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遗传基因的品种进行杂交,并培育杂交后代,杂交育种对牡丹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牡丹开花授粉习性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将杂交育种应用在培育牡丹新品种,皆在完善培育牡丹新品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由于牡丹是异花传粉植物,为了克服现有牡丹品种的不足,培育花色奇异、花型丰富并具有各种用途的优良品种,采用人工授粉法对牡丹进行杂交,既而从中培育出新品种,从套袋、母本人工去雄、晾花粉、筛花粉、杂交授粉、杂交后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牡丹人工授粉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牡丹品种特性,选择培育出5个牡丹春节促成栽培新品种。从父母本选择、杂交方式、杂交工作准备、杂交工作实施、优良单株及初繁后的选择等方面介绍其培育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报道了兰州和平牡丹园培育紫斑牡丹新品种的方法和过程,讨论和分析了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主要结果有:①20年从32万多株实生苗中选育出9种花色、7种花型、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②甘肃紫斑牡丹品种(群)与中原普通牡丹品种(群)大规模反复杂交,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量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③按色、类、型、组和品种五个等级组成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色型兼备、科学实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牡丹观赏新品种‘羽衣贵妃’,是以传统名品‘赵粉’为母本、‘雪映桃花’为父本杂交培育的粉色系品种,皇冠型,花枝粗壮、硬挺,花头直上、高于叶面,丰花性好,植株中高、半开展,生长势强,整体观赏性突出,同时抗性良好,适应性广,适于庭院、公园及专类园的观赏品种栽植,2019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牡丹新品种‘羽衣贵妃’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培育思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以期为牡丹新品种培育尤其传统牡丹品种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四川历时26年育成全国首个獭兔新品种本刊讯(记者王雯慧)近日,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川白獭兔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第2342号公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獭兔新品种,标志着我国獭兔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川白獭兔"是以德系獭兔和美系獭兔杂交选育的四川白獭兔为育种材料,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连续五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獭兔新品种。该品种具体  相似文献   

8.
美国、日本利用先进的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方法,培育出了一批花色极其艳丽、花期较晚较长、长势强、抗病虫、其他性状也较好的牡丹特色新品种.在国家“948”项目支持下,课题组近3年开展了牡丹种间杂交特色新品种及繁育技术引进、生态适应性、繁育技术研究.新品种在引种地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掌握中原牡丹的开花授粉和结实习性,分析其育种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牡丹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有一定育性的‘满园春光’、‘红斑白’和‘亭亭玉立’等11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分析自交、杂交、开放性授粉等不同方式的结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自交也有微量的结实,异花高于自花结实率,自交自花为0.31粒/朵,自交异花为0.76粒/朵;不同授粉方式下,人工杂交的结实率(9.4粒/朵)和坐果率(90%)均高于开放性授粉和自交;平均种子干重均在0.31~0.36g/粒,种子干重最大的为杂交组合‘彩菊×蝴蝶飞舞’(0.587 5 g/粒)。说明中原牡丹授粉方式是以异花授粉为主,人工定向杂交可有效提高其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矮生豇豆新品种美国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室前后花费了20多年时间,利用回交育种法,对3个杂交组合花精×亚拉巴马9368、密西西比银豇豆×CR17-1-13和密西西比银豇豆×CR50的后代群体反复进行单株选择,培育成功了这一矮生豇豆新品种──卡罗来那豇豆。...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8,(3)
正最近,中科院院士李家洋领衔的研究团队运用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经过精心的杂交"设计",育成了具有理想株型及超高产、早熟和抗稻瘟病等优秀基因的水稻新品种。该技术除了能让水稻既高产又优质外,还能让育种时间大大缩短。从常规育种需要的7~8年缩短到4~6年,甚至更短。实现了快速、定向、高效培育系统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新品种 一、川芋12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引进筛选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强材料44-4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杂交,1991年进行杂交组合配制,1992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经多年的无性系后代培育、筛选、鉴定、比较试验,2009年通过大区生产试验和新品种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到2005年,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国际水稻所引进"超级稻"材料297份,经过多年、多代系统选育和杂交改良,育成水稻新品种2个、新品系6个;通过直接或间接对这些超级稻材料评价与利用,提高了玉溪市水稻育种和生产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2月10日,从云南省农业厅、科技厅联合举行的"云岭牛"育种成果发布会获悉,"云岭牛"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四个、南方第一个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据省农业厅副厅长寸强介绍,2014年12月8日,农业部发布公告,"云岭牛"为云南省自主培育肉牛新品种,并颁发了新品种证书。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联合28家单位和企业,历经31年,培育出的"云岭牛",适于热带、亚热带环境饲养,具有肉质好、周期短、抗病强、适应广、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打破  相似文献   

15.
"太湖1号"杂交青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育种研究室历经多年刻苦攻关培育的青虾优良新品种,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于增产增效显著,"太湖1号"种虾供不应求,已成为养殖户抢购的宝贝.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从江苏省农垦获悉,国家商标局最新公布的"中国驰名商标"中,江苏大华种业榜上有名,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种子"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大华种业已培育并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9个,合作开发新品种15个,确立了比国家标准更高的质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定西39号是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自育的"8152"为父本复合杂交后,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审定号为2008004。2009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08~2012年为甘肃省旱地春小麦主推品  相似文献   

19.
齐爱琴 《现代种业》2004,(5):51-51,50
美国杏李是美国经过70多年研究,通过杏李种间多次杂交,历经几代育种专家的努力而培育出的新兴高档水果。由于利用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的难度大、成功率低,国内开展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培育工作极少,所以目前国内还没有培育出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杏李品种。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在国家“948”引进项目的资  相似文献   

20.
K优04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K17A为母本,成恢047为父本经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2000年该品种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贵州省审定和重庆市预审.1999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杂交优质稻米第二名,四川省科技厅将其列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