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蓄冷式冷藏箱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和温差。【方法】采用CFD模拟软件对冷藏箱内流场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建立包括冷藏箱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内的三维耦合模型;分析蓄冷式冷藏箱降温过程中贮藏室内温度场分布规律;得出贮藏室内横截面和纵截面流场分布图。基于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不同风机风速、回风道面积和冷条初始温度对贮藏室流场的影响。【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冷藏箱可以在8 min内将贮藏室温度从16℃降低到0℃,正对回风道的区域温度较低,其他区域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贮藏室温度变化平均绝对误差为0.68℃,温度分布平均绝对误差为0.29℃。提高风机风速,增大回风道面积,降低冷条初始温度可以缩短降温的时间,贮藏室温度变化速率随着降温时间逐渐减小;贮藏室内的温差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随回风道面积的增大和冷条初始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蓄冷式冷藏箱降温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700多通道数据计算机采集系统,将自制热电偶探针插入桃、芜菁果实中,测量其在冷藏过程中的温度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被测果实内部温度在放入冷藏箱3 h后,其内外温度均低于5 ℃;6 h后,其整体温度为3 ℃;表皮最大温度波动为0 5 ℃,内部温度波动为0 1 ℃.同样环境条件下,芜菁的温度下降速度要大于桃的温度下降速度.通过试验系统可以准确地测试出冷藏过程中果实内部温度场变化分布以及达到冷藏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保证冷藏过程果蔬的品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C/N污泥堆肥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污泥堆肥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杨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以锯末为调理剂,研究起始C/N分别为25和7.13的2种污泥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堆体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在同一起始C/N堆料内,堆体上、下层温度呈同时升高、同时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起始C/N堆体温度的波动变化、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高温持续时间、进入低温腐熟期的时间及下层堆体所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均不同。不同起始C/N堆料在3个发酵时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中的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C/N为25的堆料中,高温区分布均呈凹型,分布区域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向上推移,最凹点由升温期时距发酵仓底0.47 m处提升到降温期时的0.66 m处;鼓风近点温度比鼓风水平远点的温度高1~4℃;在C/N为7.13的堆料中,3个发酵时期中的高温区域分布形状不同:升温期的高温区呈倾斜的凸型分布,高温期发酵仓不同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降温期的高温区呈凹型分布,最凹点在距发酵仓底0.50 m处。【结论】在强制通风静态垛发酵仓中,2种不同起始C/N污泥堆体温度空间分布及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卷烟主流烟气温度高不仅影响卷烟滤棒对烟气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截留效果,还会对卷烟抽吸感官产生负面影响。在滤棒中添加相变材料是降低卷烟出口烟气温度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卷烟的应用需要,所添加的相变降温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使得其在较短的抽吸时间内发生尽可能多的热交换,同时也应避免相变过程发生时液体材料泄漏引起的烟气通道堵塞、滤棒塌陷等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卷烟降温材料的相关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解决上述问题的2种有效方法分别是在相变材料中添加导热材料和构建定形相变材料,并对卷烟用相变降温材料的研究应用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香蕉冷害过程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人工气候室中通过人工降温使香蕉及大蕉受低温胁迫。在气温降压至1℃时香蕉植株出现冷害而大蕉植株仍生长正常。香蕉在冷害过程中,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下降。大蕉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一直高于香蕉且降幅很微。香蕉及大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温度从10℃降至4℃时有增强的趋势,继续降温时则下降,但大蕉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整个低温协迫过程均高于香蕉。自然越冬过程田间蕉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是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出菇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20℃,在此温度环境下,子实体品质好,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155.0kg.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相似文献   

7.
相变蓄能材料应用于北方猪舍低温热水地面中可以使地面的蓄热能力增大。研究了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和相变低温热水地面的过程。通过对相变材料的制备得出结论:相变地面表层的混凝土层不能太薄;环氧树脂与吸入相变材料的超轻陶粒按质量比为1∶5~7的比例混合,发现有相变材料泄漏,所以混合时环氧树脂的比重应该增加。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试验的最优水平V(癸酸)∶V(月桂酸)=7∶3,相变材料厚20 mm和相变材料顶部距地面高为20 mm;通过以上试验、分析,制备出了适于北方猪舍的相变低温热水地面。在低温热水地面中使用相变材料不仅能提高猪的腹感温度,而且能减少能源的损耗。  相似文献   

8.
LNG进入常温卸料管道前需进行预冷,在低温氮气预冷过程中,会出现管道顶底温差较大的现象,过大的顶底温差会造成管道拱起。利用Fluent软件,建立LNG卸料管道氮气预冷三维模型,采用阶段降低氮气入口温度的预冷方式,模拟氮气预冷卸料管道温度分布规律,探究卸料管道顶底温差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预冷过程中,管道近管壁处温度梯度大,管道内部温度梯度较小;同时预冷过程中管道内自然对流作用不可忽略,与管道换热后的氮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在浮升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导致顶部温度高于底部温度;影响顶底温差大小的因素有预冷时间、质量流量、氮气温度等;顶底温差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质量流量越大,氮气入口温度越低,管道顶底温差越大。为避免管道顶底温差过大和预冷速度不超过10 K/h,建议采用阶梯式预冷建议逐渐将温度降至123 K左右。(图10,表2,参10)  相似文献   

9.
<正>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储能能力强、相变过程中温度恒定等特点,它在相变过程中能够吸收(释放)大量热量,非常适用于作为能量储存的材料。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应用相变材料及相变装置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相变储热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固-液相变储热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于太阳能热泵系统低温相变材料的特点、相变储热装置及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相变材料及相  相似文献   

10.
钙效应剂对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钙效应剂对4℃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北海道黄杨扦插植株为材料,在低温胁迫前用水、CaC12、EGTA和LaCl3浇灌植株,然后观察4℃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处理的植株相比,适宜浓度的Ca2+(10mmol/L)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初期可促进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减缓MDA含量的增加;在低温胁迫后期EGTA和LaCl3能抑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导致MDA含量升高,加剧低温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5种叶菜类饲料(白菜、青菜、包菜、菠菜、生菜)在室温下(20~25℃)敞口储存7 d,不同储存温度(20、5℃),不同加工温度(220、80℃)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目的是得到叶菜类饲料适宜的储存温度,储存时间以及适宜的加工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20~25℃)下储存7 d后,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都在第6天达到峰值,并在达到峰值后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菠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更加明显。另外,两种不同温度的加工中,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钠的含量220℃比80℃亚硝酸钠的含量高6×10^-4~1×10^-3 mg·kg^-1。220℃处理放置24 h后,白菜和青菜中亚硝酸钠含量要比80℃处理放置24 h后中的含量要多3×10^-4~9×10^-4 mg·kg^-1,但菠菜、包菜、生菜的亚硝酸钠含量要多3×10^-4~1.2×10^-3 mg·kg^-1。5种叶菜类饲料中亚硝酸盐在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含量有所不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为:常温>低温。试验结果显示,叶菜类饲料不适宜长时间储存,更适合冷藏,储存时间应控制在4 d以内,加工温度约80℃更好。  相似文献   

12.
果菜类蔬菜公路冷藏运输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江  李超  和晓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10-1513,1531
由于运输过程中,震动引起的机械损伤会导致蔬菜后期运输和贮藏的困难。通过对胡萝卜、黄瓜、番茄、甜椒这4种果菜类蔬菜公路冷藏运输的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温度、湿度和振动对蔬菜运输和品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宝林  施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28-1129,1132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3种处理,研究河西内陆河灌区作物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8:00时3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相差不大。14:00时土壤温度增速最明显,覆盖免耕的土壤温度变化较其他两种方式平缓,秸秆的覆盖降温作用在作物生育中前期表现明显,后期减弱。20:00时覆盖免耕的土壤积温分别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小134.31、61.4℃。3种耕作方式的土壤温度差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降温过程中的差值较增温过程的小。作物生育早期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土壤温度变化剧烈;降温天气覆盖免耕的增温和降温分别为7.42、.4℃,增温天气增温和降温则为13.6、12.7℃。[结论]秸秆覆盖免耕依据气温和作物生育期表现出不同的调温效应,减缓和抑平了土壤时间和空间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增温效应"和"降温效应"在土壤表层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夏秋季叶菜类蔬菜防雨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的稳定供应关系到城市蔬菜价格的稳定。华南地区夏秋季(4耀9 月)气温高、日照强、雨量集 中,露地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容易受病虫为害和被大雨打坏,很难正常生长、产量低,农药使用量增加,严重影响叶菜 类蔬菜的连续生产、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探索夏秋季叶菜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叶菜类蔬菜的产 量与品质。具华南特色的防雨棚既能防雨,又能通风透气,特别适合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的高效栽培,是解决华南地区 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生产瓶颈,稳定市场供应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技术。通过介绍防雨棚的研究进展、性能、 高效栽培技术和投资分析,为广大投资、生产和推广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同营养液进行水培的方式研究了7种叶菜硝酸盐含量积累及其原因。结果表明,7种叶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叶菜叶片内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差异、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以及叶片中硝酸盐的代谢库和贮存库的不同造成的;不同叶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内在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代谢库的大小有明显的负相关,与贮存库和吸收速率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 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 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 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 ℃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 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 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 ℃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7.
房世杰  徐斌  潘俨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9):1626-1634
【目的】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新疆哈密瓜冷链运输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哈密瓜果实质地硬度、粘附性、内聚性等物性指标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质地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波动幅度前者较后者平缓;西州密17号果实硬度、粘附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西州密25号果实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咀嚼性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果实各质地指标受温度影响明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西州密17号相较西州密25号各质地指标波动幅度小,更耐贮藏;西州密17号最佳贮藏温度为5℃,西州密25号最佳贮藏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阻抗谱(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技术研究果蔬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将电化学、植物生理的理论与果蔬贮藏相结合,从生理学的角度来探究果蔬品质变化的过程。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了黄瓜的贮藏条件、贮藏时间与阻抗谱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室温和保鲜膜贮藏条件下黄瓜的阻抗值随水分散失而升高,冷藏条件下阻抗值则降低。冷藏条件下的黄瓜会产生冷害,严重影响口感和品质。比较发现用保鲜膜保鲜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同营养液水培的方式研究了7种叶菜硝酸盐的积累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7种叶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叶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差异、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和叶片中硝酸盐的代谢库和贮存库的不同造成的;不同叶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代谢库的大小呈明显的负相关,与贮存库和吸收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叶菜的生长状况影响叶片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