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双低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对菌核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但是对油菜产量没有显著的提高;油菜移栽产量最高,且与直播、穴播的产量差异显著;合理的密植,保持一定的种群结构,既能增加植株的抗病性又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浙油50在合肥市的适宜施氮量和密度。[方法]以浙油50为材料,设置施氮量(180、225、270 kg/hm~2)和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2个因素,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该试验条件下,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270 kg/hm~2、密度37.5万株/hm~2,产量为3 161.84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浙油50在合肥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组合施氮量与密度条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的产量效应及其对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均大于密度,所以提出在生产中应当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同时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来提高油菜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当密度、施氮量组合为每亩施纯氮15.71kg结合种植密度7.06千株·667m-2时油菜产量最高,可达到179.23kg·667m-2.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 kg/hm2与0~225 kg/hm2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 kg/hm2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最低,平均为7.04%和4.62。施氮量0~375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3 000 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密度、施氮量对皖油29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密度37.5万株/hm2、施氮量375kg/hm2时油菜的产量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6.
7.
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业学报》2017,(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25~352 kg/hm~2。 相似文献
8.
9.
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产量最高达2 886.67kg·hm^-2的栽培措施是密度12万株·hm^-2、施纯氮180 kg·hm^-2。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茎粗、主轴长、1次分枝数、2次分枝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分枝高度、株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新品种‘浙油5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探索‘浙油5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期,随着播期推迟,平均产量、含油量及单株总角数、单株产量、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不断增大;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平均产量、含油量和有效分枝位显著低于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一次分枝数与之相反,而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间以上性状除有效分枝位外无显著性差异。在氮肥用量150~450 kg.hm-2范围内,施用氮肥越多,产量极显著增高,一次分枝数越多,单株总角数越多,单株产量也越高,而每角粒数越少,含油量越低。 相似文献
12.
在氮肥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研究控释氮肥对安徽江淮地区油菜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控释氮肥的适宜用量,为本区域冬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依据。2016—2017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流域油菜主产区布置控释氮肥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田间试验。试验共设6个控释氮肥用量梯度,分别为 0、60、120、180、240和300 kg·hm-2和1个常规氮肥180 kg·hm-2。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氮肥180 kg·hm-2的条件下,控释氮肥处理(CRU180)油菜籽粒、氮含量、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同时,CRU180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较控释氮肥不同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各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其中籽粒产量在氮用量180 kg·hm-2时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低施氮量各处理(CRU120和CRU60),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没有显著增加;籽粒、茎秆和角壳的氮素积累量均以CRU300处理最高,CRU240次之,但二者显著降低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各指标。综合来看,控释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能在维持油菜籽粒产量不降低的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基于油菜产量与控释氮肥用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本区域控释氮肥一次施用的最佳用量为166.4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根系形态构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常规种"华双5号"和杂交种"华油杂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考察直播、直接拔苗移栽和锄头辅助拔苗移栽方式下油菜全生育期根系形态构型、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生育期2个品种直播油菜的根系形态指标(根干质量、主根长、主根直径和根体积等)显著高于锄头辅助拔苗移栽,锄头辅助拔苗移栽油菜的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高于直接拔苗移栽;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各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直播锄头辅助拔苗移栽直接拔苗移栽。同一处理,相同时期华油杂10号根系形态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华双5号。油菜地上部生长和产量均与根系性状密切相关,干质量大、主根粗,粗壮一级侧根多的根系有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地上部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油菜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用量过大、菌核病难以防治的问题,以常规早熟油菜湘油420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缓释肥减量15%(SCF–15%)、缓释肥减量30%(SCF–30%)、缓释肥减量50%(SCF–50%)、缓释肥全量施用(SCF)与农民常规施肥(NCF)6个施肥处理,并在相应施肥基础上设置配施硅肥的6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菌核病抗性,探究缓释肥与硅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及菌核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及缓释肥全量施用相比,缓释肥减量15%、30%处理下的油菜苗期叶片数及收获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与根颈直径仍能达到较高水平,且施用硅肥对油菜苗期的生长及收获期的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所有施缓释肥处理间的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质量、收获密度、产量均差异不显著;同等施肥量情况下,配施硅肥处理油菜的千粒质量、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缓释肥减量15%配施硅肥处理产量最高;施用硅肥能显著降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47.21%,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综合分析,在机械直播种植模式下,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765 kg/hm2(N、P、K的质...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讨油菜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以及与产量预测的关系,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的田间试验,结合定量氮素分析,初步确立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叶片营养诊断指标为苗期1.48%~1.95%,苔期4.65%~5.56%,角果发育期3.40%~4.10%.并发现角果发育期叶片中氮吸收量和产量呈显著的相关,建立角果发育期叶片氮吸收量和产量的曲线方程,可对该期油菜产量进行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7.
18.
硼对不同油菜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点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证明硼肥具有促进油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常规油菜和优质油菜品种对硼肥反应在生长和产量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品质上则具有相似的反应趋势。常规品种和优质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与其叶片含硼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及干物质的差异有一致性,说明上述指标可以作为油菜耐低硼能力的鉴别依据,优质油菜品种对缺硼反应敏感,施用硼肥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土壤水溶性硼含量愈低,硼肥的增产效果愈佳,两类品种所表现出的差异也就更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氮量原则和土壤盆栽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追施沼液配方肥和无机复混肥对油菜生长、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方肥的肥效明显优于无机复混肥。在等施氮量条件下,与无机复混肥各处理相比,施用沼液配方肥的处理A3油菜干物重达最高值,为17.10g/pot。在品质方面,等施氮量条件下,施用沼液配方肥的处理A1、A2、A3和A4与无机复混肥的处理B1、B2、B3和B4相比,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8.85%、44.83%、52.97%、49.08%;Vc含量分别增加24.31%、35.80%、39.08%、33.77%;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6.81%、15.67%、21.32%、7.73%;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47.29%、49.82%、59.90%、34.39%。 相似文献
20.
包膜复混肥对油菜产量和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6):666-669
为了探明包膜复混肥在油菜方面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复混肥料对‘湘杂油1613’油菜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复混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结实率,产量可达到2 342.49 kg/hm2,比对照增产114.79%,比全量普通复混肥处理增产10%;千粒重达到4.9 g,比对照提高9.9%;每角果粒数平均16.94个,比对照提高28.9%;包膜复混肥对肥力调节具有显著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调节光合物质的转移方向,有效促进前期根的生长;施用包膜复混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达45.04%、17.38%、72.20%,比普通复混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98%,26.02%,25.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