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桃保护地栽培整形修剪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樊巍 《果树科学》1999,16(3):185-191
连续3年在保护地高密栽培条件下,对‘曙光’油桃两种整形方式和“采后去冠”(PostharvestCanopyRemoval,简写作PCR)修剪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低干开心形相比,圆柱形整枝有利于形成较大面积的叶幕和较大体积的树冠,而且疏松,冠内透光率高。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中油桃的整形修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室内栽植早红2号油桃,在温室中后部宜选用树体较高的小冠自由纺锤形,前部宜选用三主枝(或二主枝)小冠无侧枝开心形,群体呈南低北高、一面坡式排列。冬剪后枝端距以10~15cm为宜,新梢适宜摘心长度为30cm,采果后重缩剪控冠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葡萄地面枝组整形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我们在内蒙古包头市进行“高寒地区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京亚葡萄连续4年丰产。试验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本课题组研究设计的葡萄地面枝组整形修剪技术。现将试验结果和整形修剪技术总结如下。1试验园基本情况和历年产量试验在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4.
早红珠是极早熟、全红型甜油桃,平均单果重90~100克,肉质细,风味香甜浓郁,品质优,耐贮运,深受消费者欢迎。为进一步提早供应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于1997年在昌乐镇北关村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建设高温塑料大棚一个,定植早红珠油桃0.05公顷,第二年5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油桃保护地栽培得到迅速发展,莒南县发展面积达330余公顷,多是利用已有的大棚实行丰产栽培。1997年开始,大店镇就在原有草莓和蔬菜大棚内进行了间作油桃试验,发现在提前栽植(1月中旬)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管理是夺取丰产高效的关键。几年来,仅该镇推广面积即达260余公顷,实现了当年栽植,次年每666.7平方米即产桃10010~  相似文献   

6.
1树形及培养方法 1.1 y字行 杆高40 cm(厘米),留2个主枝,主枝的方向伸两侧行间,2主枝错落着生且长势相近.主枝间角度120°.每个主枝上着生2~3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杆35 cm(厘米)左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40 cm(厘米)左右,方向与第一侧枝相对.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桃树保护地栽培的需要,探索桃树保护地栽培的新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从1996年起在油桃日光温室栽培中,试用扁纺锤形树形及相应的整形修剪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1树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油桃栽培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涌  徐凯 《西北园艺》2000,(4):20-21
随着林果业的大力发展,利用温室进行油桃促成栽培已在各地蓬勃兴起。笔者通过实践,现将油桃保护地牛产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1 栽植 1.1 品种选择选择栽培品种时,首先要从果实的品质、需冷量、成熟期、丰产性、耐贮性等多方面考虑。果实品质主要表现在单果重、着色程度、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及果肉的色泽、硬度等指标。品种的需冷量(每个品种只有通过低于7.2℃的温度积累后才能够正常的萌芽、开花、结实,这个低温积累值为品种的需冷量)关系到扣棚  相似文献   

9.
沈慧 《落叶果树》2014,(1):65-65
东西向保护地栽培桃,常用的树形有开心形、纺锤形和“Y”形。南部2—3株一般采用主干较矮的开心形,北部因空间较大常采用纺锤形。开心形定干高度30-40cm,抽生新梢后,选留位置适当的3个培养为主枝,三主枝间的夹角为120°,每个主枝上留lO个左右的副梢作为结果枝组,  相似文献   

10.
甜油桃保护地栽培中,选择适宜品种是其栽培成功的根本,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形式及扣棚时间是获得高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设施栽培对油桃营养生长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志强  牛良  刘淑娥 《果树学报》2002,19(2):98-103
设施内油桃的树体生物量(未含果实)较露地增加66.2%。单株全年新梢总长度增加1.0倍,总叶面积增加87.1%,比叶重(SLW)减小,根冠比下降。设施栽培加剧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对光合产物的竞争。果实生长对设施栽培的反应主要表现在Ⅰ期、Ⅲ期延长,Ⅱ期缩短,果实整个发育期延长10~15d,各期平均长度(天数)与夜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9150)。设施栽培使果实普遍增大,主要原因是果实生长Ⅰ期设施内夜温较低,促进果肉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2.
设施油桃根系生长及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根窖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曙光油桃根系与地上部生长之间的相关性。升温后30d,地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出现新根,升温后40~50d出现一次小的发根高峰,此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停滞期。新根大量发生是在升温后70~100d,地温在13~15℃之间,此期的发根量约占整个扣棚期间发根总量的2/3。根系集中分布于20~60cm的深度区域内,各个土层的新根生长呈交替现象。根系生长与地上部新梢和果实生长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前期主要争夺贮藏营养,而后期则主要争夺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设施栽培的五月火、早红珠、丹墨、曙光、早红2号、早红宝石油桃为试材,测定了设施油桃不同品种果实的发育特性,包括果实纵横径与单果重.结果表明:在聊城地区,油桃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逐渐增大,并基本呈"双S"型曲线.单果重持续增加,在花后40 d内,由于果实单果重一直较小,所以果实单果重的净增加值较低,在接下来的30 d内,单果重净增加值较大;在果实将近成熟时,即花后的70~80 d内,果实还会出现一个单果重增长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棚内CO2 浓度日变化幅度远大于棚外 ;在天气晴好、光合旺盛、通风受阻时 ,棚内CO2 匮乏可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保护地条件下 ,油桃光合速率 (Pn)日变化由露地的双峰曲线变为三峰曲线 ,最大Pn比露地提前 2h ,在 8时左右出现 ;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 ;晴天棚内日平均Pn为 5 .97(CO2 ) μmol/m2 ·s,比露地降低17.2 5 %。棚内CO2 加富对油桃光合作用和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上午 8时~ 12时之间的Pn和光能利用率 ,日平均Pn 6 .95 (CO2 ) μmol/m2 ·s ,比对照提高 2 5 .90 %。树体生长健壮 ,生物量 (未含果实 )增加 12 .4% ,比叶重增大 ,产量提高 19.80 % ,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首次进行设施油桃栽培,定植第2年产量达到1 500 kg/棚(560 m2),第3年产量为2500 kg/棚(560 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就该地区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试验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连续五年密植桃园的主干形修剪试验表明:主干形修剪技术用于密植栽培桃树早结果早丰产效果显著。‘春花’成苗定植后第二年产量达1300kg·666.7m-2,第三年为1500kg·666.7m-2,第四年为2250kg·666,7m-2,第五年为1750kg·666.7m-2;‘湖景蜜露’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产量为1021kg·666.7m-2和1019kg·666.7m-2;‘锦绣’定植后第二年产量为120km·666.7m-2,第三年为1204km·666.7m-2,第四年为1876km·666.7m-2;‘沪463’定植后第三年产量为47.5kg·666.7m-2,第四年为2125kg·666.7m-2。主干形修剪夏季摘心可促进早期副梢的萌发,利用副梢坐果,均衡树势。主干形修剪对桃果实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使果实相对变小,单果重减轻,要注意疏花疏果,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7.
礼品小西瓜早春保护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海门地区春季设施栽培的小西瓜品种,引进6个小西瓜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秀玲、春秀2个品种早熟、优质、高产、抗病,适宜海门地区早春设施栽培;早兰果皮极薄,瓤色金黄,产量和商品率较高,可进一步示范种植,增加品种花色。  相似文献   

18.
以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长枝修剪处理与短枝修剪处理对温室油桃树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枝修剪处理树冠内大于30%相对光照强度所占比例明显大于短枝修剪处理。长枝修剪处理冠层光照分布除最下2层略有不均之外,其余各层分布均匀一致,短枝修剪处理除最上1层分布比较均匀之外,其余各层分布明显不均;长枝修剪处理单株结果数量、产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明显大于短枝修剪处理单株结果数量、产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广西南宁和北海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对9个甜瓜品种进行了温室盆栽抗性评价和大棚生产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甜瓜品种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有一定差异,筛选出抗病品种3个,其中天山蜜表现最好,其在2种试验条件下均表现为抗病,且抗性最为稳定,推荐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通辽市种植的番茄品种,对引进的14个番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表现综合抗性强、丰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裂果率低等特点,其中莱顿、维罗娜和雅典娜这3个品种果实橙红色、商品性好,适合在通辽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