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22,(11):62-63
<正>(续上期)1981年3月,杨多福全家从宝清县迁居到了虎林县新政乡新林大队,成为新林大队蜂场的一名养蜂员。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县农业科,他来找我咨询事情。我当时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他的情况。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养蜂员来接待。我听他介绍完自己的身份之后,就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拿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些毛水苏(蜜源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草原风物     
杨瑛 《草原》2010,(4):49-52
庆州白塔的千年光阴一座古塔,立在草原上,已近千年。一千多年前,巴林草原的统治者是契丹人,他们建立了辽王朝。读辽史,总有风雨飘摇的感觉。到了第七个皇帝辽兴宗,也是努力地维护自己的皇权。可有些事情使他感到了岌岌可危,他的生母自封为章圣  相似文献   

3.
天热 《草原》2013,(10):4-14
一巴林草原的八月,本该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节。可近几年的巴林草原,被持续的干旱折磨得早已弱不禁风了,不要说风吹草低才能见牛羊了,就是风不吹,草原上的田鼠也能历历在目。那些个被俗称为草原警察的田鼠,后腿直立,笔挺地站着,前腿垂在胸前,双目炯炯,警觉地四下巡视,但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头一低,像是敬礼,然后"倏"地不见了。巴塔时常愁苦地望着日渐干枯的草原,心里乱七八糟地发堵,他不明白,自己天天盼雨  相似文献   

4.
叫一声哥     
刘殿学 《草原》2007,(10):42-45
自打昨天夜里接到录取通知书.全家高兴呀!妈也不知是哭还是笑,不住地用手揉眼睛。通知书没到,她总担心我考不上。通知书到了,她又担心我路上咋走。说,一个女孩儿家,第一次出远门,路上又乱,没个伴,家里不放心。我说没事,我自己能走的,人家到外国留学,也一个人走哩。妈叫我别犟,说明天不是叫他送,就是叫他爸送,反正得有人一起去。没法,最后我只好妥协了,同意让他  相似文献   

5.
我们家原来在农村,前几年落实政策时,全家都转为城镇户口,只留下了我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仍在农村。前年他结婚时,父亲已经分给了他4间房,另外4间由我和父母居住。我们进城以后,这4间房就托异兄看管。前些日子,异兄把我们的4间房租给了别人,我不同意,他就说,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农村,谁在农村,房子就属谁。还说,即使房子是我们的,宅基地也是他的。请问,他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6.
飞翔 《科学养鸽》2009,(6):118-119
初次接触信鸽是在我五岁那年。父亲到田里干活时捡到一只翅膀受伤戴着脚环的鸽子。回到家后我用盐水给它清洗伤口,并用我们全家都舍不得吃的大米喂它,但是不久它就飞走了.那时别提有多伤心了。后来我才听父亲说,那是一只信鸽,它能从几百公里的地方飞回家。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这可爱的小精灵.并要求父亲给我买信鸽。  相似文献   

7.
《警犬》2004,(3):18-19
1959年,当时我的一位朋友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迂去,想把他养的小犬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犬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犬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犬,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旧主人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犬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犬就  相似文献   

8.
<正>我侄媳妇刘应兰是南办处花园村农民,小时左脚受伤形成残疾,走路不便,一般只能干些轻活。加之丈夫患肝癌过早离世,独自抚养一女儿,全家重担落在她身上。女儿上大学需要钱,除自己经营一块菜地,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低保,全家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她来向我请教养蜂的好处,当时就喜欢上了养蜂,认为该活不重适合她做,就来帮助我一起养蜂1个月。从2010年初开始养2群蜂,逐步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9.
<正>惊悉王孟林恩师不幸逝世的消息,我和全家潸然泪下,悲痛万分!我成为王老师的学生整整二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又在眼前浮现,他对我的精心教育,铭刻心间。我是1997年7月拜王老师为师的。初见王老师就给我留下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象,使我终生难忘。此后的岁月里,我深感王老师对中医蜂疗的研究造诣颇深,其演讲鞭辟入里,通俗易懂,令我肃然起敬。我求知若渴,王老师百问不烦。特别是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不仅增长了知  相似文献   

10.
段某,男,35岁,河南省新乡县杨任旺村人,个体肉贩,全家4口人。自从1995年8月13日他自称“我不怕死”,明知是猪囊虫肉而自己又偏偏食用,蔑视其对人的危害。食用两个月后,他就感染了猪囊虫病。感染初期头痛、发烧,在本地查不出病因,治疗无效。后到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经化验确认为囊虫病。至此不定期地引起神经痛,不断出现癫痛。他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现经医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但每年还不定时出现头痛、羊角疯症状。几年来,他不但没有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而且还给他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不算误工损失,仅医疗费就花去5万…  相似文献   

11.
胡正祥是云南省永平县曲硐公社曲硐大队的社员,由于养蜂致富,今年初光荣地出席了州人民政府劳动致富户代表会,受到了表扬,还奖到一部收音机。对于这样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山区社员,是多么大的荣誉啊!说真话,他做梦也没想到党的政策会给他带来那么多好处,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蜜蜂竟给他家带来那么多的钱,带来那么高的荣誉!胡正祥全家六口人,为了养好蜂,他把全家的劳力作了安排。连他在内,共用三个劳动力专门从事养蜂生产。为了养好蜂,多收蜜,他和两个儿子的足迹踏遍了永平县的  相似文献   

12.
乌日罕托娅 《草原》2013,(6):102-105
黄昏时分,ICU病房外安静得只有我们姐妹低低的抽泣。六天来我们进进出出的门被推开了,大夫露出头来,只轻轻地说了句:"老人家的心跳停了。"那一刻,注定是我们全家永远挥之不去的痛——2013年2月21日下午6点38分,我的老父亲安详地离开了我们。长生天悄无声息地将他化作了一颗星宿,今生今世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再也不能为他做他爱吃的饭菜,我再也不能给他唱他爱听的歌,再也不能陪他散步,再也不能为他做很多事……作为女儿,我最后一次为他擦洗,给  相似文献   

13.
杨秀勤同志是广西风山县更沙乡金庄村人,金庄村因偏僻、山多、山高、路难行、经济落后而远近闻名。他全家有7口人,其中劳动力3人,未养羊前,家庭生活非常艰苦,连温饱都难以解决。1993年初,他意识到养羊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投资较少的致富门路,且他家所在的弄丹屯有几千亩的草场资源,适合大力饲养山羊。于是,他于1993年5月到贵州省望谟县、惠水县、罗甸县等地参观养羊情况,获得成功养羊的第一手材料后,就开始筹集资金,8月份开始饲养山羊65只,到1994年末就繁殖到96只,从1994年至今他饲养山羊总收入达17.86万元,逐步摆脱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养…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定西县内官乡内官村农民韩清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养猪状元。韩清全家5口人,承包责任田0.5公顷。从实行土地承包到1993年间只靠种地吃饭,勉强维持全家生计。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1994年韩清开始家庭规模养猪生产,他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一条龙生产,经...  相似文献   

15.
森林的风度     
傅菲 《草原》2021,(2):30-35
五峰山支脉如一座屏风,横亘在赣西大地。群峰叠峦,苍翠多彩。它耸立在我眼前,碧空倒悬,森林沉默地汹涌。我站在湘东广寒寨高仓村独石垄,望着山谷两边的山林,我想起了19世纪俄国画家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1832-1898年)的油画《森林植物·秋天》:秋色浓醉,五棵直条、树皮黝黑的落叶乔木占据了远方的视野,远处是金黄色的稀疏桦树林,野塘漂浮着泡烂了的树叶和腐朽的黑漆树根,一叶小舟被弃在树林荒地,塘边的灌木有的树叶枯黄有的依然葱郁,言蒲一从丛,像是等待寒冬的来临又像是一切都无所畏惧,一棵常绿乔木隐在林中静默盎然。通往森林的路有多长?我不知道。希施金知道。他浓烈的颜料和吹在他脸上的山风知道。  相似文献   

16.
笑话     
《今日畜牧兽医》2010,(6):15-15
一人骑摩托车习惯反穿外套。一次遇到交通事故去世了。警察赶到后看到旁边有位老汉,就向老汉询问当时情况。老汉说:我看到他时,他还有气,我看到他的脑袋拧到后面去了,就把他的脑袋拧了回来,他就断气了。  相似文献   

17.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声势之大,史无前例。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林肯面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惧怕,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这样的竞选演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肥城县老城公社潮泉大队饲养专业户孙远才,全家六口人,两个劳动力。1975年开始养长毛兔,到1980年发展到45只,还兼养1头牛,8头猪,20多只家禽,一年畜牧收入1500多元。怎样养好兔,他总结了四条经验。一、建兔舍。过去,他养长毛兔采取传统的圈养方式,由于污草和粪便不能及时消除,加以是群  相似文献   

19.
兰宁远 《草原》2012,(12):56-59
一我要感谢我的中学音乐老师。在那个还没有著作权意识的年代里,他在讲授每一部作品时,都忘不了专门介绍一下作者。当他介绍到《嘎达梅林交响诗》的时候,特意说,作者是一位内蒙古自己的作曲家,和我们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使得我知道了辛沪光的名字,而老师言语间自豪与骄傲的神情,更让我对辛沪光心生崇敬。  相似文献   

20.
<正> 赵大邦家住乐山市中区安谷乡官帽村三组,全家8人。他们组是1980年冬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到户的,他承包耕地6.3亩,四边桑609株,种桑养蚕收入自得,极大地调动了他全家种桑养蚕积极性,他坚持以粮为主,以蚕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