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all  R 蔡健和 《广西植保》1990,(4):26-27,22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个学科一向通过结合来自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在内的一系列学科的信息和概念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今天,不少事实证明:这些学科已经导致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出现,其中,分子生物学、细胞和组织技术、以及发酵工程已被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这些技术使我们便于利用分子、细胞器、细胞和组织象工厂那样生产有用的产品,特别是化学产品和生物体产  相似文献   

2.
黄大昉 《植物保护》1989,15(5):42-44
从生命现象的表面观察日益深入到生命活动本质的研究,是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主流。50年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的问世,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掀起了继达尔文进化论之后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一次革命。70年代初,一门崭新的综合技术科学—基因工程脱颖而出,人类按照自己的愿望与需要控制生物遗传的理想终于开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生物间遗传学(interorganismal genetics)有区别于生物内遗传学(intraorganismal genetics),它是研究不同生物共生的遗传学;在植物病理学方面研究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寄生性天敌昆虫分类学鉴定、系统发育学、种群遗传学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对靶标生物控害效果的评价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标记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是极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目前正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扩展和蔓延,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的种群遗传学研究,是了解其成功入侵和爆发成灾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很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来检测松材线虫入侵种群的遗传变异。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对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松材线虫的AFLP分子标记实验体系,并筛选出52对高效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应用4对引物对27个松材线虫种群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AFLP是进行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学研究的一种很灵敏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此外,本文还对AFLP技术在松材线虫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重新暴发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特别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基因组遗传、转录和物理图谱的构建,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等。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生物学和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面作简要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生物结皮的微生物组成及影响碳素循环的微生物,文中在采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西夏王陵生物结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选择培养基从生物结皮中分离产漆酶的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真菌;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是绝对优势的细菌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真菌门类;微鞘藻属、藓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在细菌中占比较大的属,链格孢属、菌刺孢属、热子囊菌属、亚脐菇属等是主要的真菌,这些类群在稳定生物结皮结构、碳氮循环、有机物代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愈创木酚为唯一碳源从生物结皮中获得能利用愈创木酚的细菌10株,基于丁香醛联氮氧化的颜色反应,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C01和C06,基于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表明,两菌株均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陈宏 《植物检疫》1998,12(1):46-51
分子遗传学技术已用于分析研究地中海实蝇的种群结构,为该害虫的检疫与防治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有关文献,介绍了一些正在进行的与检疫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对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研究分析地中海实蝇起源、扩散和定殖问题中的作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用传统的方法研究锈菌生理分化存在问题和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发展及开发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发展概况及成功商品化开发、利用实例;评述了该类除草剂资源丰富、以新作用位点防除杂草、对非靶标植物影响不大、对环境负效应小、安全性高,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等优点;展望了由于现代生物手段的不断成熟,发酵技术、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最新发展,带给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生物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褐飞虱生物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褐飞虱生物型的分子多态型、生物 型发生与转化的分子基础、生物型与抗性、生物型与共生菌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昆虫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朝亮 《昆虫天敌》1998,20(1):35-37
昆虫资源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占整个动物界五分之四的昆虫物种多样性,以及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物质表现-丰富的昆虫资源。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作为昆虫资源学的理论基础,为这一学科注入丰富的内涵和广博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强胜 《植物保护》2010,36(4):1-5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科学。需要通过在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多样性,揭示杂草形成、演化和发生危害的本质规律性,发展生物、生态、化学等防除技术,建立杂草有效治理技术与杂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杂草可持续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中国杂草防治实践中应用基础性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确立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杂草生物防治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在杂草的起源与演化、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除草剂等3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加强国际协作力争突破,并引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井大炜 《江西植保》2013,(3):338-34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是临床、护理和药检学的基础课程。根据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6.
梁继华 《植物保护》2020,(1):I0005-I0005
植物保护工作是确保农业、林业等基础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生产大国,从农产品的生产与林业的开采情况来看,进行植物保护工作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保护是指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的过程,其形成的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水稻高产与优质控制基因"组装",选育出"高产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品种、环境、气候和栽培技术是影响稻米口感的关键因素。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团队解析巴基斯坦和美国水稻良种关键基因发现,GW8和GW7基因对于提升稻米品质、外观、产量有重要作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该成果。他们还与中  相似文献   

18.
害虫遗传学控制策略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遗传学方法控制害虫种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已经尝试利用基因突变、转基因和雄性不育等遗传学技术,培育遗传改造的害虫品系,释放后来控制自然界害虫的种群密度。但由于这些遗传学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低毒高效的荧光纳米材料基因载体携带外源核酸或农药分子进入昆虫或植物细胞从而干扰害虫的发育或行为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害虫遗传学控制的2大策略种群替代和种群抑制的实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新型荧光纳米粒子传送基因或药物的害虫遗传学控制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入侵昆虫学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来入侵生物通过与本地生物竞争营养、水分和生存空间,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逐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威胁。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或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s DNA)分子标记是生物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变异研究中极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由于其具有多态性检出率高、信息含量大、共显性标记、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目前在外来入侵生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SSR分子标记在入侵昆虫来源鉴定、杂交和基因渗透、瓶颈效应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入侵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森林昆虫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的,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也随着逐渐发展起来。从建国至1978年,有关我国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利用,以及1980年以前有关应用生物作用物防治马尾松毛虫情况,请见文献[1][2][3][4]。本文侧重最近几年的新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