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矮化中间站苹果是由基 砧、中间砧和品种三部分组 成,除中间砧和品种相互影 响外,基砧的影响也是不可 忽视的。为了探讨不同基砧 对嫁接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于1982至1986年进行了苹果 不同基砧生产性能的试验, 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试材与方法 试验选用山定子、淄博 海棠、怀来海棠和三叶海棠 四种基砧,分别用M9和M26 作中间站,嫁接品种为乔纳 金,共8种组合。1982年定 植试验园1.9亩,行株距为 3.5×2米,小区5株,重复3次,为随机区组。该试验园为平地,壤土,有机质含量1.7%,全氮量0.1%,速效氮磷钾分别为107、265和154ppm。 定植后每年调查树…  相似文献   

2.
77—34是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在1977年以M9为母本、小黄海棠为父本,采取有性杂交育成的苹果矮化砧木。1999年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主要生物学性状1.矮化性明显用山定子做砧木,77—34做中间砧,10年生国光树树高290厘米,冠径323厘米×293厘米,矮化程度同半矮化砧木M7相近,表明77—34属于半矮化砧木。2.亲和性特好在不同地区用山定子(辽宁)、丽江山定子(四川)、黄海棠(内蒙古)、八楞海棠(山西)和新疆野苹果(新疆)做基砧嫁接77—34,中间砧平均成活率高达97.7%;用77—34做中间砧,在辽…  相似文献   

3.
国光苹果的矮化中间砧树(中间砧为M7,基砧为山定子)与乔砧树(砧木为山定子),通过9年栽培比较试验表明,其矮化中间砧树比乔砧树的亩枝量增加31.1%,每亩中、短枝枝量增多72.4%。矮化中间砧树比乔砧树提早2年结果,9年累计亩产增加78.2%,单果重增大3.4%,着色指数提高20.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量、硬度两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GM256矮化中间砧苹果树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M256矮化中间砧是以海棠果与M系进行杂交育成。GM256与山定子砧和金红、龙冠、象牙黄等苹果品种嫁接的矮化中间砧树于1988年春定植,以山定子砧嫁接的金红、龙冠、象牙黄苹果树为对照。经过4a(年)的栽培比较试验,GM256矮化中间砧树表现为:(1)砧穗亲和性良好,无不良影响;(2)树体较矮小,短枝较多;(3)结果期早,丰产性强;(4)果实的单果重、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增长,果实带皮硬度有所下降。GM256是很有希望的苹果抗寒矮化中间砧。  相似文献   

5.
张绍铃 《落叶果树》1989,21(3):31-33
本试验研究了M9、M7中间砧对红星苹果树叶片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矮化砧的生理机制、苹果中间砧的选择利用及其营养调节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以山定子基砧,M7、M9为中间砧的11年生红星苹果树为试材,山定子根砧同龄树为对照。取材于山西省太谷县河西果园。果园为沙壤土、平地,常规管理。 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每重复(小区)3株树,每砧穗组合12株树,叶样子1987年5月20日(新梢速长期)、7月5日(花芽分化期)、9月12日(养分积累期)采集,从树冠外围中部四个方向选取新梢中部成熟叶各5片,每小区60片为一样本。 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平生  白耀栋 《北方果树》2018,(1):20-21,23
以矮化砧木M26、LS-1、SH6为试材,研究矮化砧木作为中间砧的苹果生长结果情况。结果表明,几个嫁接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结果,但树体间有差异。以M26为中间砧的适应性最好,且嫁接后树体生长结果良好;以LS-1为中间砧的树体生长旺盛,直立性好;SH6能增强苹果树的抗旱性,但有小脚现象,且树体易发生黄化。黄土高原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矮化砧木首选M26、LS-1,其次是SH6。  相似文献   

7.
我所1973年建立采穗圃,繁殖M系1—13号(缺12号)接穗。74年播种怀莱海棠,75年移栽建立繁殖矮化中间砧苗的繁殖圃。77年春繁殖出M系12个型号的中间砧嫁接苗金冠、红星等24个组合苗木,定植于榆次张胡点和所内,进行M系矮化中间砧的栽培研究。其目的为验证和摸索苹果矮化中间砧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选择优良的穗砧组合。试材与管理试验园地平整,土  相似文献   

8.
苹果矮化砧木‘辽砧2号’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  李喜森  伊凯  荣志祥  杨锋  杨巍 《果树学报》2004,21(5):501-503
从1135系的助列涅特与M9杂交实生苗中选出优良苹果矮化砧木—辽砧2号(原代号80-1-6),经过22年田间观查和区试鉴定,其矮化性、早果性、丰产性、生根性与M26相近,适应性强于M26,以其为中间砧的富士树栽后6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为23.5kg,同龄M26为17.2kg;8年生树冠积为4.07m3,同龄M26为4.58m3,树体存活率较M26高55%,平均每666.7m2产量1000kg以上;与基砧山定子和生产上主栽的富士系、元帅系、国光系等品种亲和性良好,以自根砧和中间砧方式利用均可。  相似文献   

9.
通常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苹果七、八年”,这是指北方果树一般开始结果的年龄,近年来科学实验证明,利用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早结果、早丰产,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我们利用矮砧嫁接青岛大尧短枝型红星,进行良种良砧配套试验,获得了红星二年结果的成绩。 试验地0.9亩,砂壤土,砂性大卵石较多,定植前开沟深翻(宽、深各一米);筛出石块,进行换土。行株距为2 ×1.5米,每亩栽植222株。供试品种为郑州新红星(前中国果科所从波兰引进)和青岛大尧短枝红星,矮砧型号为M2、M4、M7和山定子砧作对照。1975年春定植一年生…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嫁接不同矮化中间砧的2年生盆栽金冠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不同矮化砧木对金冠树体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影响金冠苹果树体及根系的生长发育。中间砧为GM256的金冠苹果,树体高度及新梢生长量最大,除根系直径外,其余根系形态指标均最大,树体矮化效果最差;SH1树体矮化效果最好;SH6矮化中间砧木与接穗亲和性最好,辽砧2号组合的亲和性最差;d≤0.5mm根径级的毛细根为金冠苹果幼树根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25个矮化砧木苹果树和17个矮化中间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类型矮化砧木1年生枝条和不同矮化中间砧‘宫藤富士’1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以及17个矮化中间砧对‘宫藤富士’树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H系矮化砧木抗寒性最强,同系内砧木半致死温度相近,‘SH8’‘SH9’‘SH12’‘SH28’与其他砧木差异明显,M系和MM系砧木抗寒能力最差;17个矮化中间砧嫁接的‘宫藤富士’1年生枝条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与其中间砧枝条有相似的趋势,中间砧影响栽培品种的抗寒性。不同矮化中间砧嫁接‘宫藤富士’,7年生树高度、干径、覆盖率和总枝量等差异较大,以‘GX’和‘MM106’为中间砧的树最高,以‘MM106’和‘SH3’为中间砧的树体覆盖率最大,以‘M7’为中间砧的总枝量最大,以‘SH40’和‘SH6’为中间砧的平均株产最高,以‘SH18’和‘SH6’为中间砧的大果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CG系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幼树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继M系和MM系矮化砧之后,我国于80年代初又引进了CG系苹果矮化砧,为了探明其生产效应,我所于1986-1991年,以CG系的不同砧号与M26、MM106矮化中间砧的青富13苹果树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结如下。1 试材和方法试材均以平邑甜茶为基砧;参试的中间砧有CG23、CG24、CG55、CG57、CG80,对照中间砧为M26和MM106,中间砧砧段长度均为25cm;嫁接品种均为青富13。参试的中间砧苹果苗均于1986年春定植,行株距为3m×2m,折合每公顷栽植1666.7株。试验园为平地,粘壤土,0-40cm土层含有机质  相似文献   

13.
萃果砧木矮化程度与ABA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苹果中M系、P系母株,河南海棠中S系母株、中间砧嫁接树和山定子嫁接树叶片的AB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的ABA含量愈高,树体愈矮化,叶片的ABA含量愈低树体愈乔化。又分析了作者选育的杂交单系嫁接树叶片的ABA含量,表明叶片的ABA含量与幼树树高、新梢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在砧木选育中以山西山定子嫁接树叶片的ABA含量为基准,以其二、三、五倍值作为杂交单系半矮化、矮化、极矮化的预选指标。试验证明,这是一个准确可靠、易于标准操作、适用于较多种的苹果矮化砧预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深栽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ti  贾频 《中国果树》1991,(1):1-3,19
供试材料有:金冠/M4/山定子,金冠/M6/山定子、金冠/M7/山定子、金冠/M9/山定子的矮化中间砧深栽苹果树,金冠/M4/山定子的矮化中间砧未深栽苹果树,金冠/M4、金越/M7的矮化自根砧苹果树和金冠/山定子实生砧苹果树。经过10年研究表明,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深栽后,第2年其中间砧段开始生根,形成中间砧根系小和基砧根系大的两层根系,第4年中间砧根系的数量和粗度均超过基砧山定子的根系,第10年形成以中间砧根系为主,兼有少量基砧根系的两层根系。这对增强矮化中间砧树的固地性与幼龄树的越冬性有良好作用。其树体较实生砧树小些,而较其矮化自根砧树大些,其亩产较实生砧树高。  相似文献   

15.
<正> 本试验于1985—1986年,在山西省祁县昌源河水管理处矮化苹果试验园内进行。其方法是在园中随机调查96株矮化苹果树,砧穗组合分别为:1981年定植的基砧为山定子的金冠/M9、金冠/M7、国光/M7;1982年定植的基砧为山定子的红星/MM106、红星/M4。调查每一单株的干周、树高、冠高、冠径、枝类比、主枝数目、主枝角度、单株叶量、单株叶面积、单株枝量与产量以及树冠内务部光强。单叶面积用透明方格法进行测定,以枝、叫回归方程测叶总面积。  相似文献   

16.
1 辽宁省苹果矮化砧木利用现状 1.1 苹果矮砧栽培现状 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开始于1965年,曾在大连、营口、葫芦岛等地尝试发展,但由于冻害、适应性及管理因素等原因,没有形成栽培规模.目前,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总面积约为0.97万hm2,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3.81%.其中10年生以上矮砧果园不足20 hm2,4~6年生矮砧果园0.05万hm2,3年生以下矮砧果园0.9万hm2,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及周边地区.辽宁省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有GM256、77-34、辽砧2号、MAC9、M26等,利用方式均为中间砧,基砧为山定子.嫁接方法以芽接为主,苗木为2年出圃的快苗,栽培株行距为2~3 m×3~4 m.  相似文献   

17.
以岳华/GM256、岳阳红/GM256、望山红/SH40 3个砧穗组合的矮化中间砧苗为试材,研究分段嫁接法与二重枝接法对其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年生山定子为基砧的矮化中间砧苗,采用二重枝接法的苗木成活率、一级苗率、一级苗高度均高于分段嫁接法;以2年生山定子为基砧的矮化中间砧苗,各砧穗组合的苗木成活率、一级苗率、一级苗高度、一级苗粗度等指标表现不同,但二重枝接法在选择品种及砧穗组合方面较分段嫁接法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以2~3年生山定子为基砧的苹果矮化中间砧苗,均宜采用二重枝接法嫁接。  相似文献   

18.
M9x山定子杂交后代矮化性预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化砧木的利用是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矮砧的选育和预选方法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M9亲本组合研究其后代优系的预选方法有利于加快砧木育种的进程,缩短育种周期。M9是东茂林试验站选育出的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矮砧之一,具有良好的矮化性和亲合性。M9也是优良的亲本,以M9作为亲本选育出很多优异的砧木,如M26、M27、J9、MAC9等。研究M9实生后代的矮化性不但在砧矮选育上具有代表性,也将为其杂交后代的预选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所内试验区苹果砧木实生圃中的6年生实生树,亲本组合为M9×山定子,314株,株行距1 m×1 m×2 m,带状,南北栽植。试验区土壤为沙壤  相似文献   

19.
(1)苹果矮化中间砧 S20及 S63能使红星、金冠、国光、伏锦等品种的果实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并较 M7中间砧与山定子砧的果实提高含糖量与硬度。(2)S20与 S63中间砧使红星果实的含钙量增加,N/C_a 比下降。  相似文献   

20.
苹果半矮化砧木新品种‘青矮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矮2号’是由M9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的苹果半矮化砧木。树冠中等,长势中庸,节间长2.3 cm。嫁接基砧(平邑甜茶)成活率88.2%,嫁接品种成活率100%。3年生矮化中间砧幼苗生长量278 cm,出圃率88.2%。作中间砧嫁接红富士,基砧/中间砧干周比为1.18,品种/中间砧干周比为0.81,接口无肿瘤,无气生根,亲和力强;嫁接红富士盛果期树,树高3.80 m,冠径3.63 m,矮化性与砧木M7相近,属半矮化砧木;嫁接红富士树,2年生树结果株率为26.7%,7 ~ 14年生树平均产量43 140 kg · h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4.3%,硬度为8.1 kg · cm-2,果形指数为0.85。适宜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苹果主产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