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参(Salvia miltorrhiza 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一种常用大宗中草药。近年来河北安国中药材基地丹参上一种退化病十分严重,该病田间发病率高,有的田块高达60%~80%,表现为花叶、斑驳、卷叶、黄化、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丹参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利用生物学、电镜观察、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与该病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病毒dsRNA分离技术、非序列依赖性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技术和RTPCR等手段对采自山西太谷的西瓜病样进行了检测与鉴定,确定其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所侵染。为明确CGMMV西瓜分离物(CGMMV-SXTG)的分类地位,本研究进一步克隆了CGMMV-SXTG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全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物与亚洲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该病毒的不同分离物在分组上可能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接着对不同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中国山东分离物(TANG)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8%和99.6%。  相似文献   

3.
 根据普通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长豇豆病毒病的病原被鉴定为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ackeye cowpea mosaic virus,Bl CMV)、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CAB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侵染马铃薯的一个马铃薯X病毒(PVX)分离物PVX—SD1的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纯的病毒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通过常规的基因克隆法将扩增的CP基因导入pUC19载体,测序。结果表明,PVX—SD1的CP基因长719bp,可编码24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报道的15个有代表性的株系或分离物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80.1%-99.7%,氨基酸同源性在89.8%-100%;与欧洲株系UK3仅1个核苷酸不同,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同源性达100%,表明它们可能为同一株系,属于X^3组.  相似文献   

5.
 病毒病是影响云南省蚕豆生产的重要病害。对采集的蚕豆病毒病标样进行了组织印迹法检测,表明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是最主要的病原。据此,以BYM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BYMV的5个中国云南蚕豆分离物和1个叙利亚蚕豆分离物侵染的蚕豆叶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907bp的目标片段。序列分析显示,此片段中包含822bp的外壳蛋白序列。6个分离物间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和推导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4%~100.0%和96.7%~100.0%。与GenBank登录的34个具有完整外壳蛋白序列的BYMV分离物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与其它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79.1%~97.9%和83.5%~98.5%,BYMV中国蚕豆分离物与日本蚕豆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特征揭示,在BYMV中的蚜传相关基序为NAG。  相似文献   

6.
甘蔗花叶病毒福建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fujian isolate of Sugarcane mosaic virus named SCMV-FJ wa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sugarcane.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this isolate was carried out.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coat protein genes of sugarcane mosaic viruses reported.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SCMV-FJ was amplified from the extracted total RNA of the infected sugarcane by using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MD18-T vector. The sequencing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loned segment included a 1137 bp open reading frame(ORF) and a 228 bp 3' untranslated region, in which the ORF comprised the whole coat protein and part of the nuclear inclusion b. The nucleotide and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isolates or strains of SCMV subgroup reported in GenBank.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shares 56.8%-97.1% and 55.3%-99.4% homology in nucleotide and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highest amino acid homology of 99.4% with SCMV-D. Thus it was identified as a SCMV-D. 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a rapid, sensitive and relatively inexpensive method for RT-PCR detection of SCMV.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ning of SCMV-FJ coat protein gene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plant gene engineering against SCMV.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黑龙江省采集的南瓜病样中检测到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再利用免疫PCR (IC-PCR)和反转录PCR (RT-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该分离物CP基因全长为852个核苷酸,编码由284个氨基酸组成的31.8 kDa蛋白。与国外已报道的WMV-2 C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2%~94.0%,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5%~98.1%。与国内2个分离物相比,和山西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达到98.5%,和郑州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5%和95.0%。  相似文献   

8.
 利用RT-PCR从新疆昌吉地区表现花叶、疱斑、扭曲等症状的南瓜病株上检测到西瓜花叶病毒2号新疆昌吉分离物(简称WMV-2-XJ-CJ),并测定了该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新疆昌吉分离物CP基因全长850个核苷酸,编码197个氨基酸。与国内外报道的12个WMV-2C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6%~98.3%,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9.3%。新疆昌吉分离物在CP N'端可变区明显不同于国内外报道的核苷酸序列。WMV-2新疆昌吉分离物与日本和郑州分离物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分离物多出6个核苷酸,但其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新疆昌吉分离物外壳蛋白有2个氨基酸残基明显不同于其它分离物,其中蚜传株系的特征结构域DAG突变为DAE。  相似文献   

9.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的中国分离物(CH-87)接种发病的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ZYMV CP基因,将其克隆到pUCm-T质粒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P基因由83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79个氨基酸。与已发表序列相比较,该CP基因与国际上已报道的4个基因型不同,应属于新的基因型,暂命名为基因型Ⅴ。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获得了小麦黄花叶病毒湖北罗田分离物细胞质内含体(CI)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罗田分离物CI基因由197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65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已报道的河南潢川、四川雅安、江苏扬州及日本分离物序列比较,不同分离物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0%~97.5%之间,相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3.2%~97.1%之间。并对CI蛋白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布的RT-PCR鉴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毒素,包括DON、DAS和T-2毒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这类毒素不仅加强病菌的为害程度,而且人畜食用罹病谷物及其制成品易造成中毒。近年来,单端孢霉烯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及其基因克隆,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毒素作为选择压鉴定小麦抗病性和筛选抗病突变体均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中抽提病毒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合成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DNA。对所获得的cDNA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等病毒CP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70%,而与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7%。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应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相似文献   

13.
侵染花椰菜的芜菁花叶病毒及RT-PCR扩增外壳蛋白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杭州市郊区及本校附近菜园地表现严重花叶症状的花椰菜上分离到一种线状病毒,接种6科31种鉴别寄主,能侵染5科22种植物。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和片层聚集状内含体。感病的芥菜叶片,用0.5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5)匀浆后汁液加4% PEG-8000沉淀3h,5%~40%甘油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提纯的病毒均为一弯曲的线状颗粒,长度740nm左右。病毒提纯液于264nm处有一吸收峰,为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TuMV-H分离株抗血清包被的铜网能大量吸附病毒颗粒。用特异的PCR引物扩增其外壳蛋白基因,可得-0.9Kb的片段。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来安县小麦梭条花叶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安徽省来安具发生一种呈典型梭条花叶病症状的小麦病害,用病叶进行一系列抽提,制得病原初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测定为标准的核蛋白吸收曲线,最大吸收值在260nm处,A260/A280为1.27,Amax/Amin为1.16。电镜观察病原为线状病毒颗粒,宽12—13nm,长度分布在100nm—600nm之间,1000nm以上颗粒所占比例较少。提纯病毒制剂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到36.8kd的模糊蛋白带,但最易出现的是29kd和27kd二条明显的带。病原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抗血清起阳性反应。仪发现侵染小麦,并通过土壤传播,最后鉴定该病病原为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并对该毒源病毒外壳蛋白组分易于降解成较小的产物和不同分离物致病力关系提出讨论。同时在来安引种3165等抗病良种并结合其它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瓜花叶病毒甜菜分离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春季采种甜菜和夏播母根用甜菜上分离到3个病毒分离物,代号为石-B-2、石-B-5和石-B-D,自然感染甜菜引起叶片黄色花叶、扭曲、皱缩和植株严重矮化。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8~30 nm、均含有分子量约为2 9k D外壳蛋白、3种相同的较大片段的双链RNA (即3400 bp的RNA1、3100 bp的RNA2、2300 bp的RNA3)和片段大小约400 bp的小RNA,石-B-2和石-B-D具有1100 bp的RNA4,在ELISA和琼脂双扩散试验中,3个分离物均与CMV-83抗血清有特异反应,初步认为这3个球状病毒分离物属于CMV,但它们具有狭窄的寄主范围,不感染心叶烟、蔓陀罗、番茄,在寄主反应、双链RNA4和卫星RNA的大小上明显不同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或分离物,同时说明侵染甜菜的CMV可能存在着株系分化。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用黄瓜花叶病毒(CMV)PE、M和Xb3个毒株接种烟草(品种K326)后,按时间顺序测定与细胞防御系统有关的酶活性和受侵细胞膜通透性变化:1)苯丙氨酸解氨酶(PAL):Xb毒株侵染初期导致酶活性明显升高、后期下降,M毒株导致酶活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PE毒株则导致酶活性下降。2)过氧化物酶(POD):PE和M毒株均导致酶活性升高,Xb毒株影响不大。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Xb和M毒株导致酶活性前期升高、后期活性下降,PE毒株引起酶活性前期略微升高、后期下降。4)多酚氧化酶(PPO):Xb毒株导致发病前期酶活性急剧升高、后期降低,M毒株导致酶活性初期降低、后期回升,PE毒株导致酶活性升高。5)受侵细胞在发病初期的膜通透性均低于正常水平,不同毒株引起的膜透性变化与症状的严重度均有独特的规律。3个毒株的侵染均可引起细胞内可溶蛋白浓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据39个日本大麦品种和48个西欧大麦品种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 YMV)分离物的抗病性反应得出,抗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抗中国的BaYMV,少数为感。感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仅少数为抗病,说明中、日两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小。抗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对中国的BaYMV,多数品种为感,少数品种为抗。感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少数品种抗。说明中国和西欧两地区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大。中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力和日本的相似,都比西欧的BaYMV分离物要强。作者还讨论了造成BaYMV致病性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麦山黄花叶病毒抗性突破株系的出现克服了已有大麦抗性基因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原株系和抗性突破株系RNA1中包含NIa蛋白酶基因的1Kb区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两株系的序列差异。表明两者间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2%,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3%。根据存在的这些微小差异,人工合成具有株系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PCR检测系统,以期在大田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麦山黄花叶病毒抗性突破株系的出现克服了已有大麦抗性基因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原株系和抗性突破株系RNA1中包含NIa蛋白酶基因的1Kb区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两株系的序列差异。表明两者间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2%,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3%。根据存在的这些微小差异,人工合成具有株系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PCR检测系统,以期在大田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