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中出现的后茬小麦发黄及死苗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蔬菜叶片发黄的原因,包括水分、光照、温度、营养、土壤酸碱度、病虫黄、药黄、气黄8个方面,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豫南稻茬麦区 ,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各种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非常大。该区水利资源丰富 ,光照比较充足 ,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在 5 3万公顷左右 ,适宜选用耐湿性强 ,适应性广 ,抗病抗逆性强、分蘖力适中、灌浆快、穗大粒多、早熟和中早熟的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品种的增产潜力 ,选用一套合适的栽培技术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往年的高产攻关实践 ,结合近年来所做的高产栽培试验 ,现将豫南多湿稻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 搞好排灌水1 1 精细整地 湿害是影响该区小麦增产的…  相似文献   

4.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新品种选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麦是豫南稻区的第二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0万hm^2以上。在该区的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该区小麦品种自育的较少,外引居多。在综合抗性、适应性、稳产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选育出适宜本区生产上应用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豫南麦区小麦隐性灾害发生现状及防控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豫南麦区小麦隐性灾害发生及危害情况,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协同相关部门走村入户、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基本掌握了隐性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就豫南麦区隐性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控与补救措施,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豫南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豫南稻茬麦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豫南稻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的现状,依据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小麦生产水平,结合几个推广品种的性状特点,提出了应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耐湿、多抗、早熟小麦品种为目标。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选育半冬性多穗型品种,产量三要素中要突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要求中等或偏上即可,早熟或中熟,灌浆速度快,半矮杆,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抗病,适应范围广,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7.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是豫南稻茬麦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优势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 6 0万hm2 以上 ,主要分布在信阳市的八县二区 ,驻马店市的正阳、确山、新蔡、泌阳等县 ,南阳市的桐柏、新野、唐河、邓州等县 (市 )。在小麦生育期间 ,该区0℃以上积温为 2 4 0 0~ 2 5 0 0℃ ,日照 114 0~ 130 0h ,降水 4 0 0~ 6 80mm ,且多集中在中后期。土质则以水稻土为主 ,兼有少量砂姜黑土、黄棕壤、潮土等 ,是典型的以稻麦两熟为主要特征的过渡性生态农业区。1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生态条件与栽培管理方面(1)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耕作方式对…  相似文献   

8.
麦套稻田后茬种植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主要原因是麦套稻有利于小麦纹枯病菌源的积累;沟系不配套,降渍困难;防治不力。主要应对措施为麦油轮作;强化管理,配套沟系;改进栽培技术;大力防治。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管理、缺素补肥等,以期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0.
小麦返青后常出现发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冻害、秸秆还田量大、施药不当、病害、虫害、缺肥、肥害、渍害、旺长等,具体发黄情况分析和解决办法如下:1 部分品种易遭受冻害【原因分析】1、对于冻害,小麦品种选择尤其重要,从田间表现看,扬麦、宁麦系列极其容易受冻。  相似文献   

11.
豫南地区小麦持续高产限制因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豫南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旱涝、倒伏、播期偏早、选种和播量不当、施肥不合理、麦田管理粗放、病虫危害等不利于小麦持续增产的多种限制性因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增产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5-306
介绍了麦苗发黄的原因,主要包括缺氮、病虫害、冻害、渍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淮麦区小麦倒伏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倒伏是其产量提高的重大障碍。笔者在分析黄淮麦区小麦倒伏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生产上防止倒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六合区的主要夏熟作物,近年来,受秸秆还田的影响,以及栽培方式的改变,小麦播种期推迟,加之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黄苗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之一小麦的产量。该文分析了小麦黄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精细整地、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病虫防治等应对措施,以期为大面积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 要: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历史上稻茬麦产量不是太理想,除了自然障碍因素外,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还没有真正掌握、栽培技术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该区生产上小麦主导品种,研究分析了稻茬麦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籽粒灌浆规律。结果表明:(1)分蘖消长的特点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冬季不停、集中死亡,栽培管理上应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2)幼穗分化早、分化期长,前期慢、后期快,茎、蘖、叶发生重叠进行,普遍存在同伸关系。栽培上要注意促使一、二分蘖赶主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分蘖幼穗发育,提高结实率,争取大穗多粒,增加产量。(3)抽穗后3-5d开花,籽粒灌浆全过程短,从开花到成熟只有35d左右,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籽粒发育经历形成、灌浆、成熟三个阶段;腊熟末期粒重最大,此时收获产量最高。提出了稻茬麦育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生育期出现叶片发黄,易引发小麦植株发育不良,导致小麦产量及品质降低,不利于小麦安全生产。本文结合阳谷县小麦生产实际,分析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期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粮食价格的增长,人们对玉米种植已经开始重视,本文分析了玉米发黄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冬季气温偏高及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小麦早春出现叶片发黄现象,部分麦田叶片发黄严重,农民群众按病害进行喷药防治,效果不佳。经3年田间调查发现。麦苗发黄主要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麦沟牙甲等病虫为害和脱肥、冬季干旱等原因引起,部分麦田由以上两种或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合理运筹肥料等,以期促进小麦的高产。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小麦越冬死苗现象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夏粮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本文从生理因素、环境条件、管理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对小麦安全越冬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确保实现小麦产量、效益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