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温度处理对臂形草种子发芽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个不同品种的臂形草种子,初步得知,采用80℃水浸种4min,刚果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7d发芽势达39.25%,发芽率达57.25%,发芽指数达7.48;采用60℃水浸泡种子14h后,珊状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发芽势为13.25%、发芽率为23.25%,发芽指数为2.60。其他3个品种效果不明显,三项指标均较低,有待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个不同品种的臂形草种子,初步得知,采用80℃水浸种4 min,刚果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7 d发芽势达39.25%,发芽率达57.25%,发芽指数达7.48;采用60℃水浸泡种子14 h后,珊状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发芽势为13.25%、发芽率为23.25%,发芽指数为2.60.其他3个品种效果不明显,三项指标均较低,有待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3.
"贝斯莉斯克"俯仰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us cv."basilisk")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的刈牧兼用型牧草,适应性强,产草量高,可单播建立稳定持久的放牧人工草场,具有极高的推广利用价值。但因其种子产量低,休眠程度深,严重制约了该牧草推广应用。研究机械处理对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旨在提高种子的活力及发芽率,为其播种前的预处理提供操作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3种机械处理方法中,"去除稃片"法对"贝斯莉斯克"俯仰臂形草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最好(P0. 0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分别达到21. 67%、16. 33%、5. 46、0. 02、0. 75cm和2. 68cm,分别是处理前(CK)的1. 81、24. 50、5. 56、3. 98、7. 5和11. 65倍;稃片的存在是引起"贝斯莉斯克"俯仰臂形草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破除休眠提高其种子活力和发芽率的最佳机械处理措施是去除稃片。  相似文献   

4.
干旱在我国广泛分布,筛选抗旱型牧草对充分利用干旱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种臂形草属植物四生臂形草[Brachiariasubquadripara(Trin.)Hitchc.]、臂形草[Brachiariaeruciformis(J.E.Smith)Griseb.]和多枝臂形草[Brachiariaramosa(Linn.)Stapf]为材料,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0%,5%,10%,15%,2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含水量、鲜重、胚轴长和根长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3种臂形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含水量、鲜重、胚轴长整体呈递减趋势。多枝臂形草的抗旱性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含水量、鲜重、胚轴长在低PEG-6000浓度处理下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根长在10%、15%及20%的PEG-6000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四生臂形草抗旱性较好,臂形草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4种禾草种子发芽条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Schreib.)Schreib.)、细弱隐子草(Cleistogenes gracilis Keng)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芽率低的现象,使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KNO3溶液和预冷等处理对其进行打破休眠和促进萌发的研究,并对供试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马唐种子不存在休眠问题,预冷和KNO3溶液对促进其萌发均没有显著效果;止血马唐种子存在休眠且生活力偏低,预冷能够打破休眠,KNO3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种子的生活力(P0.05);细弱隐子草和糙隐子草发芽率低主要原因是种子生活力低,KNO3处理能够极显著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P0.01)。4种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分别是:马唐种子用KNO3(0.2%)处理或不处理,在30℃恒温发芽;止血马唐、细弱隐子草和糙隐子草种子均为用KNO3(0.2%)处理并预冷(7d)后20~30℃变温发芽。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了酸、碱、有机试剂、植物激素、热水浸泡、超声波以及擦破种皮等11种方法对4种野生草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处理对马唐的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野豌豆种子在擦破种皮处理下,发芽率从1.11%提高到96.6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对野豌豆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在20%NaOH的方法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从10%和2.22%提高到86.67%和58.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1 000mg/L赤霉素浸种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附子种子的发芽率(P0.01)。其他方法处理对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野生草种的休眠特性不同,试验选用的马唐种子无休眠性;野豌豆种子需物理破皮;20%的NaOH和1 000mg/L赤霉素处理可打破香附子种子休眠;20%的NaOH处理能打破稗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7.
张英 《四川草原》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休眠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酸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羊草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从而为羊草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吉农一号、吉农二号、吉生一号、白城野生4份羊草种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不同预处理方式(浓硫酸浸种、不同温度、预冷处理)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羊草种子的萌发对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响应是不同的,浓硫酸浸种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且处理15 min的发芽率最高;4个羊草品种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5℃;4℃预冷处理7,14,21 d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预冷处理7 d最高。说明羊草种子在经过4℃预冷处理7 d后再用浓硫酸处理15 min,在25℃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最佳;4个羊草品种中,吉农一号各处理的发芽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聚乙二醇、吲哚乙酸两种化学试剂处理,提高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研究结果表明:收获三年的赖草种子采用不同种类的化学溶液处理,不但发芽率理想,而且发芽势较高。其中,在14℃避光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处理赖草种子10h,在15℃~25℃的温度中进行变温发芽,随着其浓度的升高,发芽势升高,在浓度为35%时,其发芽势高于对照50%,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吲哚乙酸处理对赖草种子发芽势没有影响,但能提高赖草种子发芽率,在浓度为20ppm时,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温度在15℃~25℃条件下,收获三年的赖草种子采用35%聚乙二醇或20ppm吲哚乙酸处理赖草种子后发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破除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休眠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01~0.17 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600 μL·L-1乙烯利(Ethephon,ETH)、20~60 mg·L-1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分别对赖草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36 h,通过测定分析4个种子发芽指标,探究这3种物质对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影响,为赖草种子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ETH和IAA浸种处理均能有效打破赖草种子休眠,用0.05 mmol·L-1 SA浸种12 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4%,是对照的2倍;用20 mg·L-1 IAA浸种24 h时,种子发芽势达到最大为33%,高于SA,ETH处理;其次用50 mg·L-1 IAA浸种36 h和200 μL·L-1 ETH浸种12 h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1%和48%,均显著高于对照。然而与IAA处理不同,高浓度的SA,ETH会抑制种子发芽。因此,浓度为0.05 mmol·L-1 SA浸种处理12 h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磷、钾、硫肥对贝斯莉斯克俯仰臂形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磷肥和钾肥对俯仰臂形草种子产量、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有效提高种子的质量,种子净度平均分别提高16.7%和23.7%。施硫酸钙(0-100kg/hm2)能显著提高臂形草的种子产量,对种子质量和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种子为试材,结合种子透水性及萌发抑制物的测定探究其休眠原因,并通过外源赤霉素(gibberellin,GA3)及温水浸种处理筛选其最佳破眠方法。结果表明: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高于去颖壳种子,且温水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说明颖壳引起休眠的原因为机械阻碍,与其透水性无关;颖壳、种子的水及甲醇浸提液均在浓度为0.08 mg·L-1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颖壳中存在的水溶性及种子内溶于有机溶剂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是节节麦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以500 mg·L-1 GA3浸种24 h(完整种子)、300 mg·L-1 GA3浸种48 h(去颖壳种子)及45℃温水浸种5 min(完整种子)的破眠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子在常温条件下难以萌发,冷藏条件下萌发时间过长、萌发率过低、易发霉等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手段对发芽条件进行改进,探讨常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显示,野生郁金香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低温、激素处理、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方法有助于解除休眠;光照、室温储藏对解除郁金香的休眠意义不大。在萌发过程中,郁金香种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吸胀萌动期,且表现出明显的序次萌发现象。常温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的当年郁金香种子在4℃条件下冷藏15 d后,刺破种子,接种在质量浓度为0.5 mg/L的GA3培养基上持续光照,10 d后有种子萌发,30 d种子萌发率达25%,45 d时达50%,50 d后发芽率为95%,而同样条件下没刺破的种子发芽率极低。4℃、-10℃的冷藏温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郁金香胶质状的胚乳对胚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刺破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芽床对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使用,既保证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又使种子受到培养基中GA3的持续作用,而纸床往往因为污染而使种子过早终止发芽。  相似文献   

16.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  相似文献   

17.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