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影响富硒酵母自溶条件NaCl浓度、pH值、温度、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NaCl,pH5.5,55℃,20h的条件下,自溶物中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最佳自溶条件;对影响酸-热破碎法的条件酸浓度、热处理时间、浸泡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mol/LHCl,浸泡60min,热处理3min,迅速冷却的条件下,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最佳破碎条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破碎后内容物溢出量及硒含量非常接近,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富硒酵母自溶条件:NaCl浓度、pH值、温度、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NaCl,pH5.5,55℃,20h的条件下,自溶物中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最佳自溶条件;对影响酸-热破碎法的条件;酸浓度、热处理时间、浸泡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mol/L HCl,浸泡60min,热处理3min,迅速冷却的条件下,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最佳破碎条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破碎后内容物溢出量及硒含量及非常接近,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獭兔RAPD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基因组DNA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q酶浓度为1.0 U,引物浓度为10 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 ng/μl时,可获得清晰、稳定性好的条带。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0μl。10×Buffer(含Mg2+)为2.0μl;dNTPs(各2.5 mmol/L)为2.0μl;Taq酶浓度为1.0 U,引物浓度为10 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 ng/μl;超纯水为13.8μl。PCR扩增条件为:97℃预变性7 m in,94℃1 m in,36℃退火1 m in,72℃2 m in,45个循环后,在72℃延伸10 m in结束,4℃保存。PCR扩增产物通过1.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点样后,以2~3 V/cm电压降稳压电泳3.0~3.5 h。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以采于吉林省长春地区的酸模的浸提液为供试药剂,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松毛虫为供试昆虫。将酸模磨碎浸泡24h,把酸模浸提液分别稀释为0.01g/m L、0.02g/m L、0.04g/m L对试验昆虫定时喷洒不同浓度的酸模提取液,观察并记录24h、48h、72h内,试供昆虫的死亡数量。通过试供昆虫对酸模不同浓度萃取液的敏感程度,来研究酸模提取液的杀虫活性,以确定它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生物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酸模浸提液对不同害虫的杀虫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大葱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大葱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并对Mg2 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进行了优化,建立了RAPD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缓冲液2μl,Mg2 浓度2.5 mmol/L,dNTPs浓度0.22 mmol/L,引物浓度0.65μmol/L,Taq酶1 U(2.5 U/μl),模板DNA 60 ng,用灭菌超纯水补足20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 in;94℃变性40 s,38℃退火45 s,72℃延伸1 m in,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 in。  相似文献   

6.
以革叶蕨的幼嫩根茎(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幼嫩叶柄、幼叶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研究表明,茎段用HgC l2溶液浸泡10 m in、叶片和叶柄用HgC l2溶液浸泡3 m in灭菌效果较好;MS 0.5 mg/L IAA 0.1 mg/L NAA最适合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幼芽分化;茎段尤其是走茎茎尖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的最适外植体材料;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0.1 mg/L NAA。  相似文献   

7.
以催芽药剂、浸泡浓度及浸泡时间为因素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研究打破秋繁马铃薯原原种休眠的最适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5 mg/L的赤霉素(GA3)浸泡10 min的处理产量最高,为724.93 kg/667m2,比其他处理增产17.6%~114.9%;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催芽药剂(A)浸泡浓度(B)浸泡时间(C)。  相似文献   

8.
冷磨法提取柑橘精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橙和柠檬为主要原料,采用冷磨法进行柑橘精油提取,研究了浸泡剂浓度、浸泡时间、果皮破碎度、破乳剂添加量等对柑橘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精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剂石灰水浓度为3%,浸泡时间为1h,果皮破碎度为0.25cm,破乳剂NaCl添加量为0.75mg/mL。在此工艺条件下,甜橙精油得率为0.51%,柠檬精油得率为0.58%。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和灰酸比(m∶V,g/m L下同)等因素对除油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粉煤灰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室温,改性剂为0.3 mol/L盐酸溶液,搅拌速度300 r/min,搅拌时间15 min,灰酸比l∶2;确定了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条件为:室温,p H3,投加量100 g/L,搅拌速度300~350 r/min,搅拌时间2 h,静置12 h。在该工艺条件下,采油废水经粉煤灰吸附处理后,出水含油量由147 mg/L下降至2.3 mg/L,除油率为98.44%。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银帝"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帝”甜瓜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采后损伤接种的甜瓜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5 5℃5 0mg/ kg Azoxystrobin浸泡1m in、5 5℃2 5 0 mg/ kg Imazalil浸泡1min、5 5℃热水浸泡3min处理对甜瓜软腐病(Rhizopus)、白霉病(Fusarium )及粉霉病(Tichothecium )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以5 5℃热水浸泡3min处理对甜瓜软腐病效果最为明显,完全抑制了软腐病害的发生;对甜瓜粉霉病的控制以在5 5℃条件下5 0 m g/ kgAzoxystrobin浸泡1m in处理效果为最佳。无论是白霉病还是粉霉病的控制均以热化学处理效果佳于单独杀菌剂处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 Sibbald 的 TME 测定法,探讨了加热处理对溶剂抽出大豆粕的氨基酸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证明,通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可以提高大豆粕的营养价值。加热处理最适温度为85℃(或100℃),时间为30分钟。试验的主要结果是:1.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大豆粕的水溶性氮的含量趋于降低。2.适当的加热处理(85℃—100℃,30分钟),使能量效率得到改善,较未加热处理大豆粕的能量效率(62.2%)高2.1%。3.通过加热处理可以提高氨基酸有效率。85℃30分钟处理的大豆粕平均氨基酸有效率为92.5%,而未加热处理大豆粕为89.4,加热处理组高3.1%。然而,加熟时间过长(90分钟),反而使氨基酸有效率下降,几乎与无处理大豆粕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2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蚕豆微波膨化的工艺.结果表明:蚕豆微波膨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24h、沥干时间18h、微波功率900W、微波加热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蚕豆的膨化率可达65%,且颜色金黄,无腥味,酥脆适口.适量添加0.5%NaHCO3可以明显改善蚕豆微波膨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绿茶为原料、热水作溶剂,进行了茶的粒度、浸泡预处理和浸取次数等技术条件对浓缩茶浸取的影响试验。测定了浸出浓度的动态变化状态,探讨了浸取较优技术条件,为确定浓缩茶制备工艺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麻醉后有水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研究CO2流速(麻醉阶段)、浸泡时间(浸泡阶段)、水体类型和盐度(复苏阶段)对复苏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CO2流速(3、5和7 L/min)、浸泡时间(0、1和5 min)、水体类型(自来水、养殖水上清液和养殖水)以及盐度(3、7和11)等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以结果为依据进行L9(34)正交和验证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CO2流速为7 L/min、最佳浸泡时间为0 min、最佳水体类型为自来水、最佳盐度为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复苏时间为2 h时,4个因素对运输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浸泡时间>水体类型>盐度>CO2流速,最佳运输方式组合为CO2流速为8 L/min、水体类型为自来水、盐度为7、浸泡时间为0 min;当复苏时间为4 h时,4个因素对...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水解啤酒冷凝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CI溶液浓度为6mol/L,料液比为1:25,微波辐射功率为200W,微波连续辐射时间为30min,氨基酸积累率为82.6%。对微波辐射法和传统加热法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微波辐射法在反应时间上较传统加热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30+9256
[目的]研究浸种温度及时间对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适合其发芽的温度和用水浸种的时间。[方法]采用普通培养皿发芽法。浸泡温度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在8、14、22、26℃下用蒸馏水浸泡40 min;浸泡时间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分别于22℃下用蒸馏水浸泡10、20、30、40、50、60 min,不浸泡种子为对照(CK)。[结果]影响小根蒜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14℃有利于小根蒜种子发芽,低于或高于14℃均不利于其种发芽。浸种20 min以上都能提高小根蒜种子的发芽率,而浸种40 min的小根蒜种子发芽率是最高的。[结论]在14℃下用蒸馏水浸种40 min后小根蒜种子发芽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7.
利用PEG、尿素和氯化铵渗透调节物对柏木进行渗透处理,研究了它们对柏木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程度大于分子量,就活力的直接性指标看,浓度>时间,间接性指标却是时间>浓度;PEG与尿素组合处理具有叠加效应,其中以先PEG处理,后用尿素处理效果更佳;NH_4Cl盐浸的各处理组合对柏木种子活力皆有提高作用,其中以盐浸2小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状元红扦插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的植物激素NAA或IBA浸泡状元红插穗;并在固定浓度的条件下分别浸泡0、1、10、30、60、120 min,然后进行扦插,比较NAA或IBA在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对状元红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NAA或IBA浓度在100~200 mg/L时明显促进状元红生根;浸泡30~60 min能有效地促进状元红插穗生根和壮苗。[结论]该研究可为状元红的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萃取-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超声波萃取-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贵州省部分地区茶叶中氟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萃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贵州省部分地区6种茶叶的全叶、粉末及浸出物中氟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浸泡次数、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对其中3种茶叶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贵州省不同地区所选茶叶样品中的氟含量为46.24~121.77 mg/kg,未超过我国农业行业标准;浸出物中氟含量随超声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且在超声30 min时浸出率最大;茶叶的粒度大小对氟离子的提取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茶水中的氟浓度依次降低;茶叶中氟的浸出率随着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应尽量避免大量饮用含氟量高的茶叶,并避免长时间的冲泡以防止茶叶中的氟过度溶出。  相似文献   

20.
浓缩茶浸取基本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对浓缩茶浸取温度(X1)、用水量(X2)、浸取时间(X3)和用茶量(X4)等浸取基本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浸取的四基本因素和浸出浓度、浸取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确定了浓缩茶浸取的较优工艺参数和基本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