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机插单季晚稻生产实践提供合理依据,特开展了播期对机插单季晚稻秧苗素质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与"甬优538"在平阳县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适宜的播期均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2.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氮肥减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CF)、复合肥侧深施(90%CFD)、缓释肥撒施(80%CRF)和缓释肥侧深施(80%CRFD)。结果表明:与CF相比,90%CFD、80%CRF与80%CRFD处理水稻氮素投入虽然分别减少10%和20%,但早稻和单季晚稻产量差异都不显著;80%CRFD处理相较于80%CRF处理显著提高了单季晚稻产量。3个处理(90%CFD、80%CRF和80%CRFD)的早稻和单季晚稻生长期间稻田氨挥发总量分别在12.45~18.50 kg/hm~2和18.75~26.23kg/hm~2之间,都显著低于CF处理;氨挥发率分别为9.3%~12.6%和10.4%~12.9%,比CF处理分别降低了2.0~5.3和2.4~4.9百分点。80%CRFD处理在早稻和单季晚稻上的氨挥发损失都显著低于80%CRF处理。早稻试验中3个处理(90%CFD、80%CRF和80%CRFD)的氮素表观利用率为35.6%~46.9%,比CF处理增加了4.0~15.3百分点;90%CFD和80%CRFD处理的单季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也显著高于CF处理,但80%CRF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C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早稻生产中复合肥减量10%侧深施、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或撒施,都能实现氮肥减施稳产的目标,单季晚稻生产中则适宜采用复合肥减量10%侧深施或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上海奉贤地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 ℃、≥20 ℃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 ℃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抽穗扬花期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5.3 ℃,籽粒灌浆期平均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延迟型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冷害对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进行组合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单季晚稻"三虫"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应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农药,能够有效控制单季晚稻"三虫"危害,实现减少防治频度及农药用量、节省农药成本和防治工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本增效的目标,可作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有效载体,在常规单季晚稻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奉贤区为例,采用1984~2008年单季晚稻产量、产量结构及苗情监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灾害发生资料,列举和分析了各种气象灾害对单季晚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实例及成因。结果显示,水稻生长期间高温干旱,6~7月分蘖期低温,8~9月孕穗至抽穗期低温阴雨以及籽粒灌浆和成熟收割期遭遇暴雨、大风、热带气旋(台风)是单季晚稻生产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这与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结构年际增减变化的状况相当吻合。最后,针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发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前几年长兴县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和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的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并对各项防控措施在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对适当推迟播种、避开一代灰飞虱传毒、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实践。通过推广单季晚稻直播等措施对单季晚稻的播种期进行了适当调整,有效地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并在近几年来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对东阳市巍山镇单季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的主要工作做法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单季晚稻高产建设提供经验和依据,促使单季晚稻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8)
1999年6月中旬至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连降暴雨,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淹损失严重。为了降低灾害损失,广大农户应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尽早采取相应管理及补救措施。1.加强对受淹单季晚稻的中后期管理通过采取排水、施肥等措施,部分受淹轻的单季晚稻能够恢复生机。但是有的因洪涝灾害造成烂根、烂叶、茎秆变软的田块,极易倒伏减产。为此受淹单季晚稻在水浆管理上要做到多次搁田,促进植  相似文献   

11.
在前几年长兴县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和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的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并对各项防控措施在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对适当推迟播种、避开一代灰飞虱传毒、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实践。通过推广单季晚稻直播等措施对单季晚稻的播种期进行了适当调整,有效地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并在近几年来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单季晚稻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并从选种及浸种消毒、种子催芽等方面提出了单季晚稻浸种催芽技术,以期为提高单季晚稻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宜前作为四季豆的单季晚稻品种,笔者于2008年对几个单季晚稻当家品种进行了适应性高产攻关,结果表明,适宜该种植模式的单季晚稻品种为“Ⅱ优0293”、“Ⅱ优明86”等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药剂控制后形成不同虫量梯度的第4(2)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分蘖期直播单季晚稻后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季直播晚稻在356条/m2第4(2)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没有显著减产,说明单季直播晚稻在分蘖期对第4(2)代稻纵卷叶螟的为害补偿能力很强,有必要放宽单季晚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浙北稻区直播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选择最佳播期播量是探索主栽品种获取高产稳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经相关试验表明:当地主栽品种“秀水09”作直播单季晚稻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底~6月初,最佳播量为30~37.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降低晚稻种子含水量、防止穗芽、减少收烘成本,开展了20%敌草快水剂不同用量对单季晚稻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及其品质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季晚稻收割前喷20%敌草快水剂后能有效降低种子的含水量,但不会影响种子千粒重(高剂量有影响)、种子发芽率和稻米品质,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667 m^2推荐用量以160 mL为宜,使用适期为收割前5~7 d。  相似文献   

17.
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强化栽培与免耕栽培两项技术在单季晚稻上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兰溪市生产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在总结试验示范及生产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并阐述了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组合药剂对单季晚稻病虫防治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药剂组合基本能防治好单季晚稻重大病虫害,对稻田天敌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华  卫勤  何吉  曹云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843-1845
介绍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技术集成,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等相结合的技术要点,为水稻生产实现病虫草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安全优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可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免耕栽培具有省工节本的优势,是农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内容。为明确免耕栽培对直播单季晚稻和移栽单季晚稻的影响,以及土壤调理剂Agri-SC免深耕的使用效果,2004年在单季杂交晚稻生产中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