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6个苦瓜高世代自交系分成两组,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利用11个数量性状计算主成分遗传距离。以遗传距离为自变量,杂种优势为依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果长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直线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7.5718 3.2272X和Y=-5.8529 1.5946X。单果质量和果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单果质量为产量的重要构成性状,而叶柄长、节间长为果长的重要构成性状。对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紧凑型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DM模型及MINQUE(1)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分枝夹角等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其中株高的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其余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角果宽度和一次分枝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母体基因型的显著影响。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群体平均优势为负向优势,其中仅分枝夹角达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均为正向杂种优势。F1代群体正向超亲优势仅株高和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且以单株产量的F1、F2代超亲优势较大(29.5%和12.0%)。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负向超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20.6%和-17.7%),表明配制紧凑型F1代杂交种仅需一个紧凑型亲本。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亲缘远近不同、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材料,对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叶球Vc(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负向优势,但利用优势育种途径有可能培育出Vc含量超高亲的杂种一代。粗纤维、心柱长、帮叶比和紧实皮主要表现为正向优势。同一性状不同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不同,不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不同。1072是各种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都突出的优良自交系,1072×红-6为特殊配合力突出的优良组合。心柱长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均存在细胞质效应,育种中应注意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6.
粳稻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宁夏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试验材料30份,其中引进及自己选育的恢复系10份,已经转育成不育系的保持系及近年来育成的新品系20份。在对其8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遗传距离进行了测定,通过与目前宁夏水稻生产中已经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的遗传距离相比较,可以看出利用现有的亲本资源通过合理的组配,育成更强优势的组合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1份抗虫棉种质资源材料的10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采用作图法,研究了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之间的关系。31份抗虫棉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87.39%。在评价抗虫棉种质资源时,首先应考虑单株结铃数和衣分等产量结构因子,其次为株型因子,最后考虑果枝始节、生育期及早熟性等因子。31份种质资源被归为4组,地理远近和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较为复杂,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在进行抗虫棉种质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来源或亲缘关系为唯一标准;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偏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索蓖麻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分析蓖麻数量性状影响产量的程度,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对46份蓖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作图法研究21份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结果】5个最大特征根的累积百分率为89.74%。在影响蓖麻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的性状为主穗及一二级分枝的果穗长、蒴果数,其次为单株有效穗,最后为百粒重。初步提出评选蓖麻种质资源的遗传主成分标准。46份蓖麻种质资源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材料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材料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强。【结论】评价资源间遗传差异时,不能仅以地理来源和亲缘关系为依据。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较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粳稻资源分类方法,测定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对30份粳稻资源材料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使用作图法研究了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之间的关系。30份粳稻资源的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86.84%。在评价粳稻种质资源时,首先应考虑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等穗粒因子,其次为群体具备一定的高峰苗数,最后应该协调植株的生育期、秧苗素质及株型等因子。30份粳稻资源被归为5组,地理远近和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较为复杂,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在进行粳稻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或亲缘关系作为唯一标准;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偏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6个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3.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抽薹期明显不同的亲本材料 B,C,F等配制 F1 ,F2 及回交代组合 ,并对各世代的抽薹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正态检验和 A ,B,C尺度检验 ,同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抽薹期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是不完全显性 ;早抽薹对迟抽薹是显性 ,但遗传力较低 ,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甘 70是利用具有抗病优质和配合力高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 HS2 10 3- 6 - 9和 FT6 32 8- 1- 5配育成的杂交一代 ,为中早熟甘蓝新品种 ,定植到叶球收获 70 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中心柱 6 .5 cm,紧实度0 .5 7,帮叶比 2 6 .5 % ;叶质脆甜 ,富含营养物质 ,鲜重含粗蛋白 11.81g/ kg,粗纤维 4 .113g/ kg,可溶糖 32 .5 g/ kg,VB1 2 .118g/ kg;抗 Tu MV,Br和 CMV3种病害 ;产量 6 4 32 0 .0 kg/ hm2 ,比对照中甘八号增产 15 .1%。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是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品质、抗逆性和实现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方夏季高温影响不结球白菜周年生产和市场供应,远缘杂交可以丰富不结球白菜的品种供应,拓宽其遗传背景。 以3个不结球白菜亲本和3个苗用大白菜亲本分别进行远缘杂交,测定亲本和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倾向和相关性分析。 在远缘杂交中单株重的遗传力最高,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最稳定;叶色值的变异系数最高,人工选择潜力最大;株高、株幅、叶长、叶柄长、叶柄宽、单株重的超中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在后代中具有杂种优势。 筛选出D2和Q2的亲本组合可以用来选育农艺性状突出的不结球白菜品种,D3和Q3的亲本组合可以用来选育丰产的不结球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相对遗传力与配合力效应问的遗传关系,并分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按配合力差异的显著性测验方法,拟订了相对遗传力和显性度的显著性测验的数学模型,用甘蓝型油菜6×6完全双列杂交资料,证明相对遗传力法比目前通行的LSD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7.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80-0001具有系统分离、系统遗传、固定杂种的遗传特性。把它作为一种遗传材料,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第二代或近似第一代杂种,特别是固定籼稻与粳稻之间杂种,并能直接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固定水稻杂种的育种技术比常规稻育种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2/3,克服了杂交水稻年年制种的限制,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笔者选育的能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使用性广、技术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这种育种技术可谓快速、优质、高产、多抗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各类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基础及其在生产上的运用,并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利用和细胞质的作用进行探讨,对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1993~1995年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整双列杂交,分析杂种粒重杂种优势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K型杂交小麦的粒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更为重要,高粒重属增效基因,对低粒重为部分显性。根据F2方差、遗传力、亲本增效基因携带、相关回归及杂种优势分析,母本对杂种的粒重起主导作用,存在明显的母本效应,随母本粒重的增加,出现正平均优势和正超亲优势组合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