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四川省什邡市晾晒烟区气候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四川晒黄烟区农业气候要素年变化规律和特征对优质烟叶生产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笔者系统分析了四川省什邡市近30年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主要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研究了当地烟草生育时期和烟叶调制时期主要气候因子对烟草生长和烟叶调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什邡晒黄烟区近30年温度逐年升高,降雨量逐年增加;日照时数变异幅度较大;从总体来看,温度、降雨量以及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可以满足优质烟叶生产要求,但是在烟草生育时期明显存在温度过低和降雨偏少的问题,在烟叶调制时期又存在日照时数太少和降雨量过多的问题。因此,根据该地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和特征,适当调整栽培措施,可使烟草各生育时期处于更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提高优质烟叶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14
为了研究太行山区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变化规律,指导玉米实际生产。本研究选择武安市降雨量和玉米单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点图、建立线性方程、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等方法,通过统计、对比描述等方式,分析武安市降雨量对玉米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与玉米的单产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且生育期降雨量对玉米单产具有显著性影响。(1)在490 mm降雨范围内,玉米的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90 mm降雨时,玉米的单产与降雨量负相关。(2)玉米的单产受7月和8月的降雨量影响显著,且降雨量约278 mm时,玉米的单产较大。  相似文献   

3.
CAPM模型在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274-277
降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预测降雨量以及所得结果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降雨量变化与资产价格变化的相似性,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建模思想,应用到降雨量的预测中,建立了降雨量的CAPM模型。用该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合理,而且计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4.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可利用土地达6847hm^2,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疆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不仅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也为良种生产繁育提供了较强的地理优势。新疆大气干燥,降雨量少,且太阳辐射力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在全国是最少和最轻的,对种子的生产和贮藏是极其有利的;新疆大部分地方的气候、灌溉等自然条件特别有利旱作制种,形成了全国少有的绿洲灌溉农业,大部分地区不受季节性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麦区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强筋春小麦的生产,选用强筋类春小麦品种结合成熟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氮素的调控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配套生产强筋春小麦优质原粮,其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如下。1加强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黑龙江省降雨量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季节分配不均的现象。年降雨量80%集中在夏季,而冬、春两季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5%,且冬季的雨水对下年春季土壤水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保山市冬玉米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冬玉米主要是指利用云南冬、春、初夏降雨量少,光照充足,热区气温较适宜玉米生产,利用亚热带地区冬、春、初夏的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高效作物的增产潜力,在冬季播种的玉米。  相似文献   

7.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5年(1961-2015年)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和暴雨的变化特征,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夏季降雨量、降雨量变化趋势、暴雨次数、暴雨变化趋势等方面,利用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和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雨量在中部的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西部地区最高,在360mm以上,东部三江平原和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低,在300-320mm之间。夏季降雨量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呈增加趋势,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呈减少趋势。全省夏季平均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mm,20世纪70年代平均降雨量最低,80年代最高。小兴安岭西南部和张广才岭西部地区平均暴雨日数最多,其次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最少。暴雨发生站次呈明显升高趋势,每10年增加2.3站次,20世纪70年代暴雨发生站次最少,2010年以后最多。最大日降雨量基本上从西南向东北部递减,西南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最大日降雨量都在120mm以上,东北部地区都在120mm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龙眼雌花开放数量和雌花坐果率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应用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石硖龙眼开花前后的温度、降雨量与雌花开放数及雌花坐果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前30d的气温对正处于雌蕊形成期的小花原基分化具有影响,日均温21.0℃时雌花开放数最多;当开花前30d、50d的降雨量依次<41.8mm和<57.5mm时,降雨量增加可提高雌花开放数,降雨量过大雌花开放数减少;开花当日和开花后1-15d的气温影响雌花坐果率,开花当日日均温越高,坐果率越低,日均低温<20.2℃时,随温度升高,雌花坐果率提高,开花后1-15d日均温和日均低温越高,坐果率越低,日均高温<30.7℃时,温度升高雌花坐果率提高;在开花坐果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降雨量增多雌花坐果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铁观音茶树是福建省最主要的茶树栽培品种。近年来多次的高温干旱天气,使铁观音茶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配合福建山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本项目研究首先收集来自铁观音茶树主栽区3测站的42年逐日降雨量数据,然后采用适配曲线法、滑动平均处理和集中度等方法,分析逐年降雨总量的分布频率、降雨量的年变动趋势、降雨量的集中度和降雨量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测站的滑动曲线时间序列的降雨变异较为显著,1979年以后3测站的年降雨量在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幅度比1979年前的波动幅度大。3测站的5月-9月为湿季,10月-11月为干季。3测站1979年前干季的降雨量分别占全年的7.5%, 6.0%和5.8%,1979年后分别占全年的5.8%, 4.7%和5.0%,均呈现降低的趋势,显然秋季的降雨量不能满足铁观音茶树的生长需求。为此,山地水利工程应以铁观音秋茶生产季节的需水量为建设依据,以保障铁观音茶叶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各时间段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根据逐月气象数据,将2012—2019年的降雨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按照时间段分别分成13组,对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的各组数据与天然草地鲜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最高,3—7月总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39,P=0.009<0.01),3、4月的降雨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2—7月平均气温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40,P=0.009<0.01),2月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日照时数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回归定量分析显示,3—7月的总降雨量每增加1 mm,鲜草产量增加289.693 kg/hm2,2—7月的平均气温每增加0.1℃,鲜草产量增加144.93 kg/hm2。降雨变化对鲜草产量的变化量影响较平均气温的大。  相似文献   

11.
李宗平 《中国种业》2013,(12):69-71
为明确不同气象因子与烟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细化烟草种子生产最佳区域,对1982—2010年白肋烟雄性不育杂交种和2003—2010年烤烟常规种种子的产量质量统计结果,与各繁殖地点所在区域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7-9月月平均降雨量、7-9月月平均气温、12-22℃活动积温等因子对烟草种子产量、出子率、千粒重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烟草种子产量、出子率、千粒重与海拔高度、7-9月月平均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光照、7-9月月平均气温、12---22℃活动积温呈显著正相关;对烟草种子产量质量影响最大的是8月降雨量、海拔高度、12-22℃活动积温和年日照时数;在鄂西南山区烟草种子繁殖区域以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区、且8-9月有明显伏旱天气的地区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重庆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油菜生产发展的关系,基于重庆1983—2013年气象资料和油菜生产状况,分析重庆近3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平均气温变化呈现显著的曲线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在0.0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重庆近30年降雨量突变发生比较频繁,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相邻年份间降水量差异较大,1998年降水量为1363.5 mm是分析期内降水量最多的一年,以此为突变点,此后呈下降趋势。菌核病发病指数与3月和4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682*达显著水平,菌核病发病指数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显著;重庆油菜面积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568*),单产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与油菜单产呈显著负相关(P=-0.544*),与油菜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降雨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而且相邻年份间降水量差异较大,与油菜面积和单产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秸秆覆盖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Meta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秸秆覆盖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和“小麦产量”为关键词搜集、筛选并整理1970-2019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建立综合文献数据库。分析秸秆覆盖、不同秸秆覆盖量、不同年均降雨量和不同年均积温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以增加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区域的小麦产量,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使小麦平均增产12.77%;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9 000kg/hm 2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4.49%(9.01%~20.52%,CI>95%);当年均降雨量为200~400mm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9.36%(9.86%~28.49%,CI>95%);当年均积温为0℃~3 000℃时,小麦增产率最高,为19.56%(16.36%~22.39%,CI>95%)。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降雨量和积温区域采用秸秆覆盖技术栽培小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区分石家庄地区山区和山前平原气候的异同,促进该区域现代化农业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发展,利用石家庄地区3个山区气象站和3个山前平原气象站1964—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标准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山区和山前平原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石家庄山区与山前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呈升高趋势,山前平原气温的上升趋势和波动性高于山区,随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晚于山区,但气温显著升高的时间早于山区;山区的降雨量全部呈减少趋势,山前平原除冬季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2个区域降雨量的趋势变化都不显著,山区降雨量的波动性高于山前平原;2个区域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山区日照时数的波动性高于山前平原,随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晚于山前平原。该研究可为太行山中段东麓的山区和山前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气候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海南不同地区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74—2004年气象资料和2005年出版的《海南省志》中《水利志》部分的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对海南省不同地区近30年的平均降雨量和平均蒸发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各个地区降雨过程主要发生在8—10月,而蒸发过程主要集中于5—7月。春季和冬季的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夏秋两季除南部和西部地区蒸发量明显高于降雨量外,其它地区都是降雨量大于蒸发量。而年降雨量只有东部和中部地区大于年蒸发量,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都是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适水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做出了马铃薯发芽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的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空间分布图,根据国内外对几种主要马铃薯品种耗水规律的研究,选择出内蒙古各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为400~450 mm的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菜用品种‘克新1号’、淀粉加工品种‘陇薯3号’和油炸薯条品种‘布尔班克’;在降雨量为300~400 mm的东部大部分地区,最适宜种植菜用型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其次适合油炸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和‘大西洋’;而在降雨量为200~ 300 mm的中部地区,适宜‘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的种植,但不会达到最优产量;而在降雨量偏少的中西部地区,若存在灌溉条件,可通过覆膜等措施种植‘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而在降雨量为100 mm以下的西部地区,由于块茎形成期的温度超过块茎生长的最适温度,该地区并不适宜马铃薯的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高程(1158m、1270m、1341、1407),不同坡向(峁顶、阳坡、阴坡、阳沟坡、阴沟)情况下20个观测点的降雨量监测,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丘陵沟壑区的山地降雨,在不考虑坡向影响的情况下,降雨量基本随着高程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少;在同一高程,不同坡向情况下降雨量的分布规律为:阴沟坡>阴坡>峁顶>阳沟坡>阳坡,即阴坡(背风坡)>阳坡(迎风坡);不同高程情况下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控制降雨量进行长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年降雨量干旱胁迫下柚树的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年降雨量的减少和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柚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降低;柚树的生理抗旱力弱,其抗旱机制不属于生理抗旱型。在年降雨量1200mm和1000mm条件下,柚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在年降雨量800mm和600mm的干旱胁迫下,柚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无论年降雨量多少,柚树的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长期干旱胁迫导致柚树光合速率下降的生理机制属于非气孔因素。我国南方喀斯特干旱地区柚树能够良好的生长发育,与柚树特有的抗旱根系构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洛阳地处豫西山区,丘陵、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平原川区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0%左右,可利用耕地少,年降雨量600mm左右,且分布不均,土地瘠薄,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而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故有"十年九旱"之称,对农业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加之改变生产条件的难度大,抗灾能力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全市旱地面积大、旱灾频发、小麦产量低而不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烟区气候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江西省烟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适宜性,从江西省气象部门系统观测数据中筛选16个产烟县近40年(1970—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平均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3组要素,分析江西省主产烟区的气候特征;并根据江西省烟草生产节令,讨论各县烟草生长季节气候特点及其与国内外主产烟区烟草生产气候条件的异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年平均日照时数1623.11 h,年平均降雨量1632.14 mm,适宜烟草生产。但是,个别年份烟草生长前期可能出现低温,成熟期温度可能过高,或降雨偏多,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不利。江西省烟草生育期和大田期生长期平均温度与美国接近,高于云南玉溪、福建三明、巴西和津巴布韦,但苗期温度最低,成熟期温度最高;平均日照时数略高于福建三明,低于巴西、津巴布韦和云南玉溪,远低于美国;烟草大田期和成熟期平均降雨量与福建三明相当,远高于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云南玉溪。江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需求,但也可能出现前期低温寡照、后期高温烈日或暴雨成灾的不利气候。与国内外著名烟区相比,江西省烟区气候条件有其明显的特点,烟草生产上必须注意扬长避短,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