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梨叶叶龄与梨黑星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约需40d,后期(盛花期60d后)约需30d。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鸭梨叶片受侵染,潜育期为18-25d,发病后,病斑大,产孢期短;成熟叶片受侵染,潜育期多在40d以上,发病后,病斑小,产孢期长。梨树生长前期梨黑星病的流行主要由于大部分叶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较差;后期果实发病则主要源于成熟叶片内长期潜育和长期产孢的黑星病菌。  相似文献   

2.
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侵染及产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是我国梨树的重要病害。为了深入了解该病在生长季节的发病流行规律,本研究采用水合三氯乙醛饱和水溶液或乳酚油透明液透明接种鸭梨叶片,研究了梨黑星病菌分生抱子侵入及产抱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判断日本梨黑星病菌与欧洲梨黑星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分子量是否相同,本研究对2种梨黑星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进行基因扩增、测序与比对,相似度为96%。为进一步判断两者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蛋白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是否有所差异,进一步利用延伸法获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部分cDNA序列,并利用质粒pET-24a(+)对获得的cDNA序列表达、Ni-NTA柱纯化重组蛋白、用蛋白免疫小鼠等方法获得梨黑星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了日本梨黑星病菌与欧洲梨黑星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分子量比对,结果证明2种梨黑星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分子量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前期发病程度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病菌多于病芽鳞片内越冬,从芽萌动至鳞片脱落是初侵染的主要时期。至5月中旬(前期)的病叶率与上年7月的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65,n=16),从而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575 0.0586X,以此方程依据7月的降雨量(X)预测次年前期的病叶率((?))。因此,花序露出期喷洒铲除剂和花期雨后(尤其流行年份)及花谢80%喷洒保护剂是控制前期发病与全年为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防治梨黑星病,各个果园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多次施药,但有的果园并未取得好的防效。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①用药不当,未在关键时期施药,病害失控;②病菌对有些杀菌剂已有抗性,虽按要求施用,防效下降;③对新的高产内吸杀菌剂品种应用技术未能深刻领会。实质是对病原菌的越冬、早春初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等所知不多,抓不住防治关键,再加上对药剂使用技术不精等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陈田全 《植物医生》2002,15(2):38-39
梨黑星病是南方梨树主区的主要病害 ,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 ,对树势、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为了筛选高效、低毒的农药 ,并在生产上广泛的应用 ,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作者于2001年5~6月在修文县扎佐镇梨树上进行了世高、霉能灵等药剂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及使用浓度①10 %世高WG5000倍 ,有效成分 :恶醚唑 ,瑞士诺华公司 ;②5 %霉能灵WP800倍 ,有效成分 :酰胺唑 ,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③40 %福星EC8000倍 ,有效成分 :氟硅唑 ,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治效果。2…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内吸治疗剂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实,梨黑星病菌侵染后7~9d内是防治黑星病最有效时期;应用福星、烯唑醇内吸杀菌剂防治该病,效果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流行动态模拟模型(PSSM)能以一日为一个步长模拟整个生长季节梨黑星病的流行动态。PSSM的计算机程序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型中,梨园每一天的状态,如寄主、病原物的相对数量,果园环境的温度、湿度,果园管理措施等,由一个果园状态对象表示。果园状态对象由18个子对象和10个子模型构成。18个子对象分别表示寄主、病原物的相对数量、果园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等。10个子模型模拟孢子传播、侵染、病斑显症等病害流行动态过程。模型运行时,子模型根据果园前期状态和当日环境,计算获得数据,创建表示当日果园状态的对象,并依次类推。程序结构清晰自然,能较好地再现病害发生与流行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明确了在接种后的黄瓜黄化子叶中能够提取到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 eri-num ) 的粗毒素,最佳培养时间为接种后4 d。该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黄瓜胚根与胚芽的生长,能使扦插的黄瓜水培幼苗致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黄瓜黑星病菌的粗毒素,根据洗脱顺序和洗脱液的种类将其分为4 个洗脱组分。根据硅胶薄层层析紫外显色及生物活性分析可确定,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无色的洗脱组分Ⅱ中,该洗脱组分中有 3 组活性物质:CCⅠ:Rf= 0.51; CCⅡ:Rf=0.25; CCⅢ:Rf= 0.06。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亚洲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由纳雪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感染所致。V.nashicola主要寄生在亚洲梨叶片表皮细胞壁的果胶质层中。该菌的感染可能主要与分泌的细胞外分泌物质、角质分解酶、过氧化氢和果胶质分解酶有关。而亚洲梨对V.nashicola的抗性可能主要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多种病程相关蛋白、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等有关。另外,不具直接杀菌能力的系统抗性诱导剂acibenzolar-S-methyl(ASM)在大田试验中对梨黑星病菌有较好控制效果。这与ASM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和几丁质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Monoconidial strains of 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 were isolated from Japanese or Chinese white pear trees which had never been treated with sterol demethylation inhibitors (DMIs) and their baseline sensitivities to fenarimol were determined by mycelial growth tests on fungicide-amended culture media. Strains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Japanese pear orchards, which had been intensively treated with DMIs for several years and monitored for the shifts of fenarimol sensitiv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line sensitivity. Results suggested slight shifts to lower fenarimol sensitivity in strains isolated from DMI-treated Japanese pear orchards. However, in inoculation tests on pear seedlings, fenarimol still provided adequate control of V. nashicola strains with reduced sensitivity to fenarimol in vitro, suggesting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ungicide will still be maintained in the field. © 199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测定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抗氧化系统变化的结果表明,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初步明确,梨黑星病菌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活性氧清除系统等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是最终导致菌体受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华六索线虫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华六索线虫的生物学及一些基本的生态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六索线虫寄生粘虫的主动侵染的有关证据。研究结果还表明其群体在土壤中的栖息深度主要在20—40cm处,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土壤含水过多,偏酸偏碱以及盐渍化等对其存活都有明显的影响;对寄生率影响较明显的为侵染期的降雨日数和前一年线虫脱出高峰期的露日数。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恶苗病的抗性与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鉴定了411个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1个(Te70),抗病品种12(TR9等),其余为感病品种。籼稻比粳稻感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初选10个鉴别品种对湖南收集分离的5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进行测定,表明恶苗病菌致病性存在分化,50个菌株分属4个群11个小种。小种I1为湖南的优势小种。抗病品种的锌、酚类物质含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则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Sarocladium oryzae,在水稻各生育期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叶鞘上之致病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症状。该病原菌不仅在水稻各生育期发生危害,还能侵害叶鞘、谷粒、叶片中脉等。水稻剑叶叶鞘受害,常呈现为典型叶鞘腐败病病斑以及"紫鞘"或"紫鞘黄叶"症状。病谷常引起秧苗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30℃、湿度为70%(RH)。但发病对温湿度要求并不甚严格。适当的氮、磷、钾配比和适量施用能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氮肥过多或缺乏均会加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品种的抗病性有着明显差异,但与水稻类型无关。以病原菌分生孢子液对21个常见杂草和野生稻接种,其中属于禾本科的15个种可引起发病。经田间调查,该病原菌也在自然条件下侵染若干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6.
12株虫生真菌对家白蚁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选用虫生真菌拟青霉、绿僵菌等12个菌株对家白蚁进行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发现,在6.0×107孢子/mL的灭菌水孢子悬浮液处理下,4个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金龟子绿僵菌37#致病率为100%,烟曲霉61#致病率为96.7%,玫烟色拟青霉90#致病率为86.7%,蝉拟青霉20#致病率为84.4%,其它菌株致病率在16.7%~78.9%之间,对照不发病  相似文献   

17.
花生褐斑病菌培养基筛选及生理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秆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在6种供试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则以前人推荐的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大。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生长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2%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作用。病菌经人工培养不失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