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准确掌握青海省果洛州高原鼢鼠的危害程度,根据农业部的部署,按照青海省有关部门的要求,试验从2013年3—11月份对果洛州高原鼢鼠进行了监测与繁殖性能调查。结果表明:高原鼢鼠一年有两个繁殖高峰,分别为4—6月份和8—10月份,雄鼠数量占雌鼠数量的39.8%,雄鼠体长为20.11 cm,体重为263.90 g;雌鼠占雄鼠体重的88.02%,雌鼠体长为19.57 cm,体重为232.28 g;每只雌鼠每次平均产仔4只,有的高达7只,空胎率低,成活率高,破坏力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准确掌握青海玉树市天然草场高原鼠兔,在怀孕期危害程度及其繁殖性能,了解鼠害动态局势,及时开展灭鼠工作,提高草原生产力,方法是从2020~2021年对玉树市高原鼠兔全面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动态监测,样方面积为1/15 hm2,捕捉、解剖、观察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玉树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一年只能繁殖一次,每胎产仔1~9只,3~6只者居多,占孕鼠的91%,平均产仔3.58只。雄鼠体重158 g,体长147 mm,雌鼠体重176 g,体长150 mm,雌鼠在种群中占52.5%,生殖能力与种群性别比例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经833例剖胃测定日食量为77.3 g,是其体重的50%左右,1只成鼠在牧草生长季节4个月可食牧草9.5 kg,52只成年鼠兔日消耗牧草量相对于1头藏系绵羊的日食量,而高原鼠兔混合种群的采食量每只每天66.0 g,食量大,繁殖率高,破坏力强。  相似文献   

3.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从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活捕、麻醉以及无线电发射器佩戴方式3个方面研究了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生态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无损伤活捕是无线电追踪技术实现的前提,利用自制的活捕笼的平均捕获率为44.12%。麻醉剂使用量和麻醉时间与高原鼢鼠体重密切相关,当高原鼢鼠体重在150g以下,乙醚用量为0.75~1.20mL,麻醉时间为30~45s;体重在150~270g时,乙醚用量为1.3~1.6mL,麻醉时间为30~55s;体重在270~350g时,乙醚用量1.6~2.0mL,麻醉时间为45~60s。无线发射器以环腋下斜跨式为主,且应在佩戴后30d进行重捕,更换项圈以利于长期监测。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适合于高原鼢鼠无线电追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国内学者研究高原鼢鼠或类似地下鼠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地鼠生长规律,进而为生产提供优质地鼠。通过比较试验,对饲养在隔离器内的清洁级叙利亚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以下简称地鼠]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初步比较研究,观察统计雌雄地鼠从出生到体成熟的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雌地鼠平均初生重2.5 g,雄地鼠2.6 g;3周龄平均离乳体重雌雄分别为25.2 g和24.8 g;体成熟平均体重雌雄分别为102.3 g、90.8 g。平均日增重:3周内雌雄为1.07 g;4~6周,雌鼠1.90 g,雄鼠2.07 g;7~10周,雌鼠1.33 g,雄鼠0.8 g。清洁级地鼠在生长转折点前生长速度快,后期逐渐减慢,周龄愈小相对生长速度愈快。  相似文献   

6.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7.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 ♀,7 ♂)和高原鼢鼠(9♀,6 ♂)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跨种扩增是微卫星DNA标记获取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筛选出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从已开发微卫星信息的鼹形鼠科和甘肃鼢鼠物种中进行了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及其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7对微卫星位点中,只有54对进行了成功扩增,多态位点仅有9个,27个鼹形鼠科物种的微卫星在高原鼢鼠中并没有多态性,9个多态位点全来自于同属的甘肃鼢鼠。基于获得的9个多态位点,检测到高原鼢鼠的等位基因数在4~12,其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4,期望杂合度(He)为0.671,多态信息含量为0.551,研究为高原鼢鼠的微卫星标记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选择甘肃天祝县高原鼢鼠(Mospalax baileyi)2个地理位置不同的栖息地为研究区,以高原鼢鼠体重、胎数、妊娠率和种群密度作为其生物学特征指标,以2011~2013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为环境因子,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个研究区域NDV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了2011年和2013年雌性体重存在差异外,2个区域高原鼢鼠体重、妊娠率、平均胎数和种群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个体重和平均胎数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妊娠率和种群密度与NDVI呈正相关关系;雄性个体重、胎数和种群密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关系,雌性个体重和妊娠率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雄性个体重、妊娠率、胎数和种群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雌性个体重与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但高原鼢鼠各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说明,高原鼢鼠体重、妊娠率、胎数和种群密度的变化与栖息地环境因子没有直接关系,生物学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朝鲜鹌鹑的生长发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300只10日龄的朝鲜鹌鹑(公、母各半),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4周,系统测定了各周的体重和体斜长、胸骨长、胸宽、胸深、胫长等体尺指标,并拟合了公、母鹑体重的Logistic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朝鲜鹌鹑公、母鹑38日龄体重为109.38 g和117.92 g,母鹑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公鹑,所拟合的公、母鹑体重的生长曲线方程分别为yt=122.5/[1+e-0.1200×(t-20.0921)](R2=0.9914)和yt=134.5/[1+e-0.1154×(t-21.0727)](R2=0.9933),鹑群生长发育均匀整齐。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鼢鼠繁殖指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原鼢鼠的性比,妊娠率,平均胎仔数的综合分析,对高原鼢鼠的繁殖指数作出了估计,认为高原鼢鼠的繁殖能力较强。种群密度调节问题作为阐明种群量变动的重要方面,现已引起生态学界很大关注,并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种探讨。密度调节作用首先反映于繁殖调节,对于高原鼢鼠来说,雌雌鼠性比,妊娠率,胚胎数及繁殖指数等又成为反映种群繁殖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并被认为是决定种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根据四川省若尔盖  相似文献   

13.
对选育出的鲁西平长毛兔核心群100只种兔的生长发育及产毛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公、母兔体重分别为4.59kg和5.15kg,成年公、母兔年产毛量分别为1331.97g和1388.12g;体尺、体重、单次剪毛量间均吾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以体长与单次剪毛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116(P〈0.01)。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高原鼢鼠在时间和空间小尺度上的扩散特征,本研究自2014-2015年在祁连山东段选择3处不同种群密度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连续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无线电追踪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原鼢鼠扩散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扩散性别及其扩散时间。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发生扩散,高密度区扩散个体比例相对较高;高原鼢鼠雄性重捕率(5.9%)低于雌性(16.9%),雄性失联率(58.3%)高于雌性(28.0%),并且雌、雄个体平均分配指数分别为1.086±0.385和-1.390±0.786,表明高原鼢鼠存在偏雄性扩散;2015年6-10月高原鼢鼠个体消失率(0.500)高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0.367)以及2015年5-6月的个体消失率(0.286),2015年6-9月高原鼢鼠重捕率从40.0%下降至0%,失联个体比例从52.6%上升至85.7%,表明高原鼢鼠可能在6-9月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0~120日龄新疆也木勒白羊羔羊体尺指标、体重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也木勒白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22只也木勒白羊初生羔羊,每30 d对其体尺、体重进行测量,直至120日龄。结果显示,也木勒白羊公、母羔早期各月龄体重、体尺累积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公羔生长发育较母羔快,公、母羔30~60日龄生长速度最快,30~60日龄公羔平均日增重(ADG)较母羔多6.8 g/d;体尺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体长、体高、管围、脂臀宽和脂臀厚在0~30日龄增长最快,胸围和脂臀长在30~60日龄增长最快,公、母羔脂臀长指标在90~120日龄差异明显;120日龄断奶羔羊体尺与体重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羔羊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脂臀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小。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羔羊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大,体高、体长、脂臀长和脂臀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羔管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母羔管围对体重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some linear body measurements in predicting live weight in indigenous Tswana goats at various ages. Data for this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2,783 goats sampled from six agricultural regions of Botswana except for Tsabong and Ghanzi districts. Fifteen farmers keeping go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ach district and records taken on a random sample of 4–12 animals per farm depending on the 1999 Botswana Government average district flock size. Body measurements recorded were heart girth, height at withers, body length, shoulder width, and live weight. Information on age of each animal was estimated from dentition; flock size and sex of the animal were also recorded for each farm.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stepwise selection method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to determine prediction equations for live weight with heart girth, height at withers, body length, and shoulder width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for male and female goats of different ages. In all models, heart girth contributed most in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body weight as shown by high partial R 2 which ranged from 0.48 for female mature to 0.80 for mature male goats. Using mean square error, R 2, and Mallows’ C(p), the best prediction equations were for female and male kids (R 2 = 0.83 and 0.82, respectively) and mature male goats (R 2 = 0.82). The poorest model was for mature female goats with R 2 = 0.57. Live body weight could be estimated with accuracy from linear body measurements in Tswana goats which are unique for each sex and age.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explore using these models to develop measuring tapes for use by resource poor farmers who keep indigenous Tswana goats.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种类之一,了解其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高原鼢鼠种群消长规律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2013-2016年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典范对应分析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以及扰动区草地生物量与7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草地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双子叶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温度和降水量对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以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显著相关(P<0.05),另外,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对高原鼢鼠食物的影响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