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林研究》1991,9(1):77-79
通过对油茶林不同抚育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油茶进行抚育管理是油、蜜丰收关键的营林措施,油茶垦复施肥后可使单位面积开花数量增强,始花和终花时间提前,泌蜜量、蜜质和成果率提高。 利用蜜蜂为油茶授粉,是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利用油茶蜜源来保护及繁殖蜂群,增加养蜂收益。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推广油茶花蜜蜂授粉技术的同时,结合油茶丰产林的培育开展了“油茶抚育管理与茶林放蜂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改善饲养管理,消除逃蜂的内因. 在分蜂季节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蜂,防止缺粉断蜜;及时扑灭巢虫、胡蜂等,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避免蜂群受到烟味、臭味及振动等刺激;不把蜂箱放置在高压线下、烈日下或寒风中;对弱势蜂群要勤喂,并勤换老脾,多造新脾,保持蜂脾相称,以增强群势,减少弱子;经常清扫蜂箱,保持其清洁卫生,防止箱底污物厚积.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市怀柔区对区域内蜜源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蜜源植物丰富,有18种之多,据测算年储蜜量在600吨以上,载蜂量可达15000群。  相似文献   

4.
油茶授粉意蜂驯化与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意蜂作为油茶授粉蜜蜂,在种群选择并建立驯化基地的基础上,对蜂群进行驯化,同时选育蜂王,并进一步扩群繁育,再对其种群特征进行观察。经1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驯化后的意蜂群健康、繁殖力强,对油茶花粉蜜的毒性产生了抗性;繁育出的新种群,释放至油茶林中采蜜授粉积极性高;经驯化的油茶授粉意蜂群的烂仔率仅为0.2%,低于5‰的正常烂仔水平,不产生中毒现象,采蜜授粉正常;油茶蜂王能正常繁育扩群。  相似文献   

5.
夏季正值各种植物生长季节,各种农作物、果树相继开花,对于养蜂专业户而言,此时,如有一定数量的蜂群,且能重视蜜蜂养殖,做到适取蜜,以及随时留意蜜蜂的病虫害发生,而采取有效的种种措施,在此蜜源旺盛,蜜质甜润,抓好此期蜂蜜管理,关系全年的蜂蜜产量。 加继强群夏季刺槐、柿树、枣树、荆条等花期紧接相连,陆续盛开,蜂群往往因劳累过度,群势会有所下降,此时保持强群是夺取丰收的基础。因此,要保证每群不少于15框足蜂(笔者曾在前些年用平箱群,即:9至10框蜂与加继箱群做过对比,产量相差2.5倍)。 人工合并如果箱中…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引进推广油茶放蜂技术,不仅开发了油茶花冬季蜜源,增加了蜂产品产量,而且提高了油茶结实率,增加了茶油产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蜜蜂繁殖慢、蜂群势弱不能充分利用蜜源,江苏省盐城市郊区多种经营管理局的科技人员和养蜂户一起,逐步摸索出“双王繁殖”的养蜂技术。  相似文献   

8.
1999-2009年,对洞口县柃属蜜源植物进行了调查采集和定期的物侯观测。洞口县柃属蜜源植物有16种,占湖南柃属蜜源植物种类的一半,在洞口县各地均有分布,但以罗溪、江口、渣坪、山门、又兰种类数量最多,又以罗溪为甚。本文对洞口县11种主要的柃属蜜源植物资源的形态特征与分布作了简介,为蜂农提供了11种柃木的开花泌蜜期。提出了洞口县宜柃面积广;柃属植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柃蜜品质居冠的广阔开发利用前景,以及要政府重视、联合开发、椎广模式化养蜂的三大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油茶地蜂(Andrena carmellia Wu.)是一种重要的油茶授粉蜂,它广布于油茶产区;在老产区几乎都有蜂孔密度超过300—400个/米~2的密集分布区。据调查,油茶地蜂在晴朗气候条件下,每天可出洞采访3—5次(每天至少采访30朵),每次可携带花粉13万粒;经由地蜂类采访的油茶花,座果率可达70%以上。在油茶林内如果每树能有蜂5—10头(且分布均匀),就能初步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油茶地蜂还能起深翻土地、改善土壤通透性和增加土壤肥力(排泄物)的作用。因此,在蜂群密集的地段,油茶的座果率显著高于无蜂或少蜂地段(见表1)。但由于该蜂蜂体弱小,自然扩散能力低,繁殖比较缓慢,在新油茶林内,特  相似文献   

10.
大分舌蜂与油茶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油茶产区,广泛分布着一种油茶授粉蜂—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 Cockerell)。每当油茶开花季节,大分舌蜂就羽化外出,主要采集油茶花粉花蜜,促进了油茶的授粉结实。据1972年和1973年两年产量实地采收,大分舌蜂可以使油茶增产30%左右。为  相似文献   

11.
油茶大小年结果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油茶个体分为大年树、小年树、连年小年树和稳产树4个类型,调查研究了油茶大小年结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花芽数量是产生大小年的直接原因,座果量与上年花芽数量呈抛物线关系,y=-0.0193x~2+0.8687x-1.1039;着果量与其并存的花芽数量呈指数函数关系,lny=0.7879ln l/x+2.7286。此外还研究了各结果类型树的春梢枝、春梢叶和果的生长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以下  相似文献   

13.
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及可配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6种不同无性系测定,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自然着果率高,优良无性系之间的可配性很强,各无性系之间正反交的成果率都较高,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中许多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油茶群体产量结构和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大面积油茶林分连续8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群体产量结构是低产植株比例大,高产植株比例小;群体产量分布服从指数分布;群体产量的年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年结实规律;群体产量的大小年变化主要与大年株的株次比变动有关。依此揭示了油茶混杂群体低产的实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15.
油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自20世纪中叶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以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优良农家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和优良杂交组合等油茶良种200多个,结合油茶更新与低产林改造,推广应用良种,使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良种选育现状和趋势,提出油茶育种以常规育种为基础,进一步开展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多方面育种研究,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展更高层次的分子育种的建议。并对当前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茶油产品品质等级标准制订说明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茶油富含人体必须的油酸,是优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植物油。为规范油茶生产和茶油等级,因而必须制定标准。本标准包括油茶产地生态环境条件、无公害油茶林生态系统管理和茶油质量等级3部分。  相似文献   

17.
油茶系统选择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油茶天然林分中进行群体选择,评选出优良母树,并营造示范林。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选择评出33个优株,连续4年进行无性系测定,选育出12个高产优良无性系,亩产油量达51.76kg,各项指标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8.
DH育种技术及其在油茶品种改良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加倍单倍体(DH)育种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已在农业和园艺植物的品种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油茶品种改良现状入手,综述了DH育种技术研究现状、方向,较详细地叙述了雄核发育的研究概况及DH育种技术在油茶品种改良中的应用途径。以雄核发育诱导为重要技术环节的花药或花粉培养是油茶DH育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油茶的选择育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油菜无性系的鉴定则是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油茶伏树无性系的遗传效应与环境效应之间总是存在着互作关系,为了测定油茶无性系的生长适应性和稳定性,本文引进性状回归参数bi及Si,结构模型参数ai及λi并对其内容,方法和特点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影响油茶产量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连续11年对516株固定样株测产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7个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年11月日照量、上年7-8月蒸发量、1月平均温度和年日照量等因子对油茶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