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对番茄植株养分吸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西北温室番茄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日光温室番茄试验,基于水分蒸发量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高肥320-160-320 kg?hm -2(F1)、中肥240-120-240 kg?hm -2(F2)和低肥160-80-160 kg?hm -2(F3),以当地常规灌水施肥为对照(CK)。 【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均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LAI在成熟采摘期达最大,而叶绿素含量随植株生长先增加后降低,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叶片N、P、K含量呈N>K>P,分别在22.83—47.20、4.45—7.08和22.00—34.92 g?kg -1间变化,提高灌水量与施肥量利于提高叶片养分含量、植株养分累积及养分向果实的转移,W1F1处理下叶片N、P、K含量及植株N、K和果实养分累积量均达到最大(除51 d叶片N和89 d叶片P含量外)。灌水和施肥对植株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影响显著(P<0.05),适当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能够提高植株Pn、Gs、Tr。整个生育期W1F1处理下Pn最大,而Tr在CK下最大(90 d除外)。在成熟采摘期水胁迫显著降低了Pn,而在W1水平继续灌水对提高Pn、Gs、Tr不明显。番茄各生育期叶片N、P、K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P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和果实养分累积量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综合考虑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及最终产量,W1F1处理(灌水量1.0E,施肥量N-P2O5-K2O 320-160-320 kg?hm -2)为最优灌水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75%、65%、55%灌水下限)和不同施肥量(当地施肥量、85%当地施肥量、70%当地施肥量)对春茬莴笋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肥量有利于莴笋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成熟期不施肥的处理根干质量最大,中水中肥处理(W2F2)的地上部干质量最大;同一水肥处理下,随着莴笋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碱解氮变化趋势平缓,有效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速效钾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不同水肥处理中,中水高肥处理(W2F1)提高了土壤对氮、钾的供应能力,土壤中磷残留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下降,随着灌水下限的下降先升高后下降,中水高肥处理(W2F1)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0.41kg/m3.综合评价,中水高肥(W2F1),即施N 296.7kg/hm2、P2O5 70.2kg/hm2、K2O171.6kg/hm2,全生育期灌水定额为2 820.15m3/hm2的灌水施肥组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莴笋的生长发育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砾石砂土土质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阿勒泰地区小麦的水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设置30 mm(W1)、45 mm(W2)、60 mm(W3)3个灌水水平及尿素施用0 kg/hm2(N0)、300 kg/hm2(N1)、600 kg/hm2(N2)3个施肥水平,利用方差分析及响应面法进行结果优选。【结果】同一灌水水平下,N0处理相比N1、N2处理春小麦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其中N0处理与N2处理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肥水平下春小麦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量增加逐渐增加。灌水量对有效穗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P>0.05)。施肥量对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P>0.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风沙土地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滴灌水量对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并找到玉米膜下滴灌的适宜灌水量,以京科968玉米为供试作物,基于完全组合试验,研究风沙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设置灌水量和氮、磷、钾等配对因素,灌水量设置3个水平:W1处理(低水)、W2处理(中水)、W3处理(高水)。氮、磷、钾配对设置2个方式:F1(作为底肥集中施肥)、F2(多次追施)。磷肥、钾肥的总施肥量均为100 kg/hm2,氮肥的总施肥量为300 kg/hm2。结果表明,在集中施肥处理下,玉米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玉米茎粗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F1W2处理>F1W3处理>F1W1处理;F1W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设施菜地N2O排放的变化规律,了解水肥气耦合对设施菜地土壤N2O的影响,对不同水肥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试验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了灌水水平(I)、施肥水平(F)和加气水平(A)3个因素,以不加气(CK)充分灌溉条件下2个施肥水平为对照,设置I1和I2(分别为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8和1.0)2个灌水水平,F1和F2(分别为低肥和高肥,对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40 kg·hm-2)2个施肥水平,A1和A2(分别为1倍气和2倍气)2个加气水平,共10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全生育期N2O排放进行监测分析,系统研究水肥气耦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均会增加土壤N2O排放通量,I2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比I1处理平均增加14.79%(P>0.05),F2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合日光温室沙地栽培黄瓜的最优水肥组合。【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材料,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设3个水平,其中3个灌水水平分别为3 600 m3/hm2(W1)、2 850m3/hm2(W2)、2 100m3/hm2(W3),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N 675kg/hm2+P2O5270kg/hm2+K2O 702kg/hm2(F1)、N 525kg/hm2+P2O5 210kg/hm2+K2O 546kg/hm2(F2)、N 375kg/hm2+P2O5 150kg/hm2+K2O 390kg/hm2(F3),各因素水平随机组合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以农户常规施肥灌水量为对照(CK),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温室沙地栽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3个施肥水平下,黄瓜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随着施肥灌水量的增多而增加;当灌水量相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变化有一定差异。灌水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黄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处理黄瓜小区产量由大到小表现为W1F1W1F2W2F1W2F2W3F3W1F3W2F3CKW3F2W3F1。灌水、施肥在结果各个时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当灌水量相同时,结果初期果实中的硝酸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结果中期和末期则呈先增后减趋势。低水处理(W3)有利于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结果初期以W1F1最高,结果中期和末期以W2F2最高。【结论】综合黄瓜产量和品质2个因素,筛选出温室沙地黄瓜栽培的最优水肥组合为W1F2。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水耦合对黄瓜产量品质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基质栽培是有效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质地恶化对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缺乏量化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滴灌水肥耦合对塑料大棚春季基质栽培黄瓜产量、生长、生理、品质和偏肥料生产力的影响,探究黄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水和营养液供应标准。【方法】 以‘春优1号’黄瓜为试材,按照标准山崎黄瓜营养液配方,设置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F1:75%剂量、F2:100%剂量、F3:125%剂量)和3个单株灌水量(W1:75%蒸腾蒸发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c)、W2:100% ETc、W3:125% ETc),共9个水肥耦合处理,分析不同灌水和营养液浓度对基质袋栽培黄瓜产量、干物质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PFP)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高效生产的适宜灌水量和营养液浓度。【结果】 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产量和PFP的增长,收获期60 d内W3F1处理产量(7 667.3 kg/667m 2)和PFP(205.67 kg·kg -1)均最大。在相同施肥处理下,PFP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1条件下,W3处理净光合速率低于W1,但其叶面积指数较大,同化量较高,获得较高产量。仅考虑灌水条件下,W1水平下黄瓜果实品质的VC、还原糖表现最优;而W3水平下黄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有最优值。运用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量、品质和肥料偏生产力,确定适宜的灌水施肥范围为36.0—42.2 kg/667m 2和198.0—219.8 m 3/667m 2;42.2—44.6 kg/667m 2和206.3—219.8 m 3/667m 2。【结论】 灌溉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以黄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PFP同时达到最优值的±10%范围时确定的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是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的优化滴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水肥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两大因子,不合理的灌溉与施氮不仅难于增加产量,还会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降低作物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和施肥存在的问题,通过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温室番茄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水施肥制度。【方法】通过温室番茄小区试验,设常规沟灌施肥(100%ET0,N240-P2O5120-K2O150 kg·hm-2)以及3个滴灌水量(高水W1:100%ET0、中水W2:75%ET0、低水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240-P2O5120-K2O150 kg·hm-2、中肥F2:N180-P2O590-K2O112.5 kg·hm-2、低肥F3:N120-P2O560-K2O75 kg·hm-2),共10个处理,分析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水氮吸收利用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规律。【结果】与常规沟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增加番茄产量31.04 t·hm-2、干物质量3 208 kg·hm-2和总氮吸收量73.13 kg·hm-2,增幅分别为46.9%、54.0%和82.4%,同时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61.8%;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6.4%和76.5%。滴灌施肥条件下,W1F2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9 248 kg·hm-2),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灌水量和施肥量正相关,增加施肥量带来的增产效应大于灌水,且W1F2处理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灌水量,降低施肥量,WUE逐渐下降,NUE逐渐上升,W3F1处理WUE最大(47.7 kg·m-3),W1F3处理NUE最大(65.6%),且W3F2处理的WUE和W1F2处理的NUE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受灌水、施肥以及水肥交互效应影响显著,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在滴头正下方没有明显累积,在湿润土体的横向边缘产生累积,W1F2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小,分布更均匀。增大灌水量显著降低番茄V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营养累积量;增大施肥量,品质含量以及营养累积量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W3F2处理获得最大的Vc和番茄红素含量及营养累积量,最大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较大的营养累积量。【结论】温室番茄滴灌施肥技术能够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当追求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时,高水中肥(W1F2:100%ET0,N180-P2O590-K2O112.5 kg·hm-2)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NUE以及较低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当追求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时,低水中肥(W3F2:50%ET0,N180-P2O590-K2O112.5 kg·hm-2)处理获得最大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含量以及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8年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为180 kg·hm~(-2),N2为240 kg·hm~(-2),N3为270 kg·hm~(-2);3个水分(W)水平:W1为生育期不灌水,W2为生育期灌2次水,W3为生育期灌3次水。结果表明,连续2 a,与W1N1处理相比,W3N2处理下小麦平均株高、穗长和千粒质量均表现最优,小麦平均产量以W3N2和W3N3处理下较高,分别增产31.88%和15.28%。适宜的水肥处理对滴灌小麦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小麦子粒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但水和氮量过多会降低小麦子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W1N1处理相比,W3N2处理下小麦子粒平均可溶性糖、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提高29.69%,34.57%和18.66%;小麦子粒平均蛋白质含量在W3N2和W3N3处理下增长最多,分别增加47.03%和40.99%。从小麦水肥利用来看,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以W3N2处理最高,与W1N1处理相比,分别提高11.70%和12.34%。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下以W3N2处理表现最佳,即小麦施纯氮240 kg·hm~(-2),底施60%纯氮、拔节期追施25%纯氮和灌浆期追施15%纯氮,且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的处理能够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有序机抛增密减肥效果,采用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晶两优华占’设置3个密度水平,即低密M0(18万穴·hm-2)、中密M1(22万穴·hm-2)、高密M2(27万穴·hm-2)。3个施肥量水平,低肥F0(450 kg·hm-2)、中肥F1(525 kg·hm-2)、高肥F2(675 kg·hm-2)测定了干物质质量、分蘖数、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M2F2,比M0F2高7.56%,M2F1处理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最优,比M0F0高59.19%;M1F0的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密度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先减后增,施肥量减少产量下降,增密减肥对于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影响不大;密度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增加,施肥量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先增后减;密度增加F0、F1施肥量下各肥料偏生产力先减后增,F2施肥量下先增后减;肥料减少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一定的增密减肥可以提高杂交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肥料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溶性肥料的优势,包括肥效快速明显,利用率高;养分含量高且全面,配方可灵活调整;施用方便且经济安全。介绍了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式,包括灌溉施肥、无土栽培、叶面施肥。针对水溶性肥料产品研发低,质量参差不齐,各环节利润高,灌溉设备不配套,尚未形成有效推广等问题,从加强产品开发,规范水溶性肥料市场,配套灌溉设备,合理利用政府补贴几方面,提出了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当归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需水量进行研究,为当归灌溉制度研究及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田间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进行理论统计分析,分析了当归在不同灌水施肥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需水量和作物系数。[结果]不同处理0~37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起伏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不同水肥处理对当归阶段需水量的影响,需水量与灌水量大小成正比,灌水量越大,需水量越高;在适宜灌溉条件下,当归整个生育期的日耗水强度从0.16~4.03不等,作物系数为0.37~1.26,全生育期需水量592.98 mm;当归的整个生育期作物系数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制定当归种植灌溉制度和GAP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在本地探明周麦18的高产性与水肥的偶合效应。[方法]针对小麦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从施肥数量和施肥比例2个方面,研究了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动态指标、小麦根系分布状况、子粒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等重要指标。[结果]对于周麦18,在出现次生根生长高峰的同时叶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也出现生长高峰,且后3个性状的生长量曲线孕穗期比前2个时期跳跃大,说明孕穗期前后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快;小麦高产要注重氮肥作为基肥的比例不能太小,以5∶5为宜,否则将显著影响高产品种产量的发挥;N∶P∶K以8∶8∶4产量为最高,同时由于试验地肥力较高,没有表现出增施氮肥对产量的有效作用,还是以最小量氮素产量为最高。[结论]在周麦18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做到"7分种3分管"。基肥有利于培养群体,同时与产量存在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水肥耦合研究一直是节水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研究的现状,从水肥耦合作用的机理和效应两方面来阐述,包括水分对植物养分转化、吸收及代谢的影响、养分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生物学效应、生态学效应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指出今后水肥耦合研究应该加强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通用性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宁夏水肥一体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娜  刘吉利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24-126
土壤水分与肥料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现代农业研究的目的。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国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宁夏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实际,提出了宁夏水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不同的肥料配比方式对水肥一体化栽培草莓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红颜草莓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肥料配方和2个施肥时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各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结果]大棚草莓在施用有机肥和腐殖酸复合肥的前提下,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以处理T4(用量30 kg/hm~2,开花期施用10-52-7配方肥料,开花后施用20-20-20配方肥料,果实膨大期施用13-6-40配方肥料,10 d 1次)施肥增产效果最好,产量较常规施肥有极显著增加,与其他几个处理相比,产量也有显著增加。从前后期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来看,水肥一体化处理与常规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的不同施肥模式处理之间,前期产量差异都不显著,而后期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后期产量增加表明开花期施用10-52-7配方肥料提高了花果数量、果实膨大期施用13-6-40配方肥料使果实重量增加都可以使产量有所提高,且这两个途径效果相当(T2、T3处理)。[结论]T4处理通过最合理的前中后期施肥配方,使花果数量和后期果实重量同时增加,后期产量极显著增加,总产量达46 386.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较少以及化肥消费量较大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肥耦合是研究水肥关系,以达到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养分目的的一项重要技术.鉴于此,从水肥耦合的含义及其对作物生理形态、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水...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生产中的水肥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康  邓兰生  涂攀峰  许锐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17-19118,19153
综述甜玉米生产中的水肥管理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甜玉米的生产概况、水肥需求特性以及生产中的水肥管理研究现状等,并提出我国甜玉米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追溯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灌溉设备、施肥设备和肥料选择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作物种植中的技术要点,并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花椰菜水肥量化管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灌水量、氮肥和钾肥的耦合效应对花椰菜的影响,得到花椰菜产量对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因素影响花椰菜产量的顺序为氮肥>灌水量>钾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水与氮肥、水与钾肥、氮肥和钾肥在低于0.489和0.683、0.489和0.169、0.683和0.169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花椰菜最高产量达36.82 t·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氮肥量、钾肥量分别为1 124.00ms·hm-2、187.96 kg·hm-2、157.3 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