphoid tissues are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how antigens delivered to body surfaces can elicit either immunogenic or tolerogenic responses. In some instances, these responses occur purely within the local body surface tissue, yet in other cases both local and systemic responses are elicite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病因病理和防控办法,本实验从患有内脏结节病的美国鲥鱼体内分离出肝、脾和肾等内脏器官组织,通过对病鱼样品H.E常规染色、马松染色和抗酸杆菌染色,并结合透射电镜对病变组织、细胞以及病原菌进行观察分析。病鱼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多处损伤,鳞片下出血,腹部轻微膨大,肛门按压出血。病理解剖发现腹腔内含大量血液混合腹水,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有大量白色结节,肝脏表面呈深红色,多处破裂出血,肾脏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纤维样病变,失去肾脏原有颜色和结构,其他器官未见结节,肠道出血。组织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结构所见肝、脾和肾器官组织病变是出现大量肉芽肿,且又大又多。肉芽肿中心由坏死的组织碎片和聚生菌体组成,外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肝脏组织内含有大量空泡为脂肪变性;肾组织内肾小管腔破裂分解,失去原有基本结构,肾间质出现大面积组织坏死和崩解,部分坏死组织呈现干酪样变性;脾组织间充斥大量的红细胞。其它内脏器官组织内未见肉芽肿。抗酸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一种短杆菌感染形成肉芽肿。由此得出,肝、脾和肾组织由于病原菌感染形成大量肉芽肿继而导致脏器产生大量的结节,最终出现器官功能低下或衰竭导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15.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东北马鹿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马鹿脾脏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索中;T-淋巴细胞分布在脾小结外周、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DNA存在于T、B淋巴细胞核内.RNA存在于胞浆中。东北马鹿脾脏白髓不发达,脾小结未见生发中心。红髓发达,脾窦宽大。椭球数量较少,但体积较大。脾小梁丰富。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与CD59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D55、CD59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 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 :PNH患者 CD55、CD59表面抗原在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尤以红细胞、粒细胞较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CD55、CD59表面抗原标记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 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CD55、CD59表面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40日龄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20只,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法氏囊、脾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坏死,坏死部位有异嗜性白细胞浸润以及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滤泡之间水肿、肾病及病毒性脑脊髓炎等。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是淋巴样组织坏死,表现为电子密度增加,核的染色质边移。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出现很多约55nm的呈结晶状排列、周围无囊膜的病毒颗粒,有些自噬空泡中也含有病毒颗粒。肾远曲小管的微绒毛丧失或数目减少,核浓缩或溶解,靠近肾小管管腔的细胞浆中有很多自噬空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