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王羽 《兽医导刊》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2.
王羽 《动物保健》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类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安全的人畜共患病,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近些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回升趋势,我国尤其严重,国际上除少数国家主要通过捕杀等处理方式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对患病高发区的牲畜进行动物疫苗免疫来遏制该病的蔓延。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布病疫苗,对于该病的防控和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动物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布鲁氏菌弱毒S2株的种子制备工艺中,用液体小种替代常规固体扁瓶小种,使得生产程序变得简单而便于操作,并使工艺前期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布病)活疫苗是世界各国防控布病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目前主要生产和应用的布病活疫苗为S2株和A19株。生物安全是布病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随着兽药GMP(2020年版)的即将实施,规范布病活疫苗的生产与检验,防控生产环节中的生物安全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布病活疫苗生产检验、设施维修维护、生产人员个人防护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对布病活疫苗生产线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企业动物布病活疫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Brucellosis caused by Brucella is a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 and not only 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but also to human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security that exist a lot of threats.To the curr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nimal vaccina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multiple weak vaccines, each vaccin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 is no vaccine for human currently, the laboratorys have used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o actively develop new vaccines, such as recombinant attenuated vaccines and marker vaccines, DNA vaccines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new vaccines.  相似文献   

7.
猪布鲁氏菌病口服疫苗免疫效果蔡福玲,张伟民,崔启仁,罗满玉(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广州510000)(增城市兽医防检站增城511300)猪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猪布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80年代广州市,特别是增城县猪布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有着巨大的威胁。布鲁氏菌Rev.1疫苗研制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并在欧洲、中东和蒙古等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小反刍动物布病的防控,一度被认为是防控小反刍动物布病最为有效的疫苗。但是,由于Rev.1疫苗存在毒力偏强及毒力不稳定等现象,其安全性仍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从Rev.1疫苗背景及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疫苗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Rev.1疫苗的应用和布鲁氏菌相关疫苗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9(S19)活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的布病疫苗,至今为止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本文主要从应用情况及目前研究进展两大方面对S19疫苗进行概述,以期为日后使用该疫苗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借鉴及为疫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胞内生存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家畜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引起人的波浪热、母畜流产以及公畜睾丸炎等症状,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全球布鲁氏菌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之一。因此,文章就国内外布鲁氏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效果进行综述,为布鲁氏菌病疫苗改造和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初,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的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免疫接种能有效控制布病感染牛群流产、死胎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还对鲜乳样本中布氏杆菌核酸开展了PCR检测,对疫苗接种奶牛是否存在乳汁排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沙门氏菌不仅可以用作疫苗,也是理想的疫苗载体,已受到医学与兽医学的广泛重视。沙门氏菌可以经黏膜途径免疫(口服或鼻内),操作方便,对接种对象刺激小;此外,沙门氏菌为胞内侵袭细菌,能有效递呈抗原,激发抗沙门氏菌和诱导外源蛋白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与细胞免疫反应,并能同时诱导黏膜免疫与全身免疫。文章对沙门氏菌的入侵机制、免疫机理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为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布氏菌病活疫苗质量状况,对其活疫苗连续三年的生产现状和监督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疫苗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活载体疫苗,规避了传统疫苗的一些缺点,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目前被广泛用作重组病毒载体的动物疱疹病毒有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 HVT)、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LTV)等。对疱疹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其基因组大,复制非必需区域多,容纳外源基因的能力强。同时疱疹病毒具有宿主范围广泛、免疫持续期长、安全性较好及相关基因操作技术成熟等优点。笔者总结了当前构建重组动物疱疹病毒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同源重组技术、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技术、Fosmid文库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简述了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个方法的最适运用条件,从而更准确地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对外源基因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论证了不同启动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不同,同时对不同疱疹...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类健康。弱毒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手段,但弱毒疫苗的使用往往对布病的诊断和监测造成干扰。各国学者利用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了病原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利凡诺尔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偏振实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al-time PCR等多种布鲁氏菌弱毒疫苗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表明,ELISA和FPT以其高通量以及操作方便的优势,在布鲁氏菌弱毒疫苗与野生菌株感染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面前景良好;分子生物学特别是PCR、real-time PCR方法目前仍广泛用于布鲁氏菌纯培养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本文就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roA gene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and the sequence data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deletion–insertion mutation in the aroA gene. The mutated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a virulent, wild-type E. ictaluri strain by conjugation and allelic exchange. Putative aroA mutants were confirmed phenotypically by demonstrating a need for supplementation with aromatic metabolites to support growth in minimal media. The genetic construct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amplify appropriate regions of the aroA deletion–insertion, and DNA sequencing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confirmed the predicted construction. A selected mutant, LSU-E1, was passed 30 times in nonselective media with no reversion to the wild-type following screening of 1.6 × 1011 colony-forming units. The mutant was demonstrated via injection to be attenuated more than 5 logs10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E. ictaluri strain, and it was avirulent by immersion and oral routes. Tissue persistenc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nt maintained the ability to invade following immersion exposure, but no viable cells were detected after 48–72 h. Significant levels of protection from disease were demonstrated following immersion vaccina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给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具有比寻常病毒更加巨大的基因组、迅速的变异能力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免疫逃逸机制,目前市场上仍无有效预防疫苗.科研人员几十年来,从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