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蜜蜂蛹病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2.
提高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室内繁育效率需要在蜂种复壮、适合繁蜂的柞蚕蛹选择、大批量繁育前蜂种的挑选等各个环节保持协调统一。蜂种复壮的质量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繁育效率。采集野生蜂种进行复壮扩繁,用作大批量扩繁用蜂种的效果较好。在大批量室内繁育前期,要对柞蚕蛹进行少量接种,以进行寄生率高低检验试验,选择前期试验寄生率高且稳定、经过低温处理、产地生产年限在5 a以内、质地较硬、蛹体头部透明部位呈冰块颜色的柞蚕蛹为原料效果较好。大批量接种前,要选择出蜂早、整齐、数量大、一枚寄生柞蚕蛹从开始出蜂到出完的时间在12 h以内的较好。  相似文献   

3.
后期死蛹是指种茧调查以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死蛹,主要有黑死蛹、黄死蛹、红死蛹和干缩黑死蛹等。后期死蛹的产生和增加(特别是夏秋季)是造成蚕种生产产量低、成绩不好、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和减少后期死蛹的发生,对蚕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相似文献   

5.
正在桑种生产上,收茧多、制种少的原因主要是死蛹问题,减少死蛹的发生,是提高制种量的有效途径。一、桑蚕死蛹产生的原因(一)蛹体受伤,感染致病菌种茧保护期由于运茧、削茧、鉴蛹和摊蛹等项工作粗放,致使蛹体受伤。特别是裸蛹保护,仍沿用保护种茧那样的措施,蛹体既易受伤又容易接触病原,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此时蛹体旋动频繁,往往受到创伤,一旦感染致病,就会发病死亡。(二)桑蚕饮食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近几年养蚕成绩较好,克蚁收茧量可达到4.5 kg,但千克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死蛹发生较多,死蛹主要有细菌性败血蛹和僵病死蛹两种。后期死蛹通常占蚕蛹总数的10%左右,严重时甚至更多可造成蚕种生产失败。因此,制种量降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蚕种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发生死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哈氏肿腿蜂对中华蜜蜂的寄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蛹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肿腿蜂能攻击寄生中华蜜蜂雄蜂蛹,寄生率随哈氏肿腿蜂接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寄生率最高,可达76.19%;哈氏肿腿蜂寄生中华蜜蜂蛹后,能完成生长发育,出蜂率以及平均子代数(幼虫、蛹、成虫)均随哈氏肿腿蜂的接蜂量变化而变化,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出蜂率为76.19%,平均每个蜂蛹可产生幼虫、蛹及成虫数量分别为7.43、6.57和4.81头,均显著高于其它接蜂比例。接入哈氏肿腿蜂6~8 d,其开始在中华蜜蜂雄蜂蛹上产卵,卵期2~3 d;幼虫取食6~9 d后开始结茧化蛹,蛹(茧)期15~20d;哈氏肿腿蜂在蜜蜂蛹上发育时间(卵-成虫羽化)30 d左右。与幼虫数量相比,哈氏肿腿蜂在蜂蛹上的结茧、羽化比例逐渐下降。本研究丰富了哈氏肿腿蜂的非自然寄主种类,并表明有必要研究与明确该蜂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8.
湖北神农架虫草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粉被虫草、巴恩斯虫草、吹沫虫草、霍克斯虫草、半翅目虫草,蜂头虫草及珊瑚虫草等8种是神农架林区虫草属新资源,均为湖北省的新记录种。本文简述了各自的形太民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蜜蜂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工蜂正常老死工蜂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清除这些老死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的第1和第2个月,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2.老鼠咬死蜜蜂凡被鼠咬的蜜蜂,一般都缺头。一旦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可用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捕杀。3.蜂群缺料饿死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多死在蜂巢的一侧。补料方法,可将饥饿蜂群,移入14℃以上的室内,用蜜汁喷洒蜜蜂体表,至蜂群全部苏醒后,加入蜜脾,喂饲浓糖浆。4.巢室潮湿致死因巢室潮湿致死的死蜂一般都霉烂结块。防制办法是…  相似文献   

10.
龚发 《油气储运》2007,(4):27-27
蜂蛹又名蜂胎、蜂子,是蜜蜂幼虫在封盖房未羽化的变态虫体。蜂蛹(包括雄蜂蛹、工蜂蛹及少许蜂王幼虫)在发育中均以王浆、蜂蜜、花粉为食,其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保健食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97年 6月从新疆克拉玛依市为害河南白榆的纳曼干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幼虫和蛹上采到一种寄生蜂 ,经鉴定确认属膜翅目小茧蜂科的红腹盾长茧蜂(Aspidocolpus erythrogaster Tobias) ,该蜂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 ,其寄主亦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在养蚕生产上,后期死蛹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蚕种数量和质量,降低后期死蛹对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期死蛹是蚕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在个别蚕种生产单位或个别生产季节及个别品种和批次中发病率较高,造成较大的损失.种茧育的后期死蛹问题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增强蚕蛹的体质,消灭病原体,加强种茧保护,为蚕种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分析桑蚕良种繁育过程中种茧后期死蛹发生的原因,根据原蚕发育的生理要求及良种繁育的技术要求,从蛹体创伤、病原菌感染、不良气候条件、桑叶质量、微量农药中毒和种茧保护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种茧死蛹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樗蚕是樟树的一种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产于叶上,幼虫6龄,少数5龄。黑瘤姬蜂、绒茧蜂、广大腿蜂和家蚕追寄蝇是其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菜粉蝶蛹期主要寄生蜂——黄金小蜂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蜂在信阳一年发生13代(室内),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一头寄主中最多可出蜂173头,最高平均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芽处。每头成蜂均可多次与不同异性交尾。每雌可在两个以上寄主上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对该蜂世代重叠、孤雌生殖及自然环境中的年生活史尚需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亚洲玉米螟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相似文献   

17.
为人工大量繁殖周氏啮小蜂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中间寄主柞蚕蛹的发病率,开展了不同处理的病蛹率、寄生率及主要发病监控期测定病蛹率的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繁育中,用MZZY-07消毒柜处理裸蛹,用MZCY-08消毒柜处理2刀削茧法处理的寄主蛹,能有效地降低接蜂后蛹发病率,操作简便,利于大规模生产;接蜂后头2 d为主要发病监控期,在此期间及时去除病蛹,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发育的调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97年6月从新疆克拉玛依市为害河南白榆的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namanganensisHeydel)幼虫和蛹上采到一种寄生蜂,经鉴定确认属膜翅目小茧蜂科的红腹盾长茧蜂(AspidocolpuserythrogasterTobias),该蜂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其寄主亦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菜田常用9种杀虫剂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和茧(蛹)的毒性.结果表明:灭幼脲、拟太保和米满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几乎没有毒性,功夫、辛硫磷和阿维菌素击倒快、毒性大;9种杀虫剂对管测沟茧蜂的羽化和成蜂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