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株野生侧耳菌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野生侧耳属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TS测序、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别,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其菌丝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该野生侧耳属菌株为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碳氮比为10∶1,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芦芽山的一株大型野生食用菌ZMM-3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该野生菌株,并且提取其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片段并测序。根据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将ZMM-3菌株鉴定为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通过对ZMM-3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碳氮比为(10∶1)~(20∶1),最适pH值为7~8。采用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等栽培料对该野生菌株进行了出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稻草培养料上生长最快,在稻草和玉米秸秆上发满菌覆土即可出菇,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1.18%和22.28%,所以,玉米秸秆栽培料是ZMM-3菌株的最适栽培料。  相似文献   

3.
野生紫孢侧耳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 1月 1 6日 ,笔者在豫南东经 1 1 4°0 1′、北纬3 1°48′,海拔 3 0 6m处采到一丛湿重 460g的侧耳。当时气温 1 7℃ ,湿度 80 %左右 ,光照 2 1 0 0lx。该侧耳呈覆瓦状、半圆扇形、丛生、柄短 ,最大一扇近 2 0cm ,颜色为暗紫色 ,稍有光泽 ;菌肉白色、肥厚、感觉鲜嫩 ,口感极佳 ,商品价值很高。经鉴定为紫孢侧耳 (Pleurotussapidus) [1,2 ] 。该紫孢侧耳生长在一株部分枯烂的柳树上的枯洞旁 ,枯烂的地方 1 2cm× 3 7cm左右 ,能生长如此大的侧耳 ,说明其生活能力及抗逆性很强 ,可能是一种高产菌株。故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 ,并分离…  相似文献   

4.
5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泡菜和仔猪粪便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RS、RB、RFT、RST、RO,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B、RO菌株为粪肠球菌,RVI、RST为屎肠球菌.其中RS菌株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一定的胆盐耐受力,对温度敏感;RB、RPT、RST、RO菌株对模拟肠液具有较强的耐受力,45-55℃处理30 min不影响其生长;5个菌株对大肠杆菌O<,157>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8%-100%,可作为优良的益生菌候选菌.  相似文献   

5.
张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20-123
采用形态鉴定与ITS分子序列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一株马勃属野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通过形态鉴定法鉴定为梨形马勃,后进一步用ITS分子序列鉴定法鉴定,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97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分离菌种为网纹马勃,结合形态特征,最终鉴定该菌种为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该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7.0为最适pH,菌丝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6.
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豫西某羊场单纯性流产羊的胎儿与羊水中分离到一株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证实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特性等进一步检测,证明该分离菌为羊链球菌。同时对该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敏,而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从1998~2002年河南省洛阳地区代表性新城疫发病禽群中分离鉴定了15株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株NDV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特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证实,LD-6-01和LR-2-00株是弱毒株,其余均为强毒株;弱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好,属慢速血凝解脱型;强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差,属快速或中速血凝解脱型;所有毒株均可较好地凝集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但对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性差异较大。对HI抗体为6log2的12日龄雏鸡攻毒试验结果表明,15个分离株中2个弱毒株可得到100%保护;13个强毒株中,LG-1-99,LR-1-98,LD-4-01和LD-3-00得到了70%~90%的保护,而其他9个分离株(LD-1-98,LD-2-99,LD-5-01,LD-7-02,LR-3-02,LW-1-02,LG-2-00,LA-1-99和LE-1-01)基本上得不到保护(0~20%),但所有得不到保护的试验组鸡的发病死亡时间均明显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8.
为给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提供候选菌种资源,以采自杨树树桩上的野生大型真菌JC423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出菇试验、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其分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pH值和温度对JC423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食用菌依据子实体形态初步鉴定为金针菇。ITS序列分析获得773 bp目的片段;BLAST序列比对显示,目的片段与Flammulina filiformis strain F007相似性最高,为99.34%;下载部分相似性序列,用MEGA 7.0构建进化树,JC423与序列号为MN337400.1的F.filiformis strain F007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将JC423鉴定为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JC423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果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pH值范围为9~10,适宜生长温度为25℃,无机盐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该研究明确了野生金针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以为金针菇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8年河南省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免疫猪群发病的原因。【方法】从河南省猪场采集发病猪的血清和组织,采用Marc-145细胞对其中的PRRSV进行分离及初步鉴定。应用RT-PCR法对分离株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ORF5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进行非免疫猪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结果】从发病猪组织和血清中分离到1株PRRSV(HN-08株),其可引起Marc-145细胞产生细胞病变(CPE),可在Marc-145细胞中稳定传代,能被PRRSV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猪组织和血清中均分离到PRRSV。RT-PCR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片段,提交NCBI鉴定为HN-08株,属美洲型PRRSV。【结论】从河南省发病猪体内分离的HN-08株属美洲型PRRSV,对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可引起Marc-145细胞产生CPE,病毒滴度TCID50为105.1/mL。  相似文献   

10.
11.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灵芝这类珍稀野生药用菌资源,对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山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子实体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灵芝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野生灵芝菌株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 P.Karst.];单因素试验确定其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15 g/L、蔗糖15 g/L、酵母膏5 g/L、磷酸二氢钾1 g/L、初始pH6.5;其人工栽培子实体多糖含量1.42%,三萜含量3.05%,蛋白质含量17.74%,这3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对照菌株灵芝SW01和泰山灵芝,为一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度和碳源。结果表明:从羊肚菌病样中共分离出4株病原真菌Y1、Y2、Y3和Y6,该4株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一致,菌丝呈白色绒毛状、较致密,微凸起,菌体生长较慢,不分泌色素。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长棒状、具1个隔膜,大小(3~5) μm ×(19~25) μm,菌丝无色、具分隔、直径约2~4 μm。对菌株Y1、Y2、Y3和Y6(登录号分别为MW922714、MW922715、MW922716、MW922717)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大小分别为550 bp、545 bp、552 bp和556 bp,经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Y1、Y2、Y3和Y6与Diploospora longispora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在自举值99%水平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综合菌体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Y1、Y2、Y3和Y6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佳pH 5.5~6.5,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最佳利用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天水市辣椒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致病性测定分离物LC8可以引起典型症状,为致病菌;LC8菌落呈圆形,初期乳白色绒毛状,后中央变为墨绿色,菌丝无色,有隔,有分枝,分生孢子长圆柱形,单孢,无色,内含油滴,大小(12.624~18.645)×(3.928~4.995)μm,分生孢子盘垫状,其上生无色、具分隔的分生孢子梗;经ITS、CHSI、ACT、TUB2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物LC8与斯高威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同源性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将其鉴定为斯高威尔炭疽菌(C.scovillei)。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pH 6.0和全黑暗,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温度35℃、pH 8.0和12 h光暗交替,碳源为果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孢子萌发温度30~35℃、pH 6.0和全黑暗,碳源为6-脱氧-L-甘露糖,氮源为蛋白胨。该研究结果为甘肃省天水市辣椒炭疽病的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开展星孢寄生菇(Asterophora lycoperdoides)的分离鉴定及其营养生理与个体发育相关性研究,以期为加快其他珍稀菇类的驯化进程奠定基础。从3株野生寄生菇属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纯培养菌丝体,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分类地位。以子实体湿质量与生物学效率为主要指标,筛选最优菌株及其基础培养基,并测定营养物的种类、增加倍数及其加入方式对最优菌株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3株真菌均为星孢寄生菇。菌株YAASM4665在9种筛选培养基上的农艺性状优于其他菌株,最优基础培养基为小麦粉15 g、米饭35 g、水50 mL,pH自然。当基础培养基中的水增加至80 mL或用50 mL土豆汁代替,加入0.50%的葡萄糖,用等质量的黑豆粉代替小麦粉,营养物增加1/2倍以及营养物混合加入等单因素处理下,该菌株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其中土豆汁培养基子实体湿质量最大(4.86 g),黑豆粉培养基生物学效率最高(8.50%),基质中加入2%的葡萄糖时最有利于延迟厚垣孢子的形成。厚垣孢子形成期与其他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菌丝萌发期与子实体湿质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总之,星孢寄生菇个体发育受菌株遗传特性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厚垣孢子的形成不利于该菇子实体正常发育,菌丝萌发期对其综合影响最大,可为其他菇类的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川某养兔场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采集兔肺脏的化脓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鉴定及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1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哌拉西林4种药物敏感,其他15种药物均耐受。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meca、aac(6′)/aph(2′)、 aph(3′)-III、 ant(4′,4′′)、 plw043耐药基因呈阳性,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荷叶离褶伞分离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表明,PDA培养基和金露梅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适宜对荷叶离褶伞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孢子分离获得的菌种之生长速度显著快于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在10~25℃的温度范围内两种分离方法都可获得成功,最适温度25℃;适宜原种与栽培种生长的配方为小麦89%、麦麸10%、葡萄糖0.5%、过磷酸钙0.5%;用棉籽壳75%、高粱12%、麦麸12%、白糖0.5%、过磷酸钙0.5%这一配方进行瓶栽,生物学效率为47.5%,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和袋栽.  相似文献   

17.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1株牛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头猝死牛的脾脏内分离得到1株细菌,对该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该菌对头孢氨苄、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生化检测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经PCR检测该菌含有hbl、nhe、entFM等毒素基因以及看家基因groEL。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甘肃省定西市芹菜叶斑病的病原,开展了病原菌分离、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初步筛选了该病原菌的生防菌.确定病原菌Q1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硝酸钾,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25℃;该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认中国红花三叶草中是否存在产苦马豆素(SW)的豆类丝核菌,用改良的真菌分离方法从植物样品中分离豆类丝核菌。根据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初步筛选所得真菌的5.8S rDNA 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初步筛选真菌的种属,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豆类丝核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SW检测。最终,筛选出一株符合豆类丝核菌形态特征的丝核菌属真菌RL2012,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到其菌丝体提取物中含有SW。综上分析最终确认红花三叶草中存在产苦马豆素的豆类丝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