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对阳曲县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介绍了阳曲县植物区系特点,并从主要防护树种资源、食用树种资源、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牧草与饲料植物资源、颜料植物资源、主要纤维编织资源、主要蜜源植物资源等8个方面分析了阳曲县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旨在为阳曲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南湿地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湿地资源现状,从资源经济学角度出发剖析了湖南省湿地资源产权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同时,建议进一步明晰湖南湿地资源资产产权,进行湿地资源价值评估,开展湿地资源资产核算等,以完善湖南湿地资源产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庆元县,共有野生蕨类植物231种,隶属于67个属36科。根据蕨类植物用途,将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划分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观赏蕨类植物资源、指示蕨类植物资源、化工原料蕨类植物资源、编织蕨类植物资源、食用蕨类植物资源、饲用和肥用蕨类植物资源以及农药蕨类植物资源8类。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育种采用的繁殖材料.合理的收集保存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林木种质资源,是提高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林木种质资源,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特点和利用状况,又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小西山资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区资源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植物区系组成,将该区资源植物划分为食用类植物、药用植物、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森林文化植物5种类型,对各类型资源植物的具体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资源植物利用现状问题:对资源植物的潜在价值认识不深,对特色资源植物生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利用形式单一,缺乏系统利用,人为干扰严重。提出建立资源植物数据库,实行资源植物动态监测机制,确立资源植物保护以生境保护为先的整体保护理念,与森林多功能利用相结合,统筹发展资源植物,与森林文化建设相结合,突出地方资源植物特色等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旅游资源基本概念和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旅游资源资产的价格构成,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盐池湾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稀有药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的性味特征,蒙医药药用植物资源等多方面论述了在盐池湾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依据浙江省森林风景资源分类系统的划分标准,对景宁全县范围的森林风景资源,按8个重点调查区和此外乡镇(街道)调查区进行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森林风景资源有5大主类、18个亚类、52个次亚类;共有森林风景资源单体432个,其中五级资源6个,四级资源30个,三级资源98个,二级资源148个,一级资源150个。  相似文献   

9.
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来源、构成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很难避免会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境,它是自然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滥用的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问题,对自然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旅游资源价值问题是自然旅游资源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其是否具有价值曾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论。本文首先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入手,运用不同价值理论阐释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外部性,并分析了影响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主要因素。最后从4个方面探讨了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问题:1)把自然旅游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对自然旅游资源价值进行量化评估;3)对自然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4)建立自然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有昆虫资源数据分析表明,泉州市昆虫资源丰富,不乏一些珍稀物种,但其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有效保护昆虫资源,必须开展辖区内昆虫资源的清查,摸清资源本底情况,并加强昆虫资源保护的科普知识宣传,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湖南挪溪森林公园文化旅游资源的组成,分类描述了挪溪森林公园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绿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景观资源;对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洋 《绿色科技》2021,(5):188-189
为解决传统生态资源保护防治率低的问题,基于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设计了生态资源保护方法。通过获取生态资源保护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数据,处理生态资源保护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数据,可实现生态资源保护。研究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对生态资源保护的价值,主要包括: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健康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针对生态资源保护防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解决传统生态资源保护防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据江西省2016―2017年森林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的调查成果,采用评价因子评价法和专家头脑风暴法对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评价极强的资源单体32个,占调查资源单体总数的3.19%;总体评价强的资源单体88个,占调查资源单体总数的8.78%;总体评价较强的资源单体847个,占调查资源单体总数的84.54%;总体评价弱的资源单体35个,占调查资源单体总数的3.49%。同时分析了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规划基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借鉴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评价体系,着眼于区域整体资源的资源空间分析与评价,立足于资源本体的分类、分级和价值评价,构成从广义到狭义风景资源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梵净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评价是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通过对梅子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评价、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分析表明,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资源评价总分为38分,等级为良;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得分为32.78分,符合二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其风景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森林公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掌握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的变化动态,就必须开展野生植物资源定位监测,建立健全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定位、定量研究的网络体系,提高我国资源动态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通过资源数字化管理,快速、准确、及时地公布资源动态,评价野生植物保护效果,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资源保护、管理、经营利用的网络化、数字化,实现野生植物保护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行业发展,树立野生植物保护的新形象。开展野生植物监测和实现资源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名古屋议定书》是由《生物多样性公约》衍生出的一个关于生物遗传资源利用的约定, 它的签署对遗传资源大国和利用遗传资源大国在资源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分配上将起到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文中从林木遗传资源的视角探讨了《名古屋议定书》将对国内资源获取的影响。我国林木遗传资源是按所有权属分部门管理, 按经营方式有国有、集体和个人等形式。目前, 国内还没有针对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法规。议定书的签署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林木遗传资源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 促进林木遗传资源保护和获取更加规范, 有效遏制林木遗传资源的非法流失, 促进林业新品种培育与保护更加完善和增加林木遗传资源提供者的收入。中国是重要的林木遗传资源提供国, 同时又是遗传资源使用国。但是, 我国在生物技术和产业研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发达国家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水平, 因此建议"适时核准"。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确定三道坑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珍稀的植物、动物资源.有优美多样的人文景观资源.应用通行方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评价: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资源23处,有优良旅游资源5处,普通旅游资源18处;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良好,不同的旅游资源组合具有补充性、旅游资源质量一般、总体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从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在此基础上,对风景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从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三方面对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价;得出了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加强保护.针对新生桥国家...  相似文献   

20.
对农业景观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农业景观资源的分类,农业景观资源按照主导功能和人为干预程度可以分为农业聚落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农业体验景观和农业创意景观。在农业景观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农业景观资源的特点、农业景观资源评估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农业景观资源的价值影响因素,不同种类的农业景观资源有不同的价值影响因素。对农业景观资源评估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