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15个县市的规模化肉牛场和散养户随机采取血清671份熏直肠粪拭子645份熏分别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十五个县市牛群的BVD/MD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2.9%,其中肉牛抗体阳性率为21.0%鸦BVD/MD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22%~23.80%,从而证实中原地区肉牛群中已普遍存在有BVD/MD。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上海市松江区规模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的感染状况,2016、2017年共采集松江区牛场(未免疫BVD疫苗)牛血液样品900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BVD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阳性129份,总阳性率为14.3%。2016、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2.7%、16.0%,表明上海市松江区规模牛场有一定程度的BVDV感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引起牛腹泻、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功能障碍、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死胎等,对牛产业发展危害严重。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 BVDV)在我国大部分牛群中普遍存在,各地流行情况严重程度不同,本调查旨在调查云南省BVDV的流行情况。[方法]调查通过采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BVDV感染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采集了云南省4个州10个县(市)的部分规模牛场及散养户的牛血清样品456份。[结果]结果发现,云南省不同地区所检的牛血清样品总抗体阳性率为16.45%(75/456),抗原阳性率为0.53%(2/378),其中抗体阳性率以大理州洱源县60.0%(9/15)最高,而丽江市华坪县的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体阳性,大理州宾川县和丽江市宁蒗县的抗原阳性率较低,分别为7.69%(1/13)和4.00%(1/25)。云南省规模场牛的血清样品抗体总阳性率为27.27%(45/165),抗原阳性率为1.15%(1/87),散养户牛的分别为10.31%(30/291)和0.34%(1/291)。[结论]云南省的牛群中存在着BVDV感染的情况,其抗体抗原的阳性率水平跟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养殖方式抗原抗体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必须要加强云南省BVDV监测与防控,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在玉树地区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采自囊谦、治多两县的155份(囊谦40份,治多115分)牦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两县的155份样品中阳性率囊谦县100%、治多县87.83%,玉树地区牦牛群中BVDV感染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3种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感染现状,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首次对2012~2013年青海省部分地区的32份具有腹泻症状的临床病料及152份健康牛粪便样品进行了BVDV、BRV、BCV的核酸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32份腹泻牛病料样品中BVDV、BRV、BCV的阳性率分别为65.63%(21/32)、18.75%(6/32)、34.38%(11/32),且存在2种或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152份健康牛粪便样品中BVDV、BRV、BCV的阳性率分别为3.95%(6/152)、1.97%(3/152)、0(0/152)。该结果表明青海省部分牛群中普遍存在BVDV、BRV、BC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需进一步加强青海省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摸清辽宁地区BVDV感染情况,本研究首次对辽宁省14个市27家规模化奶牛场共793份样品进行了BVD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BVD平均阳性率为74.0%.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BVD抗体阳性率存在养殖场规模和地区差异,该研究结果将为辽宁地区BVD的防控和净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为调查宁夏地区BVD的流行情况,对制订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采集宁夏地区疑似感染BVDV且未进行疫苗免疫的1 500 头牛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临床症状明显的295 头牛用肛拭子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抗体阳性率87.60%,抗原阳性率2.71%,存在较为严重的BVDV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初步了解上海市崇明岛地区奶牛养殖场IBRV和BVDV的流行情况,在两个规模化养殖场共采集385份血清样品,进行IBRV和BVDV抗体的检测与BVDV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两个规模化养殖场BVD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4%和96.7%,IBR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2%和74.3%。1号牛场BVDV病原阳性率为1.3%,检测到一头BVD持续感染牛(BVD-PI)牛。2号牛场没有检测到BVD-PI牛。数据表明,两个规模化养殖场存在IBRV和BVDV感染史和接触史,应采取防控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0):94-96
为了解青海省黄南州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的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2010—2012年采自青海省黄南州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84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BRV、BC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VDV、BRV、BC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14%,24.22%和27.20%。同时调查中发现,BVDV、BRV、BCV抗体阳性率及BVDV、BRV、BCV 2种及3种病原混合感染抗体阳性率在2010年至2012年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州牛群中BVDV、BRV、BC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混合感染现象日益突出,应引起重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应用ELLSA试验对来自内蒙古地区17个大﹑中﹑小型奶牛场的2391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体检测,并对其中222份抗体阴性牛应用ELISA试验进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抗原检测。结果表明:17个奶牛场均检出BVDV抗体阳性,共检出阳性血清2125份,阳性率最高达100%,最低为46.8%,平均为88.9%。对14个奶牛场进行了BVDV抗原检测,在5个奶牛场检出BVDV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6%(8/222)。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场普遍存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感染,感染率较高,并且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PI)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三种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奶牛腹泻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北京地区密云、怀柔和昌平3个区县的未免疫接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疫苗的3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 65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BCV、BRV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VD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8.2%,BC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7.2%,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2.2%,BVDV、BCV及BRV感染在密云、怀柔和昌平3个区县的牛群中普遍存在,需进一步加强奶牛腹泻性疾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某奶牛场牛群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情况,随机对440份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和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0.68%,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抗原阳性样品转换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和3.303,高于判定阳性的临界值,证实该奶牛场牛群确实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9,(12):101-105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的流行及其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在吉林省的9个地区随机采集了325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与新型纳米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显示,ELISA检测BVDV抗体阳性243份,阳性率为74.77%,IBRV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57.23%,BRSV抗体阳性90份,阳性率为27.69%,BVDV与IBRV混合感染率为31.69%;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9.54%,IBR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54%,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7.23%。采用纳米PCR方法检测所有血清显示,BVDV抗原阳性42份,阳性率12.92%,未检出IBRV抗原阳性;BRSV抗原阳性29份,阳性率8.92%。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8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血清抗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寄生虫卵镜检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犊牛的血样和粪便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5.00%,牛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25.00%,牛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15.00%;分离到1 株结肠弯曲杆菌和1 株空肠弯曲杆菌;所检腹泻犊牛粪便和血液样品中,4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冠状病毒,2 份粪便样品检出轮状病毒,1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同一份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和牛冠状病毒;通过镜检,球虫卵囊检出率77.78%,在1 份粪样中发现蛔虫卵,2 份粪样中发现其他线虫卵。该牛场流行性腹泻的原因可能为夏季高温潮湿引起犊牛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多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年内国内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从2019年1月开始至2020年12月,在全国7个奶牛重点养殖区域的98家规模牛场,共采集了2 831份血样。使用血清中和试验方法进行了BVDV血清学检测分析。按采样对象月龄,将样品分为3月龄以下、4~6月龄、7~12月龄和12月龄以上,按牧场规模将样品分为小规模(100~1000头)、中规模(1000~2000头)和大规模(2000头以上)。结果显示,98家牛场中,出现BVDV抗体阳性牛场的比例为99.47%。其中,各区域3月龄以下牛群和12月龄以上牛群的BVDV抗体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86.27%~100%和82.45%~95.90%,4~6月龄牛群阳性率相对较低,为30.16%~47.87%,7~12月龄牛群阳性率处于中间水平,为51.35%~73.02%。在不同地区,因牛只调运情况、BVDV防控措施等因素影响,不同规模牧场间BVDV抗体阳性率有所差别,但总体上全国南方、北方地区牧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并未因养殖密度因素呈现较大差异,其中各地区100~1000规模牧场BVDV抗体阳性率最高,1000~2000头规模牧场的抗体阳性率稍低,2000头以上规模牧场的抗体阳性率最低。说明我国牛业重点养殖区域均存在BVDV感染,不同养殖区域的牛场感染情况相似,BVDV已经在我国广泛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鉴于目前BVDV流行形势,我们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保护牛群健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发生了以流黏性鼻液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经检测,排除牛支原体、牛巴氏杆菌感染。为探究其主要病毒性病原,从山东等4省(市)5家表现临床症状的奶牛场采集发病牛与无症状牛鼻拭子样品298份,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PCR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奶牛场IBRV与BVDV阳性率分别为28.9%、7.1%,BPIV3未检出;发病牛与无症状牛IBRV阳性率分别为42.6%、10.9%,BVDV阳性率分别为11.3%、1.6%;IBRV、BVDV混合感染率为5.7%,IBRV、BVDV混合感染占IBRV总感染数的19.8%,占BVDV总感染数的81.0%。结果表明,引起这些奶牛场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原可能为IBRV、BVDV,且混合感染较严重。本研究为奶牛场呼吸道疾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牧场荷斯坦奶牛的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感染情况,使用ELISA检测方法对19个规模化牧场的BVDV血清抗原、IBRV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共检测BVDV、IBRV血清样品920份,并结合以上牧场的饲养管理、生产疾病等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BVDV抗原阳性率平均为3.70%,IBRV抗体阳性率为46.74%。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多个规模化牧场荷斯坦牛的牛病毒性腹泻(BVD)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血清学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使用ELISA检测方法对19个规模化牧场共920份血清样品进行BVDV血清抗原、IBRV血清抗体检测,并结合这些牧场的饲养管理、繁殖、疾病等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BVDV抗原阳性率平均为3.70%,IBRV抗体阳性率为46.74%。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纳米PCR检测技术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吉林省部分省界地区BVDV进行病原和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 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在635份血清样品中,ELISA检测抗体阳性397份,阳性率为62.52%。对血清样品及临床组织病料采用纳米PCR方法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50份阳性样品(其中血清122份、临床组织病料28份),BVDV阳性率为19.21%。在辽宁省省界地区(四平市、梨树县、东丰县、梅河口市)的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吉林市、丰满区较低。吉林省北部的宁江区、扶余市、榆树市及南部地区的东丰县、柳河县的BVDV抗原阳性率高于东部延边州地区(敦化市、延吉市)及西部地区(白城市),中部地区(吉林市、丰满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较高。对10份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牛群中流行毒株均为BVDV 1型,与BVDV JL-1株同源性最高,为吉林省主要流行强毒株。说明吉林省检测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