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枣果贮藏期间常见的3种果实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拟贮藏的橘果一般都采用药剂浸果法进行防腐保鲜。柑橘防腐保鲜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橘果栽培的经济效益。今受四川省永川市三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委托进行25%EC使百克防治贮藏期柑橘果实病害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苹果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导致衰老、变坏和腐烂的重要因素,要想延长贮藏期,达到预期的贮藏保鲜效果,必须注意防治。经过几年的试验和大量的调查工作,笔者认为:目前比较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种:1虎皮病摇(果皮褐变、褐烫、晕皮)这是苹果贮藏后期发生最严重的生理病害,多数品种易感此病,但发病程度不同。1.1症状发病初期果皮变成淡褐色,表面平略有起伏或呈不规则的凹陷斑,多发生在不着色的阴面,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颜色加深至暗褐色,如烫伤状,病变只发生于靠近果皮的6~7层细胞,一般对果肉无大影响。严重时病部果皮能成片撕…  相似文献   

4.
介绍甘薯贮藏期易发病害的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其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5.
苹果贮藏期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贮藏期病害,其损失有时高达50%,因此对贮藏病害及其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贮藏期病害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理病害和微生物侵染病害。经多年观察试验,现将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苹果贮藏期病害大体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可使果实品质降低甚至腐烂,缩短贮藏寿命,加大养分损耗。  相似文献   

8.
苹果贮藏期病害包括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生理病害是因生产或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矿质元素而引起的,微生物病害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所致。苹果贮藏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殷莉 《果农之友》2010,(8):28-28
<正>葡萄属浆果类果实,果实柔软多汁,含水分较高,因此葡萄果实成熟采收后,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由于机械挤压和病菌侵染,极易发生果粒腐烂现象,通称为贮藏期病害。这些贮藏期病害传染很快,若控制不好,常引起果实的大量腐烂,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鲜食葡萄贮藏期真菌性病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明 《西北园艺》2003,(12):32-33
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为灰葡萄孢,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在所有贮藏病害中,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枣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概述了枣品种选育成果和杂交育种基础等方面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品种选育主要回顾了实生选种及其成果;杂交育种重点阐述了授粉生物学、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胚败育机理和胚培养等基础进展;同时对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实生后代性状遗传规律,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实生后代进行杂种鉴别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枣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枣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枣树休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年生温室栽培和大田栽培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冬季休眠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枣树自然休眠(10月10日至12月10日)过程中枝条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束缚水含量上升。在试验期间,大田和温室梨枣枝条的生理指标含量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在试验期间温室的较高,束缚水含量大田的较高。温室内枣树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休眠期高于大田的,淀粉的含量进入休眠前温室的高。自然休眠期温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自然休眠结束后温室的又低于大田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新岗  黄建  高文海 《果树学报》2005,22(6):620-625
通过比较研究,初步确定了我国优良制干枣品种76个,优良制干枣产区21个,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9个省区。研究提出了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的划分标准,包括年度因子标准和花果期因子标准2个方面的内容,前者包括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10℃的积温、无霜期、7月份气温、纬度,决定着优生区的地位;后者包括花期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幼果生长期和脆熟采收期的降雨量5个指标。影响着红枣优质丰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气体组分对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冬枣作试材,对在(-1.5±0.5)℃,相对湿度为90%~95%下采用普通冷藏和(1)2%~3%O2,0~0.5%CO2;(2)5%~6%O2,0~0.5%CO2;(3)8%~9%O2,0~0.5%CO2条件下贮藏的冬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贮藏的45d始,普通冷藏的枣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气调贮藏的,但3种气体组分之间的呼吸强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贮藏时间在30d前,各处理枣果果肉乙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普通冷藏冬枣的乙醛含量显著高于3种不同气体成分贮藏的冬枣。贮藏至60d时的乙醛含量和贮藏90d时的乙醇含量,均以2%~3%O2,0~0.5%CO2条件下最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该气体成分下,冬枣表皮转红速度最慢,但是好果率却最低,而在5%~6%O2﹢0~5%CO2的气调指标下贮藏90d时,好果率达87%。  相似文献   

17.
枣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王玖瑞  刘孟军  代丽 《果树学报》2002,19(5):336-339
概述了枣树的茎尖、芽和茎段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乳培养、离体叶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针对枣树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快繁是枣树组培最成功的方面,以茎尖、芽或茎段为外植体已经建立了十几个品种的快繁体系,而且,应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脱除枣疯病病原-植原体的无毒苗。应深入研究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叶片培养、胚乳培养及胚培养,并尽快应用于枣树的转基因育种和倍性育种。特别是幼胚培养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从而解决因优良品种胚败育难以获得杂种后代的问题,实现枣树的杂交育种和遗传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枣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枣疯病病原及其检测技术、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生理生化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枇杷果实成熟和贮藏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放钟和早钟六号枇杷成熟过程中及其在8-10℃低温保鲜与MAP保鲜过程中有机酸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枇杷鲜果中有机酸有苹果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富马酸、柠檬酸、丙酮酸等,其中主要有机酸为苹果酸(约占85%),其次为乳酸(约占10%),草酸、酒石酸的含量较低,富马酸微量,不含乙酸和琥珀酸。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与贮藏时间的延长,有机酸的种类增加,总酸含量下降,有机酸代谢消耗主要是苹果酸的代谢消耗。MAP保鲜主要是通过抑制苹果酸的代谢来减少有机酸在贮藏过程中的消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对枣叶片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莉  彭建营  白瑞霞 《果树学报》2007,24(3):389-392
以串杆枣的成熟鲜叶为试材,分别采用-20℃、-70℃和硅胶脱水干燥3种方法保存样品,采用简易CTAB法、高盐沉淀法与高盐低pH值法分别对3种方法保存的样品及对照样(鲜叶)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从枣叶片中获得质量较高的DNA,以高盐沉淀法所得的DNA纯度最高,高盐低pH值法次之。就DNA的产量而言,高盐沉淀法的DNA产量相对较低,低于其他的2种方法,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胶干燥法和-70℃超低温保存的样品与鲜叶相比,所提DNA的质量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均能满足PCR扩增要求。硅胶保存法适于野外远距离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