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源ABA能提高枸杞叶片组织含水量和株高的净生长量,提高盐胁迫下枸杞叶片光合色素总叶绿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ABA能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值;使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Fv/Fo、Fm/Fo、Fv有所增高,说明外源ABA能缓解盐胁迫时PSⅡ的伤害,有利于叶片光能的捕获和转换,增强光合作用,缓解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宁杞1号无菌实生苗的叶片、下胚轴以及茎尖生长点组织为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设置不同的激素浓度比例,诱导不同外植体产生丛生芽并完成形态建成.采用水培处理方式,分别设置0、100、200 mmol/L NaCl胁迫梯度,于处理后1、2、3 d分别测定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白菜幼苗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白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而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硝态氮的含量明显降低,铵态氮的含量反而累积;盐胁迫下植株体内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枸杞幼苗活性氧的产生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盐浓度下,对枸杞幼苗叶片中的H2O2含量、O·-2产生速率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CAT活性在盐浓度0.3%时与对照相比升高,随后下降,但其活性始终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保护酶POD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SOD和CAT活性下降.由此说明,保护酶是通过提高酶活性来增强保护功能的,同时也说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需要整个防御系统包括一些酶促和非酶促物质的共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源ABA和GA_3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胚根长和鲜重均显著下降,且随NaCl浓度的增加下降的幅度增大.外源ABA和GA3浸种处理均能显著缓解不同浓度NaCl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1×10-6mol/L ABA和25 mg/L GA3处理可使75 mmol/L 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分别提高81.67%和77.78%;同时外源ABA和GA3浸种处理还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提高黄瓜幼苗子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新型四倍体水稻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特性、幼苗建成期形态指标和根部细胞结构差异,评估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在不同浓度NaCl (0、50、100、150、200和250 mmol/L)处理下,以‘华多1号’为研究材料,统计其种子在萌发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和萌发指数指标的差异。在幼苗形成期,统计和比较‘华多1号’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的总根数、幼苗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含水率和根冠比参数的差异。利用WE-CLSM和塑料半薄切片技术观察根尖组织细胞的形态。利用基因组重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RT-PCR技术对‘华多1号’与双亲相关的盐胁迫基因进行分析和定量验证。【结果】当NaCl浓度升高时,‘华多1号’种子发芽率和萌发指数呈递减趋势,但相对盐害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呈递增趋势。当NaCl浓度高达250 mmol/L时,‘华多1号’种子相对盐害率为35%,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NaCl处理8~20 d后,‘华多1号’幼苗随着NaCl浓度升高,总根数呈减少趋势,同时幼苗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和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但根冠比呈上升趋势。NaCl胁迫会抑制‘华多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个不同类型的黑果枸杞种子耐盐性进行评价比较,筛选出耐盐性较高的类型,为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西宁野生、库尔勒野生、武威野生三个生态型及其相应的优选系:西宁优系、库尔勒优系、武威优系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在50、100、150、200、250、300 mmol/L NaCl浓度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以发芽率达到50;为生产要求,低于50;为受到明显胁迫的标准,测定不同浓度NaCl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耐盐浓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50~300 mmol/L NaCl浓度处理下,发芽率、胚根、胚轴长随NaCl浓度升高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用种子发芽率和NaCl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优选型黑果枸杞种子耐盐临界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优选型耐盐临界浓度为150~300 mmol/L,野生型耐盐临界浓度为100~150 mmol/L。【结论】武威优系、库尔勒优系耐盐能力显著较强;西宁优系、库尔勒野生中等;西宁野生、武威野生显著较差。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萌发情况,并探明黑果枸杞萌发的最适NaCl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大,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数目逐渐增多,在NaCl浓度为0.3%~0.4%之间时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好,随后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数逐渐减少。[结论]生产实践中,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NaCl胁迫处理,可能会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或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作为钙感受器,接收外界刺激传递钙信号给下游的靶蛋白,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植物生长和抗逆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以1/2 Hogland营养液水培甜瓜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0 mmol/L(CK)和200 mmol/L NaCl处理,分析盐胁迫下0~9 d不同时间点甜瓜幼苗中CmCBL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CmCBL1基因主要在甜瓜的茎和叶表达,并且在NaCl胁迫处理(200 mmol/L)下0~12 h内上调表达后下降。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处理甜瓜幼苗干质量与鲜质量都下降,根、茎、叶的Na+/K+均升高,叶片黄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植株,在第3~7天时间点内盐胁迫下CmCBL1相对表达与Na+/K+、Na+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说明CmCBL1基因在甜瓜耐盐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SOAR1基因响应ABA与渗透胁迫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南芥PPR蛋白SOAR1是ABA信号转导的关键调节因子。为阐明SOAR1基因表达对ABA和渗透胁迫的响应,以及其对不同时期幼苗生长响应ABA的调控,通过拟南芥基因调控信息网站(AGRIS)分析了SOAR1基因上游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顺式作用元件),并进行了不同时期幼苗受ABA诱导的生长抑制试验以及ABA处理、渗透胁迫条件下SOAR1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OAR1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潜在的应答ABA和逆境胁迫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SOAR1调控不同时期幼苗生长对ABA的敏感性,SOAR1表达调低的突变体soar1-2显著促进植物对ABA的敏感反应,而SOAR1过表达株系OE1则对ABA显著不敏感。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OAR1表达量在低浓度ABA处理6 h后小幅度上调,高浓度ABA处理6 h后变化程度较低;而在低浓度ABA处理后萌发24 h的种子和生长7 d的幼苗中,SOAR1表达随ABA浓度增长而上调。在甘露醇和PEG-6000诱导的渗透胁迫处理后,SOAR1表达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G-75凝胶层析结合电泳分析,研究了不同V(Ⅴ)浓度胁迫下枸杞和芥菜的蛋白分子分布。经过凝胶层析后出现两个紫外吸收峰,第一峰主要集中在8号至15号管,第二峰集中在25号至33号管。对第一紫外吸收峰的电泳分析表明,V胁迫下植物蛋白的分子分布发生了变化:当V浓度为10 mg·L~(-1)时,枸杞根产生了分子量为58.6 KD蛋白,茎产生了分子量分别为64.5、46.9KD两种蛋白;当V浓度增大到20 mg·L~(-1),叶产生了分子量为20 KD蛋白。随着V胁迫浓度增大,芥菜中分子量为33.9 KD和36KD两条蛋白条带逐渐变浅,而27.3 KD蛋白条带逐渐加深。枸杞幼苗第一洗脱峰蛋白中V含量随V胁迫浓度增大而增加,而芥菜叶在V≥10 mg·L~(-1)时V含量降低。这与不同植物蛋白结合V的能力有关,因枸杞幼苗蛋白结合V的能力较强,生成的植物螯合肽较多,故对V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枸杞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究尖孢镰刀菌侵染枸杞的分子致病机制,并挖掘其关键致病基因,通过尖孢镰刀菌侵染‘宁杞1号’枸杞根系,于侵染第7天刮取菌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纯培养菌株相比,在侵染第7天的尖孢镰刀菌中共发现了1 89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242个,下调表达基因650个;GO富集分析表明,分子功能分类的跨膜转运蛋白和ATP酶活性以及生物学过程分类的跨膜转运可能在尖孢镰刀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KEGG富集分析表明,鞘脂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和ABC转运蛋白是尖孢镰刀菌侵染过程的主要代谢途径。此外,通过对比分析编码碳水化合物酶与植物-病原互作相关基因在尖孢镰刀菌侵染前后的表达量,筛选到10个关键致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采自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西夏区两个枸杞栽培区0~20、20~40和40~60 cm共3个土层深度的枸杞根系和根围土样,研究枸杞 (Lycium barbarum)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充分利用DSE资源和基于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SE可定殖于枸杞根系形成深色、有隔菌丝,微菌核多呈聚合型和离散型。两样地DSE定殖率差异显著,金凤区样地DSE平均总定殖率(73.27%)显著高于西夏区样地 (23.54%);不同土层DSE定殖率有差异,两样地DSE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40 cm土层。两样地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因子的分布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pH、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能综合反映银川市两枸杞样地根际土壤养分状况。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DSE定殖受到样地和土壤因子的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DSE定殖在两样地间存在较大差异,金凤区样地DSE总定殖率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极显著负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和pH显著负相关。西夏区样地DSE总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与pH极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脲酶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枸杞根系能被DSE侵染,DSE定殖具有明显的垂直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高光效种质,为枸杞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 a对76份枸杞种质材料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物理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合理的高光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枸杞种质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气孔导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比叶重、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为46.3%~57.6%,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的变异系数小,在10.9%~27.4%。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88%,具有代表性,筛选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鲜质量、比叶重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权重值依次为蒸腾速率>比叶重>叶鲜质量>气孔导度>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种类型,低光效型6个,中等光效型51个,高光效型19个。利用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重新进行分类,只有1个材料被误判,总误判率为1.32%,判对的概率为98.68%,分类结果可靠,可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惠北、园林场、舟塔3个产区的‘宁杞一号’枸杞为试材,对3个产区枸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惠北、园林场和舟塔3个产区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总糖质量浓度、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总黄酮质量分数和总酚质量分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枸杞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舟塔的最高,分别为19.91%、1.23g/kg和1.09g/kg;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以惠北的最高,分别为5.49g/L、0.29g/kg和3.29g/kg。园林场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总黄酮质量分数均低于惠北和舟塔,但总糖质量浓度高于另外两个产区,为68.50g/L。由此可见同一品种枸杞在不同产地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舟塔产区枸杞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黑果枸杞组培苗为试材,研究7 d和20 d NaCl胁迫对其生长和Na+、K+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7 d低浓度(50~150 mmol/L)NaCl处理下,黑果枸杞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各器官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生长得到显著促进。20 d NaCl处理下,上述指标较对照均下降,但在150~300 mmol/L NaCl处理组间维持相对稳定。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各器官中Na+浓度及Na+净吸收速率持续上升,且20 d较7 d处理各指标略有增加;K+浓度、K+净吸收速率和K+/Na+均有所下降,且20 d处理下的下降幅度远高于7 d,但随浓度增加,均能在200~300 mmol/L NaCl处理组间维持相对稳定。此外,Na+和K+在各器官中的相对分配一致,均集中分配在叶中,且在50~250 mmol/L NaCl下与对照没有差异。可见,黑果枸杞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适度NaCl(0~150 mmol/L) 能促进其生长,通过维持K+净吸收速率,保障各器官中相对稳定的K+浓度和K+/Na+,并将Na+和K+更多地分配在叶中,这是黑果枸杞维持较强耐盐性的重要适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索枸杞根腐病发生地根际土壤生防细菌资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枸杞根腐致病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再利用平板对峙法,以分离出的病原菌为靶标,筛选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栽培枸杞林中分离鉴定出4种致病菌,分别为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经筛选,有8株生防细菌对4种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效果,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QH-588菌株,其抑制率在36.09%~51.79%;经形态学和16S rDNA/Gyr B基因分析鉴定,其中1株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5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2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三线镰刀菌为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筛选出的生防细菌在室内对枸杞根腐病的4种病原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防治青海省枸杞根腐病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枸杞根系发育及地上生长的影响,探究根系形态特征与枸杞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的相关性,以枸杞主栽品种‘宁杞7号’4 a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N1(减氮20%,540 kg·hm-2)、N2(中氮,675 kg·hm-2)、N3(增氮20%,810 kg·hm-2)对宁夏枸杞夏季生长期根系形态、根系累积生长量及地上部叶片氮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经济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根系形态特征中除根平均直径外,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增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在N3处理下根系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根长累积增量由大到小分别是N2(1 778.1 cm)>N3(1 342.2 cm)>N1(1 330.4 cm)。(2)不同施氮量对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造成了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1、N2处理下,枸杞根系增量主要分布在20~60 cm土层中;在N3处理下,枸杞根系增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Biolog方法研究吡虫啉对枸杞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3 000倍稀释液在施用后1d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显著;在施用后3d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施用后5d开始减弱;即使极低浓度30 000倍稀释液的吡虫啉对枸杞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仍然会产生影响。施用吡虫啉后不同时间对枸杞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大小为:施用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施用吡虫啉后物种数量呈现增加趋势,个体数减少,Simpson指数无变化,Shannon指数、均匀度和Brillouin降低,未施药土壤和30 000倍稀释液处理的土壤McIntosh指数相同,3 000倍稀释液处理的McIntosh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2)_4、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