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温室栽培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按照本地区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条件的实际不断探索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番茄-冬瓜-青蒜-茼蒿”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践证明,采用番茄-冬瓜-青蒜-茼蒿四种蔬菜的高效立体套种模式.每公顷可产番茄52500kg、冬瓜45000kg、青蒜24000kg、茼蒿11250kg,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青蒜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青蒜市场需要,采用保护地种植青蒜,可陆续播种,分批上市,周年供应。从种蒜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青蒜保护地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青蒜大棚栽培技术,可比一般青蒜种植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蒜种处理、精播蒜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搭架覆膜、采收等方面,对青蒜大棚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青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机和混合基质配方对青蒜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蒜品种G 88为试材,将菇渣、锯末、炉渣和泥炭按不同体积比组成5种混合基质配方,以土壤栽培为对照,施用消毒鸡粪和有机生态型复合肥,研究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对青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基质配方栽培的青蒜在生长发育及营养元素含量等均优于土壤栽培,青蒜的株高和茎粗显著增大,游离氨基酸和大蒜素含量显著提高,植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水平普遍较高,青蒜的产量显著提高。比较而言,以纯有机基质配方A 3(菇渣4份+泥炭1份)的栽培效果最优,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提高,青蒜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青蒜—金花菜—冬瓜立体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青蒜早发栽培、金花菜栽培技术、冬瓜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青蒜-马铃薯-青玉米-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该栽培模式下青蒜、马铃薯、青玉米、大白菜的栽培要点,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青蒜的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青蒜种植的植地选择和整地措施、品种选择、播种时间及种植要点、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方面对早秋青蒜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青蒜提早上市,以大蒜品种一水早、二水早、阳峰紫皮蒜1号、阳峰紫皮蒜2号为材料,筛选后的大蒜瓣于4℃低温下处理28 d后播种,研究了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出苗率、五叶期、七叶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可以明显缩短大蒜出苗时间,促进青蒜生长,提高青蒜产量,并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青蒜是群众喜爱的蔬菜之一,其正常的栽培季节在广西中部是10—12月,采收期在翌年的1—4月。青蒜反季节栽培指盛夏或初秋播种,特别是6—7月播种,9—10月采收上市,此时上市的青蒜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近两年,笔者于6月底—7月上旬指导种植了105亩青蒜,均取得成功,平均产量为2150公斤,亩,产值为6450元,亩,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培模式对黄瓜连作温室土壤酶活性及相关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酶在土壤的各元素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活性与土壤质量紧密相连。本试验以连作8 a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相关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夏季休闲期栽培青蒜的处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休闲期种植作物的栽培模式其蔗糖酶活性高于休闲处理的栽培模式,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却低于休闲模式,并且休闲处理土壤中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其它栽培模式。从对连作土壤的修复效果和土壤酶活性两方面综合考虑,休闲期种植青蒜和速生叶菜的栽培模式比单一休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青蒜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减少氮磷施用量的情况下,青蒜产量随着微生物肥料的增加而减少;在微生物肥料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青蒜产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非线性变化,施用微生物肥料1 200 kg/hm~2时,减少氮磷施用量20%对增加青蒜产量效果明显。本试验氮磷的减量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青蒜以幼嫩叶片和洁白假茎为食用部分,味道鲜美,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供应市场。其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遮阳网栽培、小拱棚栽培、塑料温室大棚栽培及室内栽培等。一、露地栽培1.种蒜处理用清水浸泡1 ̄2天再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等量浸泡24小时,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后播种。还可将蒜瓣放在30%尿水中浸泡1 ̄2天。有条件的可进行低温处理,即将蒜瓣用纱网吊入深井水中浸24小时,或用冷水浸洗后放在阴凉处,在蒜瓣发根露嘴时播种。也可将蒜瓣放在0 ̄4℃低温下处理1个月。2.适时播种伏青蒜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至10月可陆续上市;秋冬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邻比设计,以裸地种植为对照,进行早秋青蒜全程盖草种植模式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程盖草模式的地温及近地气温均呈整体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0.4℃~4.2℃、0.4℃~6.0℃;田间杂草密度仅为裸地种植的8.09%。此模式使得青蒜生长环境改善,青蒜的经济性状显著优于裸地种植,株高增加11.8cm,假茎高增加9.8cm,假茎粗增加2.3mm,叶长增加15.8cm,叶宽增加0.5cm,单株鲜重增加12.0g;产量增加50.0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早秋青蒜全程盖草种植模式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棉花、冬青蒜、西瓜、马铃薯一年四熟高产集成栽培模式为例,介绍了棉套菜多熟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分别从土肥管理、品种选择、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别对棉花、冬青蒜、西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制度温室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在采用不同栽培制度后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影响。【方法】利用盆栽方式进行连续4年不同栽培制度试验,采取常规的化学分析和选择性培养基方法分析不同栽培制度下各栽培茬口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动态变化。【结果】采用不同栽培制度连续处理4年后,所有处理EC、pH、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试验开始时本底值并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夏季填闲青蒜处理的EC、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与对照差异显著。夏季填闲青蒜和轮作的栽培制度在第2、3年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组成,增加了B/F值,降低了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产量。【结论】夏季填闲青蒜和轮作栽培制度能够连续4年持续改善连作土壤的质量,对连作土壤有一定修复效果,但这种效果随着处理年限的延长呈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6.
青蒜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大棚青蒜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蒜种处理、精播蒜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搭架覆膜、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青蒜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青蒜食用的是鲜嫩的假茎和绿叶。其生育期相对较短,效益好,是蒜农的主要栽培选择。要实现秋青蒜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3 500~4 000千克、夏青蒜2 500~3 000千克、春青蒜3 000~3 500千克,应从良种选用、翻耕整地、肥水管理等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现将栽培经验简介如下。1.植地选择和整地耕作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无旱涝之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蚓粪和改性贝壳粉为原料,复配出目标阻控剂(R5)应用于田间试验,在富阳开展青蒜、小葱种植示范,与目前浙江省内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一款登记土壤调理剂(LIME)做对比,研究两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Pb和Cd生物有效性、蔬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目标阻控剂能明显提高土壤pH,改善蔬菜基地因常年种植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降低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本研究中,植株地下部重金属含量都高于地上部,常规处理下的青蒜和小葱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且青蒜的富集能力要强于小葱。空白和调理剂处理中,青蒜地上部Cd超过食品中Cd限量(0.05 mg·kg-1),目标阻控剂处理后,青蒜能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大棚番茄连续定位套蒜第3年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试验设单作番茄、套作大蒜、套作青蒜3个处理,定期采集土样并分析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套蒜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3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套作青蒜>套作大蒜>单作番茄;与单作番茄相比,连续3年套蒜能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4种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套作大蒜>套作青蒜>单作番茄,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套作青蒜>套作大蒜>单作番茄。套作大蒜和青蒜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土壤酶之间的相关性较单作番茄土壤更显著。【结论】大棚番茄套蒜是丰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有效措施,连续3年定位套蒜可以改善大棚番茄连作带来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少、土壤酶活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番茄、冬瓜、青蒜、茼蒿立体间套种,一般每667米2产番茄3000~4000公斤、冬瓜2000~3000公斤、青蒜1000~2000公斤、苘蒿500~75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