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对黄花泡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鱼的仔鱼期主要以浮游的甲壳动物为食,另外也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幼鱼期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及小虾为食;成鱼期除食相当部分的虾以外,几乎全部是鱼类。乌鳢食谱范围较广泛,对水体中主养的经济鱼类构不成危害,建议应合理地开发利用乌鳢的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流域呼玛河、额木尔河采集黑龙江茴鱼332尾,经鉴定,雄鱼180尾,雌鱼133尾,雌雄不辨19尾。对63尾性腺发育达到Ⅳ期的雌鱼测量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年龄,计算性腺成熟系数、肥满度等;取其卵巢前、中、后约0.25 g性腺组织称重、计数,计算个体繁殖力;运用SPSS 16.0将雌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m)与生物学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全回归方程,从中筛选出P值小于0.05的指标,再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建立标准化回归方程;将个体繁殖力与7项生物学指标分别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度最高的方程。结果表明:黑龙江茴鱼繁殖群体由2~4龄个体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 152.63±905.96)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1.11±3.01)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2.99±1.62)粒/g;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呈正相关,且偏相关系数最高;从最佳拟合方程中可以看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m0)的拟合度最高(R2=0.984 3),关系式为F=0.812 6m02+234.09m0+520.14,可以用个体绝对繁殖力和卵巢质量的最佳拟合方程估算野生黑龙江茴鱼种群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3.
乌鳢的繁殖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黄包乌鳢的繁殖发扬航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性成熟的年龄是2~3龄,产卵期是5~7月,卵子1次成熟,分批产出,属典型的浮性卵。绝对繁殖力和体长、体重密切相关。在水温25.5℃~28.0℃时,采用HCG+RES+B型激素,2次注射。孵化率达84.1%,孵化时间34~38小时。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3~5月在东江水系采集了47尾性腺处于IV期的黄颡鱼雌性样本,对其个体繁殖力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长范围为9.6~16.6cm,体重范围为21.99~97.15g;绝对繁殖力(F)在864~19967粒,平均为474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81~1202粒/cm,平均为386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38~284粒/g,平均为147粒/g;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体重相对繁殖力除与性腺重密切相关外,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高体雅罗鱼属于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为对其自然群体进行资源修复,于2020年5月,在新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段采集高体雅罗鱼117尾,其中雌性Ⅳ期样本53尾,可进行个体繁殖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3+~7+龄个体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8 390~97 184)粒,平均为(46 955±14 102)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97~253)粒·cm-1,平均为(145±32)粒·c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70~131)粒·g-1,平均为(85±11)粒·g-1;从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呈正相关,且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系数高于净体质量、年龄和性腺成熟系数;从最佳拟合方程中可以看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的拟合度最高(R2=0.916),关系式为F=1.074 m02+153.347 m0+19 611.041。因此,通过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的拟合方程可以预测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高体雅罗鱼自然种群的繁殖能力,从而丰富其繁殖生物学资料,为高体雅罗鱼的资源养护和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鮈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鮈的绝对繁殖力。 相似文献
7.
兰州鲇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兰州鲇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4~33.8千粒,其相对繁殖力(FL,Fw)分别为64.0~571.0粒/cm和7.0~33.4粒/g.兰州鲇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线性关系,即F=1.390 3L-49.234(R2=0.928 4,P<0.001).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即F=0.000 2W1.72(R2=0.812 7,P<0.001).兰州鲇个体的绝对繁殖力(F)和相对繁殖力(FL)与年龄、成熟系数、卵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的个体繁殖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隶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狗鱼属,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及附属流域水体,是新疆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白斑狗鱼肉质坚韧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过去一直依靠天然捕 相似文献
9.
对白斑狗鱼Esox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reichrti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狗鱼的个体繁殖力与其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绝对繁殖力(F)为3 808~173 500粒/尾,黑斑狗鱼的F为5 380~184 630粒/尾,两种狗鱼的个体相对繁殖力(FW)差异极显著(P〈0.01),F和相对繁殖力(FL)差异不显著。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呈正态分布,白斑狗鱼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黑斑狗鱼F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FW和FL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密切。白斑狗鱼的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50090.38+421.661Wo-74.083Wn+205.845L,FL=6.977+0.271Wo,FW=-5.88+0.37L+0.514M;黑斑狗鱼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19300.721+33.262Wn+728.415M,FL=-20.948+0.129Wn+2.056M-0.071W,FW=15.743+0.661M。根据两种狗鱼的卵径频率分布图判断,白斑狗和黑斑狗鱼都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对白斑狗鱼Esox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reichrti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狗鱼的个体繁殖力与其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绝对繁殖力(F)为3 808~173 500粒/尾,黑斑狗鱼的F为5 380~184 630粒/尾,两种狗鱼的个体相对繁殖力(FW)差异极显著(P<0.01),F和相对繁殖力(FL)差异不显著。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呈正态分布,白斑狗鱼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黑斑狗鱼F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FW和FL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密切。白斑狗鱼的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50090.38+421.661Wo-74.083Wn+205.845L,FL=6.977+0.271Wo,FW=-5.88+0.37L+0.514M;黑斑狗鱼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19300.721+33.262Wn+728.415M,FL=-20.948+0.129Wn+2.056M-0.071W,FW=15.743+0.661M。根据两种狗鱼的卵径频率分布图判断,白斑狗和黑斑狗鱼都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1.
乌鳢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和研究成体乌直脏、骨骼肌、肾脏、1心肌、卵巢、脑、脾脏,眼和血清9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除眼、脾组织中的LDH分别为7条和5条同工酶带;肝脏、骨骼肌为1条和2条酶带外,多数组织中LDH表现为4条酶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LDH同工酶在活力和组织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血清,卵巢,骨骼肌的LDH1,活力最强,而在其它组织中则LDH4的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了解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方法]以患病乌鳢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性质 通过基本生理生化特性、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对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典型结节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内含坏死的组织细胞和白细胞,其间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丝 从病鱼的肾脏、肝脏等多个组织及腹水中均分离培养出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分离菌株为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 通过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乌鳢结节病的病原为诺卡氏菌属的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结论]该研究为乌鳢结节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磁珠富集法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方法分离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共获得阳性克隆1 200个,从中挑选466个进行测序,得到400个含有微卫星的序列(占86.6%)。结果表明:完美型微卫星座位325个,占76.11%;非完美型微卫星座位75个,占17.57%;复合型微卫星座位27个,占6.32%。在得到的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元除CAG/GTC外,还观察到二碱基重复单元。根据侧翼序列设计引物139对,选择合成50对,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结果有27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目的条带,19对引物在黑龙江群体、山东群体乌鳢的DNA样本中表现出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乌鳢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殊VBGE生长模型对黄花泡乌鳢(O.argus)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特殊的VBGE生长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花泡乌鳢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根据r-造反和k-选择理论,通过主要生态学参数的分析可知:黄花泡乌鳢的生活史类型偏向r-选择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